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更新课堂教学理念,给一线数学教师创设展示教学能力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他们对高效课堂的不懈追求,促进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在肖校长的带领下,数学组开展了骨干教师教学比武大赛。</p> <p class="ql-block"> 陈冲老师为此次教学比武开了个好头,他所授课的题目是《分类与整理》。</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样。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后,陈老师会说:你很会学习;果然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到了;你有善于发现的小眼睛;你很棒等。当学生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赞扬时,不仅高兴,还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堂课,一年级小朋友能积极动手参与分类,听的也非常认真。</p> <p class="ql-block"> 昌彩萍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活动中《找规律》。课上,昌老师通过涂、摆、画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整堂课,昌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各个教学环节紧凑,又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张超老师处理教材独辟蹊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理解了概念。</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张老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重视创情境教学。张老师利用的小棒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p> <p class="ql-block"> 胡利琴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胡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她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分了以后还会有多出来的数,在此时胡老师让学生尝试用算式来表示。由于在分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出来的这种情况,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样的题目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胡老师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 印竞艳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课——《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小数,小数不同于整数,也不同于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本节课中印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开红包的环节,即贴合我们的生活,又与小数相关联。学生在认红包的过程中,通过圆角分理解了小数各数位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蔡新圆老师的《认识平年闰年》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平年、 闰年的出现的规律及其特点。整堂课,观察、比较、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在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究、自由发言,整体氛围很好。</p> <p class="ql-block"> 段志胜老师的《鸽巢问题》,以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小学阶段的鸽巢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比较困难。段老师《鸽巢问题》一课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段老师通过“铅笔入筒”的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探索,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p> <p class="ql-block"> 蔡卫华老师授课的题目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蔡老师语言非常流畅,逻辑思维性强,环环相扣,节奏合理,通俗易懂。蔡老师注重循序渐进,注重新老知识承前启后的教学,一开始就复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沟通旧知与新知间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雷祥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雷老师先出示了圆,然后通过大量的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很自然地从整体引出分数, 让学生感受到分数是数,加强了分数意义的理解。再通过折一折后涂色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再次感悟分数的意义。在折纸学分数时,由扶到放,在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同时自然地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p> <p class="ql-block"> 黄中华老师教态大方,肢体语言丰富,学生配合密切,学习兴趣浓厚,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黄老师所上的《鸡兔同笼》课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这节课重点是想“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黄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张荣老师授课的题目是《鸽巢问题》。张荣老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老师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一名学生在一副去掉了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五张,老师猜:总有一种花色的牌至少有两张。课程结尾又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鸽巢原理的应用。学完鸽巢原理后,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陈艳平老师教授《平均数》一课。课堂上,陈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去说,给学生提供机会,如“你知道吗”、“你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试一试”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既为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现风采、超越自我、快速成长的机会,也搭建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业务水平的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