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早有耳闻多伦路是上海最文化的一条街,周末到此一游,果然名不虚传。走进这条只有500多米的小街,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民国时期的老上海。</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路口耸立着具有上海石库门特征的浅灰色拱形石牌坊,上面镌有“海上旧里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字样,牌坊下面是教育家叶圣陶俯身与小报童对话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初春的暖阳静静地照射在石板路上,宽阔的大街显得很清静,路边林立的建筑和雕像告诉我们,这里汇聚有世界各种风格的建筑物,曾经居住过许多社会名人,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信马由缰,漫步行走,多伦路仿佛像一条艺术长廊,林林总总的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书屋文苑、古玩字画店已经把它变成了一个休闲怀旧的好去处,变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文化街。</p> <p class="ql-block">景云里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周建人、瞿秋白、柔石,丁玲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在此居住,这里成了一条名人之路,文化绿舟,</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对先生的文笔性格充满敬佩!鲁迅先生曾在多伦路的景云里居住,在这里的左联旧址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p> <p class="ql-block">夕拾钟楼取名于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用花岗石彻成,风格亦中亦西很有特色,在多伦路能与鲁迅先生如此近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其精神的伟大,也是一件幸事!</p> <p class="ql-block">看着眼前这一座座静立的雕像,我们仿佛又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在这条路上,呼风唤雨,叱咤风云,见证了中国发生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p> <p class="ql-block">设在多伦路的中华艺术大学旧址,1925年创建,是由上海艺术大学一部分进步学生,在陈望道、陈抱一、丁衍镛等教师支持下,退出原上海艺术大学而创办的。著名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就在这里召开,现在是历史文化名人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在多伦路中段的拐弯角,还有一家老电影咖啡馆非常有名,光影交错投射在小洋房内,放映机播放着黑白老电影,老式的陈设,旧的木楼梯,昏暗的灯光摇曳着蓝调音乐,喝着咖啡,品味着老上海的味道,怀旧的感觉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张爱玲时代!</p> <p class="ql-block">沿多伦路继续行走,来到一座奇怪的建筑前,远看像庙宇,近看写着上帝爱世人是座教堂。原来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叫鸿德堂,1928年由中国信徒筹资建造,正面四层,顶端为方形钟楼,黄墙红柱青瓦浑然一体,门口还有两只石狮子,这种中国风格的基督教堂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除了是现代文学的重镇以外,还有众多的历史建筑遗迹,公咖啡馆,鸿德堂,孔公馆、白公馆、汤公馆、范公馆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汤公馆,原为上海警备司令汤恩伯的官邸,后为陈仪居住。</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系广西军阀白崇禧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孔公馆原为孔祥熙的旧居,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它的外墙面缀满了细纹抽纱的阿拉伯纹案浮雕,门框、窗框均为修长的椭圆形,上部分为马蹄形拱卷,内缘裂成锯齿。整个建筑雕纹刻镂,精美绝伦,精致细腻。</p> <p class="ql-block">徘徊在多伦路,不禁感慨良多,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的小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再到今天的东方大都市,多伦路浓缩了整个时代变迁的历史足迹和文化背景,名人故居,海上旧里,沉淀成多伦路上浓郁的文化气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