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将军】许世友生平留下唯一一首词,堪称千古佳作

福全

<p class="ql-block">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对许世友将军的印象,就是一个只会武功、又会打仗的大老粗,影视剧中,许世友也多次说自己是个粗人,特别是在红军时期,许世友多次顶撞毛主席,甚至还有人提议枪毙许世友,这正是说明了许世友年轻时做事太鲁莽,心不够细致,脾气也挺倔强的。可谁又曾想到,像他这样的大老粗,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真要动起情来有感而发,写的诗词一样让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1955年1月,为了打击国民党残军的嚣张气焰,实现中央军委解放浙江东南沿海岛屿的决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组织发起了一江山岛登陆作战。这次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采取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是张爱萍司令员的指挥下,陆军出动一个团加一个营,海军出去188艘舰艇,空空出去200架飞机,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发动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登陆作战。</p><p class="ql-block">这一仗打得非常精彩,也打出了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给许世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场战斗结束多年以后,许世友将军再到一江山岛,站在山岛巨石上眺望大海,难掩内心的激动,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令人惊叹《浪陶沙解放一江山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碧浪万千重,多少英雄。当年小试海陆空。愁岛荒山今胜地,万紫千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立石志奇功,壮志长虹。怒看海峡走蛇虫。誓扫妖氛还国土,金马台彭!</b></p><p class="ql-block">这首词也是许世友将军传世的唯一作品,至今还刻在台州枫山的烈陵园里。这首词气势磅礴,平仄押韵到位,谋篇布局更是一绝,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是一位大老粗的杰作,然而这首词的的确确是许世友将军的作品,这让世人不得不重新评价将军的性格,看过这道词之后,大老粗这个标签应该从许将军的头衔上摘掉了。</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在毛主席追悼会上</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生活照片集锦</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和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图丨许世友和政委杜平陪同朱老总视察王家湾</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和周总理</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和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和叶剑英习仲勋</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和陈云</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和汪东兴在天安门城楼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许世友(右)与韦国清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1977年,许世友与儿子在广州合影</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之墓</p><p class="ql-block">唯一土葬的开国上将,王震连说七个特殊,墓前茅台上千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在57位开国上将中,许世友无疑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一生经历过无数大战,多次参加敢死队,更是5次担任了敢死队队长。</span><b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许世友上将一生在战场的枪林弹雨之中穿梭,先后与国民党军、日军、日伪军、美军和越南军队进行过比拼,立下了赫赫战功</b><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许世友作战勇猛,而且排兵布阵十分有章法,素来有“守如泰山,攻若猛虎”的名号。许世友在战争岁月担当重任,在建国之后更是曾经先后担任南京与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并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p> <p class="ql-block">忠孝将军</p><p class="ql-block">许世友常年在军中生活,自然很少有时间照料自己的母亲,但是他依然是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在战争期间,许将军便常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在睡梦之中更是常常因为思念母亲而泪满衣裳。</p><p class="ql-block">在解放战争之后,许世友将军曾经多次想要把老母亲接到济南来居住,但是奈何母亲安土重迁,在济南住不惯,执意要回到家乡,无可奈何之下,许世友将军只能将母亲送回了大别山区。此后,许世友将军因工作繁忙,很少有回家探亲的机会,期间仅仅回乡探望两次,他为此深深感到内疚与自责。</p><p class="ql-block">1952年,许世友将军第一次请假回家,到家时却发现母亲面容憔悴,已经几乎难以认出——只见老母亲衣服破烂,头发也已经灰白,脚上穿的棉鞋已经破旧不堪,甚至还露出了脚趾。许世友将军看到这一幕泪如雨下,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跪在母亲面前不停磕头,愧疚的心情使他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回到大别山时,许世友将军买了一整头大肥猪,做了一桌子菜招待乡亲们,还亲手为母亲做了一碗面。</p><p class="ql-block">在这次短暂的回乡之中,一个白天两个晚上,许世友将军没有离开母亲的小屋半步,在那盏昏暗的小油灯之下,和母亲聊了很多很多,聊到很晚很晚,分别许久的母子俩就这样彻夜长谈。离别之时,许世友将军端庄地举起右手,向母亲敬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p><p class="ql-block">许世友将军在军队中最大的悔恨,就是不能陪伴自己的母亲,也没法及时得到家中的消息,这让他非常痛苦。