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宁波鼓楼曾经是子城的南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泣血朱贵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一宁波慈城朱贵祠背后的故事(之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宁波陷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丨甬上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宁波的卫星城定海、镇海相继被英军占领,门户大开。</span></p><p class="ql-block"> 攻占宁波城的战斗毫无悬念。英国兵仿佛集体乘军舰做了一次轻松愉快、惬意无比的旅行。远征军司令官璞鼎查甚至都没好意思去前线。</p><p class="ql-block"> 占领镇海两天后,海军司令巴加乘“复仇女神”号沿甬江而上,“去确认大型汽船和帆船能否通过这条河道,这次发现河道宽阔也容易航行,接近宁波城的地方水深不少于18英尺”。</p><p class="ql-block"> 10月13日晨,巴加率700余名士兵,乘“摩底士底”号等军舰轮船各四艘兵临宁波城。下午1时抵三江口、灵桥门。《鄞县志》记载:“镇海既陷,郡城援兵未至,人民倾城奔避,文武官吏相顾无策,出西南门俱遁,英船四艘直至三江口。” </p><p class="ql-block"> 从镇海逃回的余步云见鬼子来了,弃城又跑。不但自己跑,还带着宁绍台道鹿泽长、宁波知府邓廷彩、鄞县知县王鼎勋一起跑。守城的兵见当官的跑了也溃散一空逃往上虞。慈溪、余姚的官兵见宁波被占也望风而逃。大批战役预备队屯于曹娥江畔,躲得远远的不敢救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看来此时清军的主要本领就是逃跑。《剑桥中国晚清史》说:“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宁波、余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战自弃。”</span></p><p class="ql-block"> 英军见状大喜,弃舟登陆,大摇大摆,长驱入城,“登岸劫掠,城门洞开,直入无人之境”。英人记述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宁波这件事时,都感到是“从来没有的唾手可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如此轻松的旅行不能没有音乐助兴。兴奋之余,第18皇家爱尔兰团军乐队在宁波城头奏乐以示庆祝。《剑桥中国晚清史》说:“大约正在裕谦打算自杀的时候,皇家爱尔兰卫队的乐队正在宁波的宽阔城墙上奏着英国国歌《天佑女王》的曲子。” </p><p class="ql-block"> 英军乐队演奏的“宁波的宽阔城墙” 是哪?没查到记载,我估计可能是宁波古灵桥门或鼓楼。且极可能是灵桥门,因为此门为攻击入城之门。一般来说,军队入城式或庆祝入城的活动,大都首选主要攻击方向和突破点,显得威风。鼓楼是宁波府内城城门,也是子城的南门,距英军设立的指挥部不远,门楼上的地方也宽敞,也容得下一个中等规模的军乐队。</p><p class="ql-block"> 打了胜仗、夺了城池,堂尔皇之、阵容豪华、人五人六、优雅绅士地站在城头奏军乐耀武扬威,这事估计在中国只此一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道光朝实录》记录:“皇帝据奏八月二十九日。夷船八只。驶进郡城。连开大炮轰击。城内兵数无多。即行失陷等语。览奏愤恨之至。”</span></p><p class="ql-block"> 占领宁波后,由于远征军都被牵制在已攻占的四个城市里,兵力分散,加之冬季即将到来不利于作战等原因,决定等增援后再战。璞鼎查即以宁波为驻军总部,转入长达5个月的休整。《剑桥中国晩清史》记载:“在这年冬季,英军在这里进行休整时,这个舒适的港口城市当时就成了远征军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甲午战争后强占威海卫的英军军乐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灵桥门是英军舰队登陆和入城之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清乾隆时鄞县城池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英军委任的宁波行政长官、传教士郭士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郭士立和夫人温斯娣在澳门开设的“澳门女塾”旧址在澳门“大三巴”附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英军入城后,郭士立成为宁波“知事” 。此前他已任舟山行政长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是个什么都会的传奇人物。有人评价他是“牧师和强盗、江湖郎中和天才、慈善家和骗子的综合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郭士立是个普鲁士人。中文名也译作郭实腊、郭士笠、郭实猎、郭甲利、郭施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是汉学家。在华长达20年,精通中文、马来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和闽语、粤语,潮州话、客家话。