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濮阳美食 识地域文化——濮阳县第五小学综合实践《家在濮阳》

李付银

<p class="ql-block"> 我们延续综合实践活动—家长濮阳 ,活动前老师给孩子们做课前指导。教给孩子们怎样做好实践活动,首先做好准备工作,收集资料,做好出行准备,注意安全,做好采访记录。孩子听得很认真,做好笔记,整装待发。这次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濮阳名吃——壮馍和裹凉皮。</p> <p class="ql-block">濮阳壮馍</p><p class="ql-block">是河南濮阳著名的地方面食小吃,熟后的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濮阳县的壮馍最好吃的是羊肉大葱的,趁热,油不算大,但由于是死面,多吃胀肚。民谣:"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p><p class="ql-block">特色</p><p class="ql-block">壮馍形如圆月,直径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面皮肉馅、馅以鲜羊肉为主,以葱、姜、菜蔬、香油等多种祖传佐料搅拌而成。皮为小麦精粉,经过面板面、馅包装成形后,放在特制工具平底煎盘(铁制)中进行烤制加工,火候和时间要恰到好处,经几次翻动即成。熟后的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濮阳县的壮馍最好吃的是羊肉大葱的,趁热,油不算大,但由于是死面,多吃胀肚。</p><p class="ql-block">折叠编辑本段起源一。相传,壮馍的由来是明洪武年间,开州之地有一位父母双亡,家道中落的书生寄宿在岳丈家中,备受岳丈嫌弃,其妻却对书生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恰逢皇帝恩科,书生欲进京赶考,与岳丈商量。岳丈吝啬,只许与死面烙饼带于身侧作为路上充饥之用。妻子不忍,偷偷于饼内掺入肉馅,外皮于寻常烙饼无异。后书生得中状元,御街夸官之时,朱元璋询问其有何愿望。状元提说:"愿再尝拙荆所做之烙饼足矣。"朱元璋好奇身为状元,什么山珍海味吃不到,为何单喜欢这粗粮烙饼?问之,状元答:"此间滋味陛下一尝便知。"于是朱元璋下旨快马加鞭将状元夫人接入京城,择日献上此饼。状元的巧夫人得知皇帝要吃她做的饼,怕做不好皇帝怪罪,则改良用小麦面,酵母半发面包裹肉馅,肉馅辅以大葱、粉皮去腻,包好后用鏊子煎炸至外表焦黄、内里爽滑脆弹。朱元璋食后龙颜大悦,问夫人此为何名,夫人胆小:"尚未取名,是油炸的馍(地区叫法)"朱元璋说:既尚未取名,又是状元举荐的美食,就叫状元馍吧!"自此状元馍流传开来,但人们觉得对状元馍听着拗口就叫状馍,后因平民不识字,就演变成了强壮的壮。取其吃了可以强身健体等功效谓之"壮馍"</p><p class="ql-block">折叠编辑本段起源二</p><p class="ql-block">始于隋末。之所以叫壮馍,一是因其用途。古代濮阳多战事,壮馍原是为战士上阵杀敌壮行之食物,故名"壮馍"。二是因其形状。一般壮馍的直径都在50公分左右,厚度5至7公分不等,每个壮馍重达10斤以上,是干粮中的"巨无霸",烤制食品中的"大将军"。濮阳壮馍分荤、素两种,形如满月,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食之</p> <p class="ql-block">裹凉皮</p><p class="ql-block">(也叫卷凉皮)是中华龙乡河南濮阳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顾名思义,就是把凉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p><p class="ql-block">做法:黄瓜丝、熟花生碎、面筋、香菜等用芝麻酱和其他调料拌匀后放入一大张凉皮里面,然后裹成卷放入塑料袋中即可使用,吃起来方便快捷,是年轻群体和上班族的快餐首选。中国西北部多有城市盛产凉皮,但大都是凉拌而食。把凉皮裹着吃的,是濮阳人;当然,宁夏的大武口卷凉皮也与濮阳人创意的裹凉皮异曲同工,濮阳裹凉皮也有了它乡的好姐妹濮阳有着中华帝都.