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两派观点</b></p><p class="ql-block">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2种管教孩子的方式,一部分人认为要用严厉的管教、惩罚去约束孩子,这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秩序,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有另外一种更有好的对待孩子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种严苛的方式是错的,而且没有效用。</p><p class="ql-block">写出了2种方式之后,我的内心突然觉得用暴力或惩罚的方式去管束孩子,孩子只会因为恐惧而暂时的服从。人的改变,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出于恐惧,出于不要什么而暂时的屈服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严谨及独立思考能力</b></p><p class="ql-block">通过阅读引言我看到了一个学者或者研究人员治学的严谨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文中作者提到他阅读了所有关于家长权利及管教的书籍,并且搜集了很多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现在大量的观点和信息每天涌入我们的视野,所以如何辨别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特别重要,我正在慢慢修炼有脑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接纳自己</b></p><p class="ql-block">我原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国独有的观念,看了引言知道,即使在民主高度发达的美国亦是如此,所以如果我们有时因为控制不住情绪而吼叫孩子,我们或许可以在内心去接纳那一刻愤怒的自己。接纳自己,内在就不会有纠结,撕扯和抗拒,可以把自己的能量和精力更好地用在更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