以译音“郭”为姓氏,在南洋加入福建同安郭氏宗亲会得名“郭士立”。在香港英国当局当过中文秘书。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容闳曾入读</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他妻子开的澳门女校</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男生班。</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以他名字命名的中国地名有香港中环吉士笠街。著名的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气象信号台又名“郭实腊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是传教士。他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士。18岁入柏林神学院学习,在荷兰加入传道会成为牧师。后来作为独立传教士,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传过教。他在香港设立福汉会,传道范围远达海南岛、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是作家。中文笔名“爱汉者”。在他的</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80余部书中,</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写中国的有《道光皇帝传》《中国简史》《开放的中国》《中国沿海三次航行记》等61种。主编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刊载传教、政治、科学和商业方面的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 他是翻译家。曾参与《圣经》的汉译。在澳门当过东印度公司翻译、驻华商务监督处翻译、远征军司令乔治·义律和濮鼎查的翻译。是参与《南京条约》的英方三位翻译之一,条约的中文稿就是他起草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是医生。他会看病。1827年始在中国沿海城市布道,蓄假辫穿华服,用医术接近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会按中国规矩断案。有人写</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他在宁波审案:“临高台,郭爷来,尔有事,僪缕开,枉事为尔超白,难事为尔安排。口通华语,眼识华字,郭爷真奇才。大事一牛,小事一鸡,为尔判断笔如飞。南山可动此案不可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是中国茶的传播者。曾到武夷山访茶专家,买茶籽茶苗,聘茶师学制茶,带茶籽植于印度大吉岭。</span></p><p class="ql-block"> 他是间谍。七次航行中国沿海口岸收集军事、政治、经济情报。</p><p class="ql-block"> 归根到底,他是一位侵略者的帮凶,从根子上对中华文化有抵触。传说他在进入宁波郡庙时,看到大门两侧的“黑白无常” 并立很反感,认为不应与白人并肩而立。下令把“黑无常”移到“白无常”前面阶下,强烈的种族意识和殖民思想暴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上海外滩气象信号台(Gutzlaff Signal Tower)又称郭实腊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清代宁波城区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东印度公司19世纪世界最先进的装有7门舰炮的铁壳蒸汽船“复仇女神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b></p><p class="ql-block"> 沦陷后的宁波水深火热。凡侵略者能干的事英国兵都干了。</p><p class="ql-block"> <b>抢财掳宝。</b>《鄞县志》说:“其酋入城,伪发谕安民,而淫略不戢,市肆积储为之一空,衙署寺庙,拆毁略尽”。“略得可供两年之用的谷物”。在宁波府库抢走12万现金和纹银及大量丝绸、瓷器、文物,掠去天一阁《一统志》和舆地类书籍数十种。重器“宁波钟”被抢:“英夷踞城,毁佛像,掳钟出海”。退出宁波时勒索“犒军费”120万。</p><p class="ql-block"> <b>杀人放火。</b>《南京议和前在华的最后一年》说:“平民因为拿不出被英军认可的身份证据而被残忍地杀害,妇女被英军砍杀,倒下时还在大骂英军。”“两个水兵和一个步兵站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一边约有50码长,逐个射杀那些已经失去战斗力的、几乎没有武装或完全被解除了武装的中国士兵”。这与后来日寇在“南京大屠杀”的行径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 <b>扫荡劫掠。</b>12月底和次年初,小部队多次到余姚、慈谿和奉化三城騷扰劫掠。仅10月20日、11月25日、12月31日,就三次袭扰慈溪,焚烧县衙、仓库,抢劫钱粮,索银40万两。</p><p class="ql-block"> <b>培植汉奸。</b>招揽不法之徒、鸦片烟贩、烟鬼、失业水勇和不法商人为耳目窥伺情报。据后来被捕的汉奸供述,郭士立每日能接到情报或数十起,或一二十起。</p><p class="ql-block"> <b>勒石留名。</b>许多英国兵登上被其称为“宁波斜塔”的天封塔,将名字刻于圆顶之上以资纪念。