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迟行迹 ,一一生绿苔。
自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古中国诗赋之盛时,“青苔”一物,皆为极单纯之文学意象:荒芜、清冷、搁置、孤寂;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 其时机缘凑巧,南朝江淹、初唐四杰之王勃、杨炯均作《青苔赋》各一,合为三篇。名士大家,各展才情,各俱千秋。 江郎此赋,寄喻沉沦下僚之身世,哀婉颓怨,哀以情起,感以怨来。篇中,有此句最是动人:~~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 《本草·𨺗釐》有云: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𨺗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 《苔谱》载:“(苔)初生其处渐青成晕,斑斑点点,久则堆积渐厚如尘埃。然又天久,则微有叶根,又能傍绿树木,阶砌砖,瓦柱礎而上。”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屐痕处处”当指踏落苔土之迹乎。 汉宫婕妤班氏,容德兼美,慧而能诗,成帝爱之,专宠一时无倆。后飞燕姊妹入宫,馋构善妒,赶尽杀绝。班姬退身避害,自请入侍太后长信宫。 寂寂长信,冷冷长门,恩断情绝,孤灯照壁。作《怨歌行》以遣怀,自比团扇之狷弃。岂料自伤之作,竟成千古宫怨之代言。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绥和二年,成帝崩。婕妤请离长信,将守延陵。对松风天籁,伴石马石人,幽幽五载而亡。身后亦随葬延陵。后人感之,常以青苔作喻。
陆机: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
黄昏履綦绝,愁来空雨面。
萧绎:何言飞燕宠,青苔生玉墀。 唏嘘喟叹,岂妾人之殃咎兮;雷霆风霜,将天命之不可求。青苔碧藓,唯雨露以润泽;杨柳木桐,非阳光以葳蕤。 且听有女子击节低吟浅唱:绿阶兮薄藓,寂廖年年若赴。谓之:~~~与时光同老,尽风露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