井冈杜鹃一吴月娥

<p class="ql-block">吴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南流村荷树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无明才,母亲肖慈秀。这里与井冈山的大井、金竹山相去不远。吴月娥还有个80多岁的祖母邹阿婆一家四口,以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p> <p class="ql-block">吴月娥九岁那年,荷树窝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土豪把吴月娥抱走抵债。祖母跪求多次无效,父亲无明才只得到他家当三年长工才将女儿赎回。不久父亲给地主家上山杠木时,被木头砸死,祖母一急之下也离开人世,母亲只好卖掉破家,把年幼的吴月娥送给一个远房的姑姑当养女,自己改嫁谋生,吴月娥的姑父叫林其粮,家住井冈山荆竹山村,从此这里便成了吴月娥的第二个家。</p> <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烈火燃遍了井冈山的每一个村庄。从小对豪绅阶级憎恨在心的吴月娥,组织村里的几个伙伴,在土豪胡明辉需要经过的一处独木桥,把木头拖出来只挨着一点边,胡明辉走在桥上突然木头松落,被跌到桥下摔得半死。</p> <p class="ql-block">16岁的吴月娥像大人一样参加了打土豪、支援红军打仗的火热斗争,担任了荆竹山乡的少先队队长,领着一群少年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看护伤病员。1928年6月起,吴月娥成为乡工农兵政府的交通员。</p> <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30日,湘赣敌军打下了井冈山。红五军已连夜突围冲向赣南,在各个阵地参战的赤卫队和群众,按着特委的布置,躲进大山避免敌人的屠杀。连着很多天,吴月娥一天几次穿行在大井、茨坪、荆竹山的密林小路上,传递乡工农兵政府与边陲区工农兵政府的联络信件。有两次在半路上遇到敌人,幸亏他眼尖发现得早,手脚又利落快捷,机警地避免开了敌军。这天下午,吴月娥从下井返回荆竹山,走到一座山坳时,仅在坳顶上与敌军相遇,被敌人抓捕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搜捕其他红军战士,敌人押着吴月娥要她带路。早已抱定宁死不屈的吴月娥领着敌军走了一个半小时,登上了一座陡险的山峰。一到山顶,敌军就发现情形不对,那个连长正要发问,吴月娥突然扑上前,两手紧紧地抱住他,然后用尽全力向悬崖边上猛推。就这样,吴月娥,这位大山的女儿带着对敌人的阶级仇恨,对工农革命的无限忠诚,将自己的躯体投向了大山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片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祝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井冈山红色主题摄影专辑(二)</p><p class="ql-block">摄影指导/后期/润视野</p><p class="ql-block">副指导/场景布置:水无痕</p><p class="ql-block">灯光/效果:何建平、雅其</p><p class="ql-block">同行摄友:樊丽娇、旅行者、水无痕、亚奇</p><p class="ql-block">服装/道具:井冈山市茨坪干部教育培训学院、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p><p class="ql-block">出镜:(按出场顺序排列)</p><p class="ql-block">刘招秀(祖母)</p><p class="ql-block">樊梦青(小月娥)</p><p class="ql-block">樊梦菲(月娥小伙伴)</p><p class="ql-block">刘先义 (土豪)</p><p class="ql-block">玉霖(月娥父亲)</p><p class="ql-block">柯柯(成年吴月娥)</p><p class="ql-block">胡莉(成年月娥伙伴)</p><p class="ql-block">苏琼冈 (敌军连长)</p>

吴月

井冈山

敌军

竹山

土豪

祖母

工农兵

敌人

木头

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