其中有两条:</p><p class="ql-block"><i> “P.Anstruther,囚徒,1839 年 9 月 16 日——1840年2月23日。” </i></p><p class="ql-block"><i> “P.Anstruther,自由和主人,1841年10月13日。”</i></p><p class="ql-block"> “自由和主人”刻写的日期正是宁波沦陷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b>沿江侦察。</b>“复仇女神”号和“弗莱吉森”号由三江口进入姚江侦察,两次侦察奉化江。“本廷克”号侦察了甬江。英国《航海杂志与海军年鉴》发表“甬江或宁波河的航行指南”。海军司令巴加说:“由于12月对慈溪的勘测,使我们熟悉了河道,这使我们前进中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p><p class="ql-block"> <b>图谋杭州。</b>杭州是大运河南端控扼南北的交通命脉,英军也计划攻之。1842年1月,“本廷克号”和“弗莱吉森”号沿杭州湾西行至钱塘江口的海宁尖山时,被海潮所阻差点毁掉。又沿曹娥江支流勘察由绍兴攻击杭州的航线未果。遂放弃了由杭州湾、钱塘江、曹娥江攻击杭州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b>欲取乍浦。</b>两次对乍浦水道实施侦察,选择登陆点,为攻占乍浦做准备。巴加说:“整夜彻底测量了锚地和海岸,使皋华丽号、布朗底号和摩底士底号能在军队登陆时,成功地布置在有利位置,攻击海岸的炮台”。</p><p class="ql-block"> <b>续战准备。</b>休整期间,对沿长江西进封锁运河口的作战进行了充分准备。选定的作战时机是来年春夏之交粮食等物资北运的季节。驻印度的殖民当局在1842年4月间频繁调兵于新加坡备战。在华新增军舰7艘、陆军约7个团。总兵力达到军舰25艘,载炮680门;轮船14艘,载炮56门;医院船、测量船及其他船舰共9艘,运输舰船还没计算在内。陆军部队除炮兵外,有步兵10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 font-size: 15px;">日本画家歌川贞秀绘制的英军在宁波涣散状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宁波天封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正在宁波乡下劫掠的英军士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4)</b></p><p class="ql-block"> 宁波人很是倒霉。因为地处大陆海岸的中段,近代以来凡是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都没落下宁波,受欺负的事一次也没少过。从明朝始,先是倭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其后又有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甚至还有意大利人企图强索三门湾未遂的行径。现在正遇上英国人。</p><p class="ql-block"> 有英国报纸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军占城半年的</span>情景做过描述:</p><p class="ql-block"><i> “军官们整日骑马闲逛,士兵酗酒、嫖娼、斗殴层出不穷”。“如果军官不在身边,士兵会按照他们自己的价格强买东西,打中国人,虐待中国人。”“有的妇女们则是被侵略者分开强暴的(漂亮的留给白人英国人,其他的给印度兵)”。</i></p><p class="ql-block"> 次年退出宁波时,还掳走不少宁波小娘。</p><p class="ql-block"> 《宁波档案》发布过一位曾在英国驻福州和北京领事(公使)馆任过职的传教士美魏茶的日记。美魏茶先后两次来宁波,其中在1842年12月至1843年7月宁波沦陷期间居住长达7个月。 </p><p class="ql-block"> 美魏茶日记汇编《宁波七月记》,记载了宁波沦陷后的状态。其中12月12日写道:</p><p class="ql-block"><i> “当一个外国人远远地出现在50码以外的地方时,女人们就赶紧带着孩子跑进屋里,关门上闩防止你进入。当你在石板路的街头行走,与你擦肩而过的每个男人都恨不得立即钻进果壳里。他不敢直视你的脸。他会偷瞥一眼你的手,或者藤杖,或者雨伞,猜想你的手杖里可能藏有弹簧枪,或者你的每根手指都会变成袖珍手枪。当你行走时,如果背后跟着一群好奇的人和喧闹的孩子,那么,一旦当你停下脚步或者转身,这群人会吓得立即作鸟兽散。” </i></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不只有恐惧,还有反抗。鄞县人徐保和镇海人张小火、钱大才等,以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渔民、水手、贫苦农民和一些生活无着落的游民为主组织了民众抗英武装集团“黑水党”打击英军。首领徐保性格豪爽,专爱打抱不平,老百姓称之为“徐大哥”。定海失陷后,徐保等人曾护送葛云飞等人的遗骸到宁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义士们经常在水中出没,出击时穿黑色衣裤,驾有8只桨的"箭船",所以人称“黑水党”。英国人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说:</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 1, 1);"> “运输船‘衣那’号小火轮正在岸边上水,由于退潮而搁浅了。