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分别有两座闻名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是建都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燕京(北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另一个是经历了战火纷飞,风风雨雨帝王龙气渐渐消失的六朝古都南京。在这两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他这两座古都明代遗存历史文物旧址产生了兴趣,后经资料查询他深感明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明朝崛起的时候,首先选择的京城是金陵,后来迁都到燕京(北平,北京)。在明朝公元前276年间有16位皇帝在这里待过,但是这些皇帝居住在南京的日子并不多。他们把处理朝中的日常事务,更多的时间放到北京故宫。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北京应该留下明代更多的历史遗址让后人能欣赏。但是可惜的是除了英山的十三座明皇陵外,再也找不到更多年代值得闪亮,让人称赞的明代遗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而六朝古都金陵则不同,今年的古城墙仍然坚若磐石的保留着,在古城墙的周围还环绕着数十里秦淮的风情花月;你一程的明代故宫,虽然经历了历朝历代战火战乱,但是散落在每个角落的石碑石刻上都有历史的记载;沿着诗情画意的秦淮河两岸,有亭台楼榭,金瓦白砖,龙凤雕缀,古色古香,附近的绿色丛林密密麻麻, 把周围的景色淹没成了绿色的海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还有值得观赏的中华门,大仲亭,报恩寺在金陵古城内城外城,东南西北的前门后门,以及幽静雅致皇宫之湖难数清,让人目不暇接,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讲得出什么新鲜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大明王朝开国之后,他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百业待兴,明太祖朱元璋的君臣们知道,首先要抓工程质量,也展现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谋臣们欲永创基业的伟大抱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所以他们在建故宫的时候所用的那一砖一石,是经过仔细挑选而加工的。走进太平的时候,在院子内还是围墙,都是用明砖修建的,在每一块砖上都雕刻着苍劲有力的字痕,很明显这是用火烧铸的,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砖上会留下字迹,我告诉她说砖上写着哪一年哪一月是由谁负责。谁铸造,如果出了问题是会追究主要负责的大臣。当我将眼光环射到那些刻满隶体字迹的石砖上时,上面写的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个侯府哪一个人,原来上面记载的是明代开国功勋的纪念碑,与文字上记载的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常遇春,名相刘伯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这些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谋士,他们的功绩,他们的热血,他们开创的大明王朝,为华夏的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力,所以我认为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后来我仔细的想一想六朝古都南京明代的遗址及遗存如此之多,也是以质量为主,所以从这一面可以想到作为一个新王朝的创业者明太祖朱元璋他深知知守护自己的大明王朝与开创新王朝同样难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在明代故宫古旧址的附近的皇宫的西宫。可以看见重大几十吨的石砣或是古碑。在这里施工盖房子,挖地基时,经常能遇到一些明代的遗存文物,就是在在那个旧遗址上堆积的坟场附近的石板也是明代的石头,有一些在建筑工地上搞建筑的民工不知道文物的价值,用大锤欲将一块大石头锤裂,有人告诉他这些是明代的文物,如果你毁坏了,文物主管部门会追究你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就是在旧址的附近,还有不少像金刚座一样的巨石堆积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淋,任凭电闪雷摄,任凭寒冬酷暑,但仍然斗志昂扬的耸立着,有人说这是一种王者之气,我认为这更多是中华民族一种正气浩荡,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民族风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经历了五百多年的苍桑岁月,最令人欣赏的是明代故宫遗址周围有成片成片花的海洋。根据统计位于故宫旧址的花的品种有成千成万多种。如珠蓝,玳玳就是从华南移植过来的,它们娇柔温雅,但耐不住北京气行的寒冷,唯有送进深宫大院,它们唯有在花房里才能耐受风霜雨雪的威胁,才能欣欣向荣绽放丽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这些花儿时值都是从苏州虎丘移植的,清代乾隆时期,诗人沈归愚《过虎丘花咏偶作》“丽水园中路,由来朱勐家,子孙遭众谴……留与种桑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而让人眼前一亮的一品红,仔细的瞧了一下,虽然它红得非常鲜明,而且是整整齐齐的薄片,但我感觉好像是用红色的纸剪出来的,和秋菊和寒梅相比,它更多的是一种清香淡雅的气息。而有的一品红,花儿绽放的时候,红光满目,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感觉春意盎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从远处看的时候,“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一句正好描绘了这红彤彤红扑扑,淋成一片火海世界的海洋。而那些水仙,海棠花在它的对比下,唯有失落失望。再走近一些并看到是满园的杏花,当年宋徽宗赵佶被金兵俘虏以后,见到杏花,留诗<<燕山亭>>,“ 易得凋花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道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这一首诗深刻的表达了他对国破家亡的悲怀之情。当然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一点深有感触。这些闪闪发光的杏花如红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伟人毛泽东对它的咏诵,不是正好,可以象征华夏大地那热血沸腾,繁荣昌盛的景象吗?无论是一品红,还是其他的花儿,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坚贞不屈的风骨,让十四亿华夏儿女信心百倍的去迎接又一个炫耀夺目的春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在明代保留完好的,还有明孝陵,中华门……他们虽然经历了六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六个世纪的刀光剑影,经历了六个世纪的金戈铁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经历了六个世纪的皇朝更换,但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很好说明北京,还是六朝古都金陵在这个时代以龙腾虎跃之势崛起,这不是最好的说明吗!无论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但是中华民族的龙之精神,龙之风骨,龙之壮志仍闪耀古今中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