华夏龙都之美誉,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楚丘(今濮阳),楚丘一度成为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宫廷乐师于"桑间濮上"创造的乐曲"郑卫之音",风靡华夏。</p><p class="ql-block"> 如今,濮阳人创意的裹凉皮,也许是得益于精神的解放的结果吧在濮阳,一年四季都有人吃凉皮,但吃凉皮的最佳时间还是夏季。筋道的凉皮配上酸爽冰凉的汤汁、香甜的芝麻酱,就能驱赶夏季的燥热烦闷。相传有人因为不能吃凉,就买来凉皮自己在家卷着吃,后来被人看见了,纷纷询问,裹凉皮也就渐渐流行起来。</p><p class="ql-block"> 裹凉皮经过多年的加工,裹凉皮已经不是单单把凉皮卷起来了事。裹凉皮最重要的一种原料是碎花生,把花生炸熟,碾碎,加入盐等调味品搅拌均匀方可使用。合格的碎花生要脆,要碎,要香,要有味。做裹凉皮不仅有独特的配料,裹凉皮用的原料―――凉皮也经过了再三的改良,才能把各种材料包裹在内。裹凉皮要的就是一个巧字,一个裹好的凉皮要面皮剔透,能隐约看见所裹之物;面皮还要完整,不能破开,不能漏洒汤汁;黄瓜丝、碎花生等物要涂抹均匀,味道调制得当,咬下去咸淡一致。这样的凉皮才好吃,也才算合格。对于很多在外乡求学或工作的濮阳人来讲,回到家乡的时候,总是想去街上吃一个凉爽可口的裹凉皮。用他们的话说,"这才是正宗的凉皮","别的地方的都没这个味儿"。裹凉皮不仅是濮阳人心心念念的一道美食,很多外地人来到濮阳,在吃过裹凉皮后也很难再忘记这个味道,"很香、很辣、很过瘾!"</p><p class="ql-block"> 裹凉皮成为濮阳的符号;一张小小的裹凉皮,让在外的游子提起家乡时多了一些谈资、几许回味、种种念想。家乡的味道就是裹凉皮的味道,对家乡的思念具体成了对裹凉皮的思念。裹凉皮的缘起于当地的第一兵器制造工厂,属于国营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因国家政策由青海省湟中县整体搬迁至濮阳市,除了搬来的机械设备,随同来的还有一批青海籍的工人。后来,一机厂破产,一些工人选择了回去,更多的是选择留在濮阳。留下的人将青海特有的酿皮当做维持生计的买卖,将做好的酿皮用车拉着沿街叫卖。据一机厂的老人讲,最多的时候,每天出去的车子有上百辆;</p><p class="ql-block">折叠编辑本段特色,做法濮阳凉皮和陕西凉皮、西安凉皮等最大的不同是濮阳的凉皮既可以切成片凉调拌着吃,亦可以整张裹着吃,而其他地区的吃法只有拌着吃。在濮阳各地都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凉皮店,学校周围、闹市区、小吃街等等都有大大小小的凉皮店,学生放学、上班族下班后,只要是吃饭的时间凉皮店内都可以看到拥挤的人群。更有甚者,有些在外地上学打工的人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吃一下家乡的凉皮,可想其美味。</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带着充裕的准备工作,各小组分头行动,卓以轩带领团队踏上去探求“壮馍”之路,高浩然带领小组奔赴“裹凉皮”之旅。</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选择了比较著名的“老壮馍”和一口香凉皮店,在那里孩子们看到了濮阳名吃的制作过程并亲自参与了制作过程,并采访了他们各自的传承人, 了解了名吃的由来。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独乐不如众乐。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在班里分享自己的所得,讲得津津有味,听着眼睛放光,嘴巴里口水泛滥。</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 ,意犹未尽。观美食看地域特点,以美食开启味蕾之旅,探索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结合每种特色美食的特点,了解这些美食的起源,开启对匠人精神的认知。以匠人之心,筑匠心品质。让孩子们以现在濮阳为傲,让濮阳以孩子们的将来为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