负责火轮的军官不小心,就被三个中国人说服,陪着他们到不远的几所房子里去……次日上午,在一个池塘中发现他没有头的躯体”。</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黑水党善打“游击战”,神出鬼没,用“奇策秘术”专门狙杀小股英军。甬江中经常有被砍掉四肢或头颅的英军尸骸,指挥官住在指挥部都觉得不安,经常搬着行李转移。宁波老百姓还发布《众义民公启》,号召大家组织起来杀敌卫国。英军有人在日记中说:“宁波城里拐杀我们的风气已经很盛行了”。皇帝知道这事后很高兴。下旨说:“至定海县义民徐保兄弟四人,窃负葛云飞、郑国鸿尸身来营。有踰墙走壁之能。即著裕谦量材委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描写“黑水党”抗英的文学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描写“黑水党”抗英的文学作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宁波江北区白沙路英国领事馆办公大楼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5)</b></p><p class="ql-block"> 从英国人手中拿回宁波、镇海、定海三城治权也不容易:人家想占就占,想还了才还。没一个是用武力收复、用实力说话的。</p><p class="ql-block"> 为集中兵力拿下乍浦、吴淞口,以便从长江口西进,1842年5月7日,英军撤离占领了206天的宁波。</p><p class="ql-block"> 次日,英军撤离镇海。留军官罗卜丹及士兵200人据守招宝山。舟山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p><p class="ql-block"> 中英双方于1842年 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10月11日,招宝山英军撤往定海。</p><p class="ql-block"> 1846年4月29日,中英在虎门签订《退还舟山条约》,英军于7月25日撤离舟山。</p><p class="ql-block"> 军队离开了,商人进来了。军事统治结束了,经济侵略开始了。英国人为在中国逐利,迫使清政府将宁波与上海、福州、厦门、广州一起辟为“五口通商”城市,指定甬江北岸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从1844年1月1日开埠起,各国商人蜂拥而至。英商在中马路开设了洋行,“怡和洋行”成宁波最大的贸易商。此地也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贸易区,被称为“外滩”。</p><p class="ql-block"> “外滩”的英文为“BUND”,意思是“码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外滩”这个词包含特殊的含义,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现今人们一提外滩,唯一单指的便是“上海外滩”。其实中国最先开埠的外滩却是“宁波外滩”,比上海外滩早20年。所以前缀一个“老”字,称为“宁波老外滩”。一不小心,成了“上海外滩”的老前辈和老大哥外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有一天我在宁波中山路的长春路口等红灯时,遇有七八位均在60岁以上的外地游客在议论宁波,看样子是刚从天一阁出来,看气质应该是退休技术官僚或军官,人人操标准普通话。其中有一位问同伴道:“宁波也有老外滩”?他们只知上海有外滩,却不知宁波外滩还是上海外滩的大哥。只不过后来小弟出息了,大哥却被掩盖了。就像现在的各式各样的“星”,人们只知“星”是谁,却不去问津不会理会“星”他爹是谁一个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 英国驻宁波领事馆首任领事罗伯聃也于1843年12月19日到达宁波,以每年680元租赁江北卢家房子为官署。1880年在白沙路建成领事馆官署。法国、美国、葡萄牙驻甬领事馆也陆续开馆。</p><p class="ql-block"> 1934年6月,宁波领事馆撤销,以56000元将馆舍卖给了邱隘纸业詹姓商人,宁波事务由上海领事馆负责。从设置到撤消,历经90年32任领事,是各国驻浙江领事馆历史最长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情况是:在攻占舟山、镇海、宁波后,英军的下一个目标盯上了乍浦、吴淞口、镇江、南京等城市。作为南北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危在旦夕,战局越来越糟糕。</p><p class="ql-block"> 何去何从?在“战”与“和”之间反复摇摆不定且爱面子的道光皇帝,现在的心思正好摇到了“战”位。遂决心与英军在浙东进行战略决战,一举打垮英军,收复失地。 </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轮到我们的主人公朱贵将军行动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宁波老外滩英国人领事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洋味十足的宁波“老外滩”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洋味十足的宁波“老外滩”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洋味十足的宁波“老外滩”夜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