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珍余:陈坤印象

艺术空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坤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曾珍余</span></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情不自禁,总想写写陈坤。但因俗务缠身,一直未能遂愿……</p><p class="ql-block"> 总算可以静下心来写写了!于是回忆的丝缕,牵动了往日的闲散时光。</p><p class="ql-block"> 初遇陈坤,是四五年前,在“普洱茶”店。其时,师兄常带我习茶,出入于茶坊茶室。我尚未入道行,自然不敢多言,唯有倾听。席间,陈坤品茶论道,语多激昂,慷慨任意,又颇有新化乡音乡韵,甚异之,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 再次见陈坤,是此后不久。应朋友永正之邀跟几个书画界高人在电力科技园小聚。把盏论书画的热烈氛围中,我对陈坤的了解略有增多,发现他多才多艺,除了茶,对书画也颇有己见,故心生艳羡。往后自然对其人其作的关注也多了。惜乎一直未曾晤面。</p><p class="ql-block"> 机缘凑巧。清明节前几天,永正老弟相约,与陈坤相聚于“天下梅山”茶楼。大病初愈的他,眉宇间似乎少了几分往日的雄俊,但眸子里依然透出睿智和灵性。仨男闲聊,主题还是离不开书法。赏作品,话理论,聊音乐,说绘画,谈兴甚浓,如春水兴波,层层涟漪。茶饭后又造访他的居室。于是,早先对陈坤的轮廓式印象,慢慢地变得有血有肉莹润丰腴了。</p><p class="ql-block"> 一方山水化育一方人。一方文化浸染一方人。陈坤祖籍新化。新化,青山绵绵、流水悠悠,梅山文化气息浓郁。应该是这里特有的自然山水与文化因子成就了他诸多品性,涵养了他的文艺潜质,陈坤在我心目中刻下诸多印象。</p><p class="ql-block"> 陈坤善良诚厚,纯朴率性。这些都是山里人的共性,也是陈坤的个性。山的沉稳与厚重,化育了他的坤德,厚德载物,一如他的名字“坤”。与陈坤交往,无须设防,也不必存心机;可以开怀任性,可以畅所欲言。与陈坤交往,可以感受到他不虚伪,不做作,率真热忱,不故弄玄虚。他的五脏六腑,在你面前展露无遗,绝不留下死角,绝不笼上面纱。</p><p class="ql-block"> 陈坤聪颖睿智。山的清秀,水的灵动,化育了他的灵心慧质。他内得心源,外师造化,所涉皆工,尤以书法摄影见长。生性爱好音乐,大学研习美术,中道供职报社专事摄影,半生临池不辍醉心碑篆。他文笔灵秀,见解不群,是难得的优秀书画批评者。</p><p class="ql-block"> 陈坤坚韧血性。新化梅山文化,是典型的湘西文化,类属于地域文化中的巴楚文化。色尚红,图腾崇拜为凤,与色尚黄、图腾崇拜为龙的中原文化构成了中华地域文化的两大主流——龙凤文化。梅山文化趋尚血性雄豪,坚韧顽强,浪漫不羁。深受梅山文化浸染的他,血性雄强,吃得苦,霸得蛮;有忍的精神,也有韧的战斗。生长于山野,问学于明堂,布道于讲坛,浪迹于城市。为生存奔波,马不停蹄;为艺术献身,刀笔不辍;为文艺鼓呼,不苟成见。罹患大病,九死一生,他意志顽强,挺过来了;居处简陋,家徒书卷,他怡然自乐,偃仰啸歌。是死磕派,是浪漫派,也是乐天派。</p><p class="ql-block">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陈坤相交,或许是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更多的是感佩于他的心性,为他的才情所倾倒。我不懂书法,对陈坤的作品暂时还不敢妄评,唯觉非一般功力。但对其心性和才情,我还是大胆地说了这些啰啰嗦嗦的切身感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吟风阁草野狂客于湘中</p><p class="ql-block"> 202104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