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次,我之所以随德化县憨鼠爱心小分队队员们来到大山环抱的上涌镇下村村,除了跟大家一起对几户老党员和留守老人进行慰问前的探访外,还为了采访一个有着66年党龄的归侨阿婆一一杨清德。</p> <p class="ql-block"> 及至来到阿婆面前,看到她那瘦小赢弱的身子以及白发苍苍的模样,却怎么也想不到,她就是那个曾在上世纪末,被誉为德化县最美女耕山队长,并自1952年起至1991年止连续40年担任上涌公社红村大队(下村村、中洋村合村前称)叱咤风云,鼎鼎大名的妇女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与杨清德阿婆合影)</p> <p class="ql-block"> 阿婆好客健谈。一看到我们到来,便转身从屋里搬出一包用布片层层裹着的照片,以手指着一张张泛黄照片上的人物,告诉我们,哪两个是她的生父母,哪两个是她的养父母,哪个又是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清德马来西亚护照)</p> <p class="ql-block"> 阿婆出生于马来西亚沙白勿安南县,生父杨金成,生母张爱,祖籍惠安。母亲生下她时才7天,因患病把她送给侨居于此的邻居赖朝屋为养女。赖朝屋与夫人林全没有生育,自然对杨清德从小关怀备至、疼爱有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清德生父生母一家合照)</p> <p class="ql-block"> 赖朝屋思想进步,秘密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与当地人民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杨清德受养父的影响,也会与小伙伴们一起,上街演出,张贴标语,协助大人做些宣传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边人为杨清德生母)</p> <p class="ql-block"> (杨清德在马来西亚与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48年夏季,马来西亚排华当局,开始对侨居当地的共产党人进行迫害,赖朝屋受其影响,更因他长期旅居外埠,向往祖国已久,便毅然携带妻子林全与俩养女——15岁的杨清德、11岁的赖素燕,搭乘轮船,一路辗转回到故乡德化县上涌乡下村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清德的养母林全)</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杨清德生母从马来西亚回国探望女儿,前排右二杨之生母,右三杨清德)</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德化县解放了。赖朝屋担任上涌区桂林乡的农会主席,他带领群众参加支前、土改等各项工作。杨清德刚与进赘入门的同村青年赖文宜结婚。她虽为一女子,但受其养父影响,也到赤水区公所猛虎村,与南下部队的土改工作队队员们一起,积极投身到斗土豪分田地,建设新德化的运动中去。</p> <p class="ql-block"> (2004年,杨清德在小儿子赖建贝的陪伴下前往马来西亚探亲与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由于她工作努力,表现突出,便于1955年10月年仅21岁之时,在南下干部杭一傅、吴英的介绍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年轻的女党员。</p> <p class="ql-block"> (杨清德与小儿子赖建贝在马来西亚总统府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身兼红村大队妇女主任,经常不着家,可忙坏了!”阿婆说,那是在1956年8月最热的一天,她接到要到县里参加党训班的通知,便背着刚生下40天的幼儿,徒步踏上去往县城的山路。太阳像一面火镜,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从上涌下村到德化县城六七十里,山路陡峭、崎岖难行,得从早到晚走上一天。杨清德幼小的婴儿被紧紧地裹在母亲背上,难耐酷热暑气,“哇哇”地哭个不停。杨清德心疼孩子,为了赶路,却也无奈。好不容易来到县城招待所,杨清德连忙解下背上的孩子,他已停止哭泣,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杨清德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她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此时,同宿舍的“阿春”姐为她端来一盆凉水,帮她用毛巾遍拭孩儿全身,好半天,那孩子才“哇”地又哭出声来。杨清德抱着孩子破涕为笑,向“阿春”姐连声道谢!</p> <p class="ql-block"> (杨清德拿出几十年珍藏的党费证让作者看)</p> <p class="ql-block"> 1963年春季,报纸上报道了尤溪县谢坑大队罗春娣艰苦奋斗,带领女社员上山开荒种地的先进事迹。红村大队决定成立女子耕山队,杨清德接受乡里赖克绍书记的指派,到尤溪谢坑向罗春娣学习组建耕山队的先进经验。</p> <p class="ql-block"> (杨清德生父生母祖籍惠安,其亲人与杨清德素有书信来往)</p> <p class="ql-block"> 经过十余天的认真学习取经,杨清德回来后便马不停蹄地着手于女子耕山队的组建工作。她先是找来村里要好的9名妇女冲破重重阻力,到崇山峻岭里安营扎寨。建队初,有的队员没劳动工具,她从家里拿锄头和劈刀借给她们;队里没钱没盐,她拿自己从南洋带回的钱买盐给队里用。有时她们住山顶的荒屋破房,有时住自搭的草棚。冬天被子不足,四五人合盖一条被子;夏天无蚊帐,靠点禾草熏蚊;没有脸盆,找块木头中间挖个洞当脸盆;没有锅铲,削块竹片代替;菜不够就采摘野菜、蘑菇、竹笋补充。有时甚至只喝盐汤。</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她们挥锄耕山,劈草垒畦,硬是在荒山野岭开垦出二十余亩山地,种下茶树、地瓜。收成时,她们用挖出的地瓜养了十几头猪,又日夜不停地制作茶叶挑到县城卖给外贸公司。</p> <p class="ql-block"> “制作茶叶是个苦累活。那时,我们白天摘茶叶,把它放到太阳下晒;晚上又得忙着把茶叶杀青、揉捻、烘焙。熬夜加班到天亮是经常的事。”说起当年受的苦,杨清德感概万千。</p> <p class="ql-block"> (杨清德送孙子到部队当兵,她家也是光荣之家)</p> <p class="ql-block"> 她说,有天清早,她与姐妹们因连夜赶做茶叶忙了一晚,快到凌晨才躺到通铺上。可她又突然想起因昨日太忙,竟还没给集体养的十几头猪喂上饲料,便蹑手蹑脚起床,想着要让姐妹们多睡会觉。当她拖着已怀孕数月的身子,独自起床来到猪圈喂猪。盛放地瓜叶饲料的木圆桶又高又大,杨清德人长得矮小,当她奋力弯腰往桶底捞取饲料时,哪知肚子抵住桶沿,身下突觉难受,流出一滩殷红鲜血,孩子竟流产了。</p> <p class="ql-block"> “我现在有三儿四女,原本还有一个孩子在肚子里已三四个月,可为了集体养猪的事却流产夭折了。”说到此事,杨清德眼里含着泪花,带着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母从马来西亚回国给女儿购买的缝纫机)</p> <p class="ql-block"> (杨清德与妹妹合影,回国时她俩一个15岁,一个11岁)</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完阿婆讲述的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故事,代表“憨鼠”爱心小分队的心意给杨清德老人送上食用油和线面,就要离开她时,她不住地向我们致谢,并动情地说:我15岁从马来西亚归国,自17岁参加土改工作队至今,在女子耕山队当了九年的队长,在村里当了40年的妇女主任,虽然现在没能领到退休金,但为党,为家乡做了一些自己应做的事,亲历并见证了新中国从解放到改革开放、走向复兴的过程,现在健康高寿,家庭幸福,也算没白活了这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