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日午后,元宝山区语文名师工作坊活动在元宝山一中校园里进行,主讲者是一中于永会老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高山流水,音色和,知音绝唱,入文来。一曲《高山流水》音乐带入,关联起本节课的“音”缘,本节课以“逐音乐之美,探灵魂佳处”为题,开展《琵琶行》(并序)群文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本节课探究的是《琵琶行》第二段、《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着重探究诗文中描写音乐的手法,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体味至真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给学生准备了自学资料,内容包括诗歌的相关背景,注释等,方便学生初步自我破解诗文。课堂落实为小组代表范读诗文,体味诗歌里的音乐之美。</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代表的朗读,能够关注节奏,音调,有几分入情之貌,于老师都给予了及时的评价和指正。</p>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的课,前半部分以展示学生自学状况为线开启课堂的阅读群文的体验之旅,连续设置了三个教学任务。分别为诗歌语言描摹表现的音乐画面,散文语言鉴赏画面,诗歌描摹音乐的手法。贯穿课堂的思路是以读促写,课堂下的自学材料里设置了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领会感受,通过课堂展示达到教学目标的检测。</p> <p class="ql-block"> 课堂过程中学生的准备充分,无论是朗读诗文,还是散文化语言鉴赏,体现了诗情画意的美。课堂的节奏展现了琵琶曲中的大珠小珠之声,彰显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也体现了一定的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对于课堂语言鉴赏的技法,于老师用了一些时间给学生板书,把小组探讨的成果,通过板演的形式呈现,再通过小组成员的解读,来完成技法的一一落实。</p> <p class="ql-block"> 课堂的节奏推进,如同转轴琵琶,于老师在学生的分析后,把自己对于描摹音乐手法的见解总结给学生,达到三两声中定音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定之音有更好的解读,于老师准备了三个扩展素材,着重谈了刘鄂的《老残游记》之听书片段,金庸的《笑傲江湖》中任盈盈箫声的语段,并布置了余光中的《女高音》节选内容,要求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成效。</p>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在课堂尾声处,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并以二胡曲《赛马》作结,课堂的音乐之声延绵始终。</p> <p class="ql-block"> 听了于老师的课,再结合高一新生的情况,我觉得本节课课堂含量很丰富,于老师对于学生课下的小组成果检查到位,评价及时,从而使学生为后半段的课堂做了很好的铺设。学生的发言和各环节的表现都很积极,足见于老师平日里对学生的训练有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听完于老师的课,脑海里浮现出一副对联:“</span>一弹流水一弹月 , 半入江风半入云。”</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节课,由音乐而起,又由音乐而收,整节课又都处处围绕音乐而弹,就如同高明的琴者的琴音如流水淙淙,引得学生诗情画意,天上人间共适怀。</p><p class="ql-block"> 我想,语文课的美或许就在于有那么一个时刻,你聆听到了文字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2021-4-7 18:30有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