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p class="ql-block"> 在清明节期间,我校结合“传统文化教育月”安排的“我们的节日-清明”,开展了分年级的“巧手绘清明”活动。美篇中所展示的作品都来自我校学生的精心绘制。</p><p class="ql-block"> </p>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时至清明,在中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清明》脍炙人口。虽然清明节是一个与祭祀有关的节日,但是除了怀念和祭祀这一块,清明节还象征着草长莺飞的季节彻底来了,万物复苏,树枝上也抽出了绿芽。一边哀悼,一边又充满着希望,是对逝去的回忆和对新生的憧憬。 清明时分,春风化雨,万物复苏,充满着生机和希望。缅怀先烈,祭奠逝者,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才能让心更清明,让未来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