直到1956年5月,许世友长子许光已经是航海舰队的船长,而他却接到了一个极其特殊的任务,这也是一个命令,那就是回到老家照顾奶奶,奶奶健在一天自己就不能离开一步。</p><p class="ql-block">许光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理解父亲的用心良苦,毅然决然地从大城市里回到大别山区,更是放弃了自己待遇优厚的工作,代替父亲同时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孝心。</p><p class="ql-block">有了长子待在母亲身边,许世友这才放下心来,也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军队中的事务。母亲去世的时候,许世友还在军队中抽不开身,直到此时他才已经悟到了一句话,那就是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就无法尽到孝心。</p><p class="ql-block">许世友无言跪下,半晌才朝着家的方向说道:“娘,死了尽孝,我一定来给您看坟。”</p><p class="ql-block">▼许世友母亲</p> <h1><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时,表示自己不愿火葬,毛主席一笑了之</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在河南新县的许世友故居前,有一条路被称为“孝母路”,纪念的故事是当年许司令将军在这里三跪母亲的故事,如今这已经成了当地的一个美谈,而作为许世友家乡的人,大家都为许世友将军感到骄傲和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许多人最后都是火葬,唯独许世友一个人是土葬,这也是表现了他的特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1956年,北京召开了党代表大会,毛主席在大会上做出了一个提议,希望大家将来都举行火葬,对于毛主席的提议,许多人纷纷签名同意,一些没参加会议的人,甚至打电话来表示要签字,当时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同时,他刚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对于毛主席的提议,许世友表示不解,他亲自去找毛主席抗议,毛主席对于这位爱将,也没有生气,他一笑了之,说许世友还年轻,将来会改变自己的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许世友8岁离家,14岁失去了父亲,家里八个孩子中,只有许世友一个人幸存下来,对于母亲,许世友非常的孝顺,后来许世友参加了红军,1932年,他要跟随部队离开家乡,在离开前,许世友向母亲下跪告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1952年,许世友时隔20年后,回到了家乡,当时许世友是山东军区的司令,从新县到许家洼有30公里的地不能通车,许世友只好骑马回乡,4个小时后,他来到了好汉山的烈士墓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许世友的记忆,回到了多年前,当时他和村里的17位兄弟参加了革命,后来17位牺牲,其中有5位就葬在了好汉山,看着这墓地,许世友眼睛红了,他说:“百年后,我要落叶归根,回家乡来陪伴这几位好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到了许家洼,一位银白色头发的老太太正在搭棚子,许世友看到后立刻跪了下来,这正是他的母亲:“娘啊,娘啊,”老太太有些不敢相认,她试探着问:“你是友德娃?”许世友跪在母亲前面痛哭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在家乡,许世友住了三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1957年,许世友再次回家,他特地嘱咐当地的官员,不要告诉他的母亲他回来了,两天后,许世友来到了许家洼的老家,看到母亲,许世友很高兴:“娘,友德娃来看你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许世友的突然回家,让老太太很高兴, 在家的这几天,他没有出门,一直陪伴着母亲,离开前,许世友拿出50元钱,让人买了一头大肥猪,给大家改善伙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1959年,当许世友再次回到家乡时,母亲已经去世,当时由于诸多国际原因,他未能亲自料理母亲的后事,这时,他来到母亲的墓前大哭:“娘啊,孩儿不孝,没有为你养老送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这次离开前,许世友拿了1000元钱,给乡亲们分了分,随即,他又让秘书去买了一头猪,给大家改善伙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1983年,自感时日不多的许世友,向军委请假,并且希望调43辆吉普车和自己一同回家乡,原来,从新县一共走出了43位将军,他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43辆车,便代表43位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可惜天公不作美,在许世友将军准备启程回家时,天气突然变化,连下10天暴雨,他只好向军委销假,谁知他上午刚一销假,下午天气就晴朗了,许世友哀叹:“老天爷不让我回去,我就不回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1985年元旦刚过,许世友向中央提交了请求土葬的申请,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病情也慢慢恶化,每次醒来,许世友都问:“中央批了没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邓小平解决了这个难题:下不为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10月22日,许世友去世,4天后,王震带着邓小平的批示来到了南京,他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同时,王震也带来了六不准,不准开追悼会,只准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要登报宣传,就是关于他丧事怎么办理的,不要登报宣传这个事情。不准家属子女外传。不准立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许世友之前的爱将,时任广州军区司令的尤太忠,为许世友悄悄定做了一口楠木棺材,11月9日,许世友被秘密安葬在新县老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一年后,根据许多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反映,王震提议,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和刚刚退居二线的徐向前以个人名义为许世友竖起了这块高高的花岗岩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更显英雄本色。</span></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和李先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