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绍兴古城 谒大禹陵园

钱塘黟客

<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夕,我们到水乡绍兴去作了一次短暂的旅游。这次旅游是早先就定下来的,旅社也早就定好了的。尽管这两天的天气预报均为有雨,我们还是如期出发,冒雨而行。</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到绍兴宛委山樱花林去冒雨赏樱。</p> <p class="ql-block">  随后,就到大禹陵去拜谒了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立国之祖——大禹。</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住在“禹胄古村”的“大禹开元观堂”。在那里观赏了古村秀丽的风貌、享受了五星级“江南水乡民居风格主题文化酒店”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  古村美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因宋代爱国诗人“陸游与唐婉”的故事而闻名于世的“沈氏园”(沈园)。</p> <p class="ql-block">  还参观了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我们这次绍兴之旅,大至上就这样。</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绍兴之行,尽管时间不多,走的地方还真不少,这主要还是得益于老天爷帮的忙,除了当天上午下了一些雨之后,他把大部分雨水都下在了当天的晚上,让我们第二天玩得非常爽快!</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想把我们这次在大禹陵景区里面拍到的一些相片和见闻整理出来,以便加深我们对这位古代的抗洪英雄的了解和缅怀。</p> <p class="ql-block">  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它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的会稽山麓。</p><p class="ql-block"> 大禹陵景区入口处,耸立着一座五开间十二柱的石牌坊。牌坊前后两面均刻有“大禹陵”三个红色的大字。呈现一派雄伟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牌坊里面的大道两旁,耸立高大的望柱一十二根。</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现在请大家随着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去缅怀这位为了治理水患,经历了十三年的劳心劳力、坚苦奋斗,甚至八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因公忘私的治水英雄!</p> <p class="ql-block">  在前方通道中间,建有龙坛喷泉一座。九条神龙围向中心,坛中水柱直耸云天。</p> <p class="ql-block">  九龙坛喷泉</p> <p class="ql-block">  绕过喷泉,前方是大禹陵神道牌坊。在牌坊前面的路面上,横卧一根用青铜铸成的“杠”,名曰龙杠。龙杠上铸有:“宿禹之域、礼禹之区”铭文。龙杠两侧前方,各置栓马柱一根。凡进入陵区拜谒者,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必须在此下马、出轿,步行而入,以示对大禹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  走过牌坊,进入神道。只见神道两旁置石质神兽十二对,牠们分别为: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p> <p class="ql-block">  巨象</p> <p class="ql-block"> 野猪。因篇幅有限,恕不一一上传了。</p> <p class="ql-block">  现本我们来到“祭禹广场”前面,只见一个很大的、用青铜铸就的“禹”字,置于墙体之上。</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巨大的“禹”字的两侧,各耸立高大的望柱四根。</p> <p class="ql-block">  祭禹广场两侧,各置图腾柱三根。图腾柱由花岗岩雕刻而成,高约八米。柱身通体盘绕云龙,石柱顶端刻有望兽。</p> <p class="ql-block">祭禹广场非常宏伟,中间置青铜大鼎,两旁设钟、鼓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轴线上设水上祭台,祭台面向大禹陵。</p> <p class="ql-block">  禹貢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桥面上也有一个很大的“禹”字。它</span>是祭禹广场连接大禹陵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大禹陵由禹陵、禹词、禹庙三个部分组成。现在让我们安照这个顺序,一步步的参观下去。</p> <p class="ql-block"> 图为“大禹陵”之入口——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进入棂星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由西而东的石阶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行,两行禹字彩旗,插在花丛之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拾阶而上,通过甬道,来到大禹陵前。</p> <p class="ql-block">大禹陵碑亭坐东朝西,背依会稽山。 </p><p class="ql-block"> 大禹陵碑是明嘉靖十九年(1540)绍兴知府南大吉邀请学者对大禹陵的位置进行了考证后,立“大禹陵“碑”,大禹陵”三字也是由南大吉所题写。整块碑高4.5米、宽1.9米,</p> <p class="ql-block">  禹陵,即大禹葬地。《汉书·地理志》载:“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 所指的位置,就是今天禹陵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  大禹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大禹陵碑亭北侧有“咸若古亭”,建于宋·隆兴二年(1164年)。石构,六角攒尖顶,三层,镂空雕刻,极具地方特色。“咸若亭”是祭祀大禹时乐师们奏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咸若”一词源于《尚书·皋陶谟》中,皋陶与大禹在讨论如何实行德政治国时,其中有这么一段话:皋陶曰:“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 意为物若能顺其自身的规律,就能得到它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  享殿,于2007年在“大禹陵碑亭”后面高台上重建。享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正殿设神龛,供奉“华夏圣祖大禹之神位”。神位前方按“太牢”之礼设置祭器。两侧墙面配以大禹“治水”、“立国”的大型彩绘,体现了大禹一生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享殿前面的香炉</p> <p class="ql-block">  享殿前面台阶中间的丹墀</p> <p class="ql-block">  享殿神龛匾额,书“德配乾坤”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编钟</p> <p class="ql-block">  鼓</p> <p class="ql-block">  享殿右侧墙上的彩绘:治水。</p> <p class="ql-block">  享殿左侧墙上的彩绘:立国。</p><p class="ql-block"> 会稽山是大禹娶妻、封神的地方,也是大禹陵墓所在之地。故有:“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之称。</p> <p class="ql-block">  享殿前面两侧,各设配殿一座,陈列历代的告祭碑文和重建大禹陵享殿碑记。</p> <p class="ql-block">  大禹陵有许许多多石碑,分置各处。我们拍了不少照片,一时很难辨别清楚,如有差错,还望老师们多多指正!</p> <p class="ql-block">  享殿右侧墙上设一门,是通往石帆山顶瞻仰大禹铜像的登山道。听说有957级台阶,考虑到体力问题,我们没敢冒然攀登。</p> <p class="ql-block">  在这条登山道的起始处,设一石。上面刻着标题为“地平天成”的一段文字:“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史记·五帝本记·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张大禹铜像的照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我从网络上迎请来的,故</span>借此对原摄影者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铜像高21米,重118吨,建成于2001年。是大禹治水时亲躬劳作的形象,他手持木㭒,脚踏巨舟,气势雄伟,屹立在石帆山顶,气势雄伟,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到禹陵左侧的“禹祠”,禹祠为平房三间,坐东朝西,是姒氏之宗祠。</p> <p class="ql-block">  大禹祠内供奉大禹神像,两边陈列着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及绍兴姒氏宗谱。</p> <p class="ql-block">  千古禹帝,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p><p class="ql-block"> 上古时期洪水滔天,禹父鲧因治水不力被赐死于羽山。禹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率众与洪水作斗爭。耗尽心血与体力,摸索出一套“导”、“疏”结合的办法,历经十三年,终于完成治水大业,成为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p><p class="ql-block"> 舜因禹治水有功禅让帝位给他,(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禹遂在茅山(今绍兴会稽山)会计群臣之功,划分九州版图,让各州献铜铸鼎,作为权力统一的象征。大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span></p> <p class="ql-block">  禹祠,是各地大禹后裔追认、祭拜先祖的场所,其始建时间可追溯至夏朝。大禹葬于会稽山后,其子启厂在此立禹祠,每年春秋两季派人前来祭禹。禹祠屡毁屡建,一九八六年于大禹寺原址重建,仿清砖木结构建筑,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祠前有一处放生池,旁有一口禹井。</p> <p class="ql-block">  大禹后裔姓氏</p> <p class="ql-block">  由夏后氏衍生出来的姓</p><p class="ql-block"> 由会稽衍生出来的姓</p> <p class="ql-block">  颂禹,历代诗文颂大禹。