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推进“四比四争”主题活动,发挥校长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滨海县实验小学人民路校区于4月7日、8日举行校区校长主任“领航杯”让学引思示范课堂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他们精心选题、潜心钻研、巧妙设计,智慧让学,巧妙引思,为青年教师奉献出一堂堂高水平的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执行校长杨辉执教</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span class="ql-cursor"></span>《漫谈童诗》</u></b></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人民路校区执行校长杨辉执教《漫谈童诗》</p><p class="ql-block"> 诗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杨校长这节课 结合统编教材小语四下第10课《绿》带领学生漫谈童诗,风格洒脱,气氛轻松。课始以图片导入,学生自由分享感受,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读诗、猜诗、写诗、评诗”四个教学环节构建课堂,教学脉络清晰,课堂目标指向明确。</p><p class="ql-block"> 先是出示《春夜喜雨》,指导学生读出夜的宁静、雨的滋润、诗人的喜悦,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与现代诗进行对比,引出童诗学习;接着“读诗,说感受”初步引导学生感受童诗,“猜诗,说内容”进一步体会童诗的想象丰富,内容童趣;在学生对童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指导学生“写诗”。学生作品展示后,杨校长随堂评议、指导修改,学生边吃水果边品读《小红帽读写周报》,学习氛围好不惬意,诗意的课堂,诗意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杨校长用这样诗意的课堂,让青年老师们知道肩头的责任,引领正处于花季的儿童在诗的年华多诵读诗歌,欣赏诗歌,让诗意和浪漫植入心底,在倾听诗歌中与传统对话,与未来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王彤主任执教</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遨游汉字王国》</u></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这是王彤主任的课带给大家的感受。王彤主任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部编版教材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单元来呈现,如何教才能凸显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一直是老师们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一、凸显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性。王彤主任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串联课堂,喜闻乐见的猜字谜活跃起课堂气氛,有趣的谐音歇后语活动让学生渐入佳境,再到体现汉字特点的诗句展示,探究汉字的源头活动将课堂推向深度交流,《说文解字》我来讲环节把交流活动推向高潮,最后欣赏姓氏研究报告。活动层层递进,爬坡式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遨游汉字王国的喜悦与收获。</p><p class="ql-block"> 二、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王主任的课堂学生的活动占主体地位,每一项活动都是学生在展示交流,老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展示的锻炼机会,课堂上学生充分展示探究的成果。充分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p><p class="ql-block"> 三、凸显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询问长辈、查阅资料、翻看族谱、百度搜索等搜集资料的渠道学生能灵活运用,或打印、或抄写、或图文并茂地呈现关于自己的姓氏研究报告,课上课下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郁怀庆主任执教</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span class="ql-cursor"></span>《认识三角形》</u></b></p> <p class="ql-block"> 郁怀庆主任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斜拉桥图片引入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接着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辩一辩等环节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郁怀庆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人字梁为切入口,先让学生指出人字梁的高,然后抽象出三角形的高,形成正确的表象,为学生画三角形的高做了很好的铺垫,逐步突破教学难点。郁老师整节课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数学与生活、动手实践与独立思考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形成正确的表象特征内化为已有的认知结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u>李东海主任执教</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u>《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u></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东海主任的课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容量适中,难度恰当。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有创意、有针对性,反馈效果好。课一开始从分桃子开始,复习二分之一入手,以旧知引入,先出示一个桃,将它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说说每份是这个桃的几分之几,即是1/2,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分母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从而顺利的过渡到新课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李珍主任执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u>《分数与除法的关系》</u></b></p> <p class="ql-block">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p><p class="ql-block"> 李珍主任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验证对3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生生合作、师生交流的方式验证了3÷4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三来表示,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p><p class="ql-block"> 二、再次说理,悟出关系。</p><p class="ql-block"> 教学要例题后,李珍主任有意识地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人”和“把5块饼平均分给8人”,学生通过算理明白3÷5和5÷8如何用分数表示,最后让学生观察分数与除法算式,最终得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是: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并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p><p class="ql-block"> 三、分数对比,深化知识。</p><p class="ql-block"> 李珍主任充分利用板书中的“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和“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观察分数的区别。要求“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是份数与单位“1”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分率,分率不带单位。要求“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则用总数量除以平均分的份数得到每份的具体数量,这里的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为以后学习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王飞贤主任执教</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span class="ql-cursor"></span>《分数的意义》</u></b></p> <p class="ql-block"> 王飞贤主任首先从日常生活入手,把4个、2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再让学生把创造的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种计量单位和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然后从学生分的第二种方法教学分数单位,教学过程过渡自然。王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刘军主任执教</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span class="ql-cursor"></span>《十六年前的回忆》</u></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刘军主任执教六年级语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过程有设计感,思路清晰。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时代久远,因此教师利用视频介绍人物和时代背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距离。同时教者以时间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整体把握文本结构。</p><p class="ql-block"> 二、教学方法有层次感,指导得法。教师教给学生运用小标题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方法渗透巧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找出关键词,再凝练概括。由扶到放,教师先指导学生完成第一个小标题,做一个示范,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情节的小标题,最后排序归类小标题。整节课重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u>蔺兆萍主任执教《猫》</u></b></p> <p class="ql-block"> 蔺兆萍主任执教四年级语文 《猫》,读写结合训练巧妙高效。</p><p class="ql-block"> 一、整体感知,目标聚焦。《猫》这篇课文,作者以朴实无华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种种惹人喜爱的行为举止,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蔺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内容、品读情感、学习语言。教材把握精准,目标落实到位。</p><p class="ql-block">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动词、语气词、修辞反复品读,通过阅读链接对比阅读,使学生如见猫形、如闻猫声、爱猫之情油然而生。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p><p class="ql-block"> 三、自主探究、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表达特点:口语化的表达、明贬实褒的方式、对比的写法,从感悟品读到尝试练笔,随堂仿写,注重实践、反馈及时。</p> <p class="ql-block">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此次实小人民路校区校长主任主动执教公开示范课,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教学技能与特长,而且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智慧让学,巧妙引思,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快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