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阳光明媚,花朵纷繁竞相开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里,</span>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也犹如五彩缤纷的春天氤氲着阵阵花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4月7日我校数学教研活动如期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四年级数学袁红亚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平均数》,她再次通过精心准备,大胆地展示了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风采,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数学课标标准》强调“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要使同学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自始至终,本节课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利用“学校环保小队收集废旧塑料瓶”的情境引入新课;</p> <p class="ql-block"> 袁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忘记德育教育。例如练习题中,平均水深110cm。小刚身高145cm,他下去有危险吗?这样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水深的理解,又给了学生一次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总之,本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丰富,数学的生活味浓,教学效果较好。</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基于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上,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通过移多补少,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可用来进行几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这样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感性支撑,使抽象化的问题形象化。</p><p class="ql-block"> 袁老师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去把握平均数的特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袁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探究新知。教学中袁老师以“移多补少”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对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并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计算的方法。如:在“我把数据改变了,平均数会发生什么变化?”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探讨出平均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袁老师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堂导入中,教师以真实事情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题暨一,在巩固练习中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很精炼,具有亲和力,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和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题。</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评课环节,首先袁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说课,针对本节课有哪些改变,哪些优缺点……接下来是年级集体评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 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的新能量新观点都让人受益匪浅。在评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反思和交流。哪些地方应当进一步求同或存异,让每个参与的教师都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贾红霞主任针对大家的发言做出了总结概括。贾主任首先肯定了这节课,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学习,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如:“你有不一样的想法”“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自己试一试”“请你来说一说”,应及时追问学生,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交流。</p> <p class="ql-block"> 马校长做出总结,教师要全方位打造课堂,教学是一门思维的艺术,教师每天都在演奏不同的旋律。不断反思总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专业素养才能越来越高,老师们还要继续努力。</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做出了精彩总评,相信我校的教研活动的每周展示课是每一位教师扬帆起航的大舞台,这是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我校的一大亮点。通过教研活动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只要我们深耕课堂,潜心育人,我们二实小必将坚定探索步伐,砥砺前行,数学教学迈向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