</p> <p class="ql-block">  天成地平</p> <p class="ql-block">  万世永赖</p> <p class="ql-block">  力平水土势回天,功业三千五百年。</p><p class="ql-block"> ——宋·宋无《大禹祠》</p> <p class="ql-block">  慎终怀远共忆先祖,</p><p class="ql-block"> 山河万里血脉相连。</p> <p class="ql-block">  在禹祠左侧有一井,名“禹井”,相传为大禹所凿。中国古代文史资料多有记载,现存古井的井圈是六朝遗物。</p><p class="ql-block"> “禹井”上方建有一亭,亭额“禹井亭”三字为沙孟海所题。</p> <p class="ql-block">  禹祠前面的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禹陵、禹祠这两处景点参观之后,现在来到了禹庙。</p><p class="ql-block"> 禹庙位于禹陵北侧,为历代帝王、官府、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禹王庙坐北朝南,周以丹墙,是一组宫殿式的建筑群。总体布局沿南北轴线展开,前低后高,左右对称。主要建筑物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p> <p class="ql-block">  照壁</p> <p class="ql-block">  照壁上石刻图像</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前的“岣嵝碑”,原碑立于湖南衡山岣嵝峰,明代绍兴知府张明道据岳麓书院本翻刻立此,故名。碑文七十七字,记载了禹治水之事。</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禹庙正门,三开间,单檐歇山造,清·乾隆年间修建,属古代宫廷式建筑,故称——午门。</p> <p class="ql-block">  禹庙甬道</p> <p class="ql-block">  拜厅</p> <p class="ql-block">  拜厅</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公祭大禹陵典礼</p> <p class="ql-block">  禹庙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重建,其余部分为清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  禹庙大殿供奉大禹塑像,像高六米,头戴冕旒,手执玉圭,身披朱雀双龙华衮,雍容华贵,会人望而起敬。两侧抱柱楹联:“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 清·康熙撰,沙孟海书)</p> <p class="ql-block">  殿内前方柱联:“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 (清·乾隆撰,王遽常书)</p> <p class="ql-block">  图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七月,重建绍兴大禹陵廟碑。</p> <p class="ql-block">  在禹庙大殿东南面小坡上,有一座八角型的亭子,亭子中间的玻璃罩中有一“窆石”,故此亭名曰“窆石亭”。</p> <p class="ql-block">  “窆”是葬的意思,“窆石”相传是大禹下葬的工具。据说远古时候下葬,先在地上挖一深穴,用四块这样的石头,分别放在墓穴的两边,再用绳索通过窆石上的圆孔,一头拴在棺木上,另一头由人拉着缓缓地把棺木放入穴中。</p><p class="ql-block"> “窆石亭”匾额为沙孟海所题</p> <p class="ql-block">  “窆石”是大禹陵景区最古老的一件文物,是大禹陵镇园之宝。据传为大禹下葬的工具;另一说为古代的图腾崇拜之物。此石上面原本无字,有证记载:永建(东汉)、熹平(东汉)、永康(西晋)等年间有人在此石上题字。今已字迹磨灭,十不存一。石上最早的东汉永建元年题刻,今尚依稀可辨,是为展祭之文。</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曾著《会稽禹庙窆石考》,梳理源流,认为此石最晚于秦时已存在。</p> <p class="ql-block">  在窆石旁边,有“石纽”、“禹穴”两块碑。石纽是大禹出生的地方,在今四川省北川县;禹穴就是此地,是指大禹的葬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明·天顺年间《重建窆石亭记》碑,碑上建有石亭覆盖。</p> <p class="ql-block">  观看了“窆石”之后,我们加快了游览的节奏,在“菲饮泉”、“赏桂园”等处匆匆忙忙的揑了几张照片,就从出口处回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菲饮泉亭</p><p class="ql-block"> 菲欣泉,泉水清冽,浅而不涸。“菲饮”出于孔子对大禹的赞颂。泉旁有宋代崖刻“菲饮泉”三字。</p> <p class="ql-block">  菲饮泉池中之物——天鼋</p> <p class="ql-block">  重修“菲饮泉亭”碑记</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禹庙拍来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五岳真形图</p> <p class="ql-block">  五镇真形图</p> <p class="ql-block"> 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  大禹陵参观至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赏!</p><p class="ql-block"> 钱塘黟客 </p><p class="ql-block"> 2021.4.5.辛丒清明</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