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共创安全校园———梁山镇中心小学开展安全专题家长会

李娟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和谐校园,共创蓝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安全之责,尽在你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切实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避免溺水及交通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更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教育合力,保证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经过学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21 年4月7日下午1:30分召开了“梁山镇中心小学安全专题家长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家长们正在用心聆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这次家长会主要的安全教育主题涉及:交通安全、防溺水、传染病防治、女生防性侵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一、珍惜生命,远离溺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家长同志们,目前已经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酷热,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季节。为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严防因游泳玩水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在这里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您的一点疏忽,都有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伤害。因此请您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也能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从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做好预防溺水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安全教育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孩子课余放假期间,请您加强对孩子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时间主要是中午、下午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暑假期间,发生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水边玩耍、下水摸鱼、钓鱼、打捞落水物品、擅自或者结伴下水游泳玩水等。请家长们一定要做到“四知道”:知去向(孩子在哪里)、知同伴(孩子和谁去)、知内容(孩子做什么)知归时(什么时候回)。切实让孩子做到“六不准”,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不准盲目下水给溺水的人员施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教给孩子预防溺水的技能,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如有条件您可以教会孩子掌握游泳本领和溺水自救的能力,还要让孩子知道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不提倡未成年人下水营救溺水者,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时,要学会报警或者呼叫大人求救,从岸上或船上施救应先确保自身安全,防止被拖带入水。如发现有学生在水边玩耍或游泳,不管是不是您的孩子,请您能及时进行劝阻,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二、交通及其他方面安全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除了加强防溺水教育监护以外,还请家长们加强孩子其他方面的自我安全保护教育与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加强交通安全防范教育: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路上游戏玩耍,要走人行道或靠右边走,过马路要看清四面来车,要服从交通民警指挥,不突然横穿公路。未满十二周岁的学生不骑自行车上学或上街,更不能骑电动车摩托车等。注意乘车安全,不把头或身子伸出窗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谨防意外伤害。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不轻易让陌生人进家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正确使用电器和煤气。加强安全用电教育,正确使用煤气,做到通风,以防煤气中毒,遇到危险妥善处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4、自觉抵制黄、赌、毒。不到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到一些非法集会场参加活动。在家上网时,不登录、不浏览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危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5、加强对孩子进行防雷、防电、防暴风雨、防台风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雷雨天不要打电话,不要到电线杆、大树、变压器下避雨或停留,尽量不要外出,留在室内,以免遭雷电击中造成伤害。&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6、按时上学,放学后迅速回家,不要在路途逗留和玩耍,不能到校或请病、事假的,请家长提前时向班主任请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三、女生防性侵安全教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nbsp;1、让孩子了解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儿童身体的背心裤衩覆盖的部位是隐私部位,包括:嘴唇、胸部、臀部、腹部、大腿两侧等,别人不能随意触摸;儿童也不能触摸其他人身体的隐私部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nbsp;2、儿童遭受性侵害不仅指直接的性侵行为,也包括某人触摸了儿童身体的隐私部分,或某人要求儿童触摸他/她的身体的隐私部分。&nbsp;</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3、男孩、女孩都可能受到性侵害;性侵害可能是触摸,也可能不触摸,如:戏弄、辱骂、恐吓或暴力;也包括向儿童传播黄色淫秽图片、视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4、家长要知道性侵害的施行者并不仅仅是陌生人,熟人作案的案例占绝大部分,因此要帮助儿童分辨“伪好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5、在网络上聊天和视频可以娱乐,但应小心谨慎,提醒儿童不能随便与网友见面约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nbsp;6、在外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不可随便享用别人给的饮料或食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nbsp;7、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也要防范熟人作案;对自称是父母朋友的人员,也告知他等家长回来再说;强行闯入时,立即大声求救和立即拨打110。</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8、叮嘱孩子不要走僻静的道路,最好结伴而行。不要和异性独处一室,以及电梯內、僻静的小路上或公园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9、教育孩子受到了性侵害或有人做出让他感觉不舒服的行为,要尽快告诉家长,如果属于性侵害要迅速报警,注意保存证据,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10、&nbsp;如果一个陌生人企图接近一个男孩/女孩,儿童应赶快跑开,并呼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11、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不要一味责骂、抱怨孩子,避免孩子受到侵害而不敢告诉家长的情况发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四、加强家校合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教育是一个既艰苦又漫长的过程。对孩子们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一样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只是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老师)。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老师同样无法取代家长。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家庭和学校只有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家校必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家长们都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有时教师对学生有一点小小的惩戒,有的家长可能却不能理解,成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请家长们相信,老师的做法是善意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好。奖励、表扬是一种教育手段,惩罚、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只有奖励或表扬而没有批评或惩罚的教育是不符合实际的,完整的教育既有奖励也有惩罚,否则,学生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甚至碰到一点轻微的批评和惩罚就会无所适从而走向极端,这是非常危险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多一点信任与理解。请相信学校和老师,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管理好教育好孩子们的。请家长多一点宽容,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家长们,我们在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同时,还会积极配合各级职能部门搞好相关防范工作,也希望引起您的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家长的法定监护人责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最后安保处陈主任又组织家长认真阅读《告家长的一封信》。并当场和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学生安全无小事,平安健康是关键。通过开展本次安全教育主题家长会,让家长们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生命责任大于天”的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真正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和健康,相信,只要我们用一颗爱心,关心每一个孩子,今后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加圆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 李 茹 李 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审核: 李相宏</b></p>

家长

溺水

孩子

教育

安全

学校

游泳

学生

家庭教育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