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笋衣艺术

姚东旭

<p class="ql-block">  素有“楠竹之乡”称号的赤壁市,每年春天,雨后竹笋漫山遍野。</p> <p class="ql-block">  当竹笋长成竹子后,竹林里遍地都是废弃的笋衣。</p> <p class="ql-block">别具风采的笋衣艺术</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竹的故乡。开发竹资源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人们钟情的是竹材、青睐的是竹笋。就连竹梢竹叶,也成为人们利用和描绘的对象。而对于笋衣(俗称笋壳)则少有人问津。</p><p class="ql-block"> 笋是“竹之萌”、“竹之胎”。笋发萌于冬天。为了让笋能抗击天寒地冻,顶破厚土石砾,笋衣相伴而生,层层环绕,紧紧地将其包裹。待到春暖花开,笋便会发生质变,硬化为竹,从笋衣的襁褓中昂首而出。笋衣则随着竹的节节攀高而次第脱落,躺在地上目送着它曾经孕育过、呵护过的竹舞风弄云,决不分享一滴雨露,一缕阳光。最后,化为腐土,滋养竹根。寒冬再临,新笋又萌时,它又会毫无怨言义无反顾地再次承担保姆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无私奉献的笋衣,很难入人的法眼。最多,是被人们拿来作鞋,为保护人类之足磨损掉自己最后的生命。从唐代诗人张沽的“斫树遗桑斧,浇花湿笋鞋”诗句中,可以看出,至迟在唐代,劳动人民已开始用笋衣作鞋了。这种鞋,肯定雅致舒适,不然,文人们不会用它当馈赠品。张籍赋诗曰:“蛮藤剪为杖,楚笋结为鞋。称与诗人用,堪随礼寺斋。寻花入幽径,步日下寒阶。以此持相赠,君应惬素怀。”到了宋代,笋鞋很盛行。曾巩常穿笋鞋踏青,并发出“野柔川深春事来,笋鞋瞑戛青云步”的赞叹。爱竹喜笋的僧人,对笋鞋更是情有独钟。据《笋谱》记载:“僧家多取苦笋壳,裁为鞋屐,中屉,可隔足汗耳。”早先的赤壁,也有以笋衣作鞋的传统。但不管如何,数千年来,人们对笋衣的利用和赞美,也就一鞋而矣。</p><p class="ql-block"> 直到一个叫佘炳生的人出现,笋衣,才被带入了艺术的殿堂,纳入了开发的视线,可望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佘炳生曾是湖北省赤壁市的一个局长。从小酷爱书画,乐于探索。政务繁忙之际,也不忘挥洒几笔。他于知天命之年从岗位上退下来后,便开了个书画店,专心于翰墨丹青生涯。但当今社会,从事书画者,多如过江之鲫,妙手巨擘者,却寥若晨星。要想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必须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他生长在被联合国命名的“万亩竹海”,对竹和笋,有深切的感悟。于是,他独具慧眼看中了被人不屑一顾的笋衣,独具匠心地把书画艺术与笋衣结合起来,自创了独具风采的笋衣书画艺术品。他用特殊的工艺,对笋衣进行科学处理,使之花纹清晰,色泽光亮,坚固柔韧,防虫防腐。然后,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精心剪裁,精心雕刻,精心拼贴,将各种人物山水花鸟,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种艺术品,既有浮雕的冲力,刺绣的质感,又有剪纸的空灵、国画的神韵,可谓别致清雅,风格卓异,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无论是龙楼凤阁,朱门绣户,还是高寓广厦,蓬庐农舍,挂一帧笋衣书画,都能拔其品位,增其风雅。这种新奇之作甫一推出,立刻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观者赞不绝口,索者接踵沓来。</p><p class="ql-block"> 佘炳生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探索的路上踔厉风发,奋勉前行。他借鉴古代的竹纸技术,开发出以笋衣为材料的生活用纸。这种纸保持了笋衣的天然特性与质地,时尚典雅,新奇清逸。既可用于泼墨挥毫,又能适于家庭装饰,且防霉防虫,经久如新。最难能可贵的是,笋衣纸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目前,他已向国家中请了专利,准备大规模生产。</p><p class="ql-block"> 竹笋每年勃发一次,笋衣,属于可再生资源。赤壁多竹,与其毗邻的湘赣的地区,山相连,竹相拥,笋衣资源丰沛。将它变废为宝,是一大善举和壮举。</p><p class="ql-block"> 佘者,人之示范也。佘炳生已作出表率,也必将应者景从,继者如潮。</p> <p class="ql-block">  在赤壁市城北花园,有一间制作笋壳工艺的工作室,工作室是万小萍女士创建的,她制作笋壳工艺已经有十年的历史。开始师从佘炳生,两个人联手创作笋壳系列产品。由于佘炳生个人原因退出,现在就由万小萍一个人继承下来。</p> <p class="ql-block">  这些废弃的笋衣,经过万小萍灵巧的双手,就能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走进她的工作室,一幅幅精美的笋衣画映入眼帘,仿佛走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清明上河图》《彩色笋衣山水画》《念奴娇》《老将黄盖》《九鱼图》等一幅幅构图巧妙的笋衣画,营造出了浓厚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  认识万小萍接近二十年了,她是一位喜欢学习的女子,她最开始从事电脑制作,电脑设计,电脑打印,有一个小小的电脑制作室。</p><p class="ql-block"> 万小萍爱好笋衣画纯属偶然,2010年的一天,一位客户拿着一些笋衣画照片来到她店里要求修图,那时,万小萍第一次才知笋衣还能制作出工艺品,非常好奇。她非常用心地帮客户修好了图,客户感到很满意。之后,客户再来修图时,万小萍便拜这位客户为师,学习笋衣制作技术。</p><p class="ql-block"> 这位客户就是她的老师佘炳生,在笋衣工艺制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曾获得了“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称号。</p> <p class="ql-block">  万小萍刚开始学习笋衣制作时,就像着了迷一般,手里不离笋衣,只要有一点空闲,就抓紧时间练习制作,在工作室和家里都备了不少笋衣,方便随时用。</p><p class="ql-block">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她学习笋衣制作技术进步很快,加之老师精心传授,万小萍很快就掌握了笋衣制作的要领。笋衣画看似简单,其实制作工艺很繁琐。先选材,然后对材料进行漂洗、除毛、溶液处理、水洗、干燥、展平、打磨、喷胶、写字绘画、剪贴、装裱等工艺制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  万小萍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用笋衣制作出了人物画、山水画鸟虫画、还有字画等。她认为最难制作的是字画,每一个字都要一笔一划剪下来,然后粘贴上去,既费心费力又费时间。她制作出来的笋衣画呈现出了几种效果,分别为剪纸效果、线描效果、浮雕效果,每一件作品都赋予了艺术生命。</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她制作了上百幅笋衣作品。在选材上很有讲究,什么样的作品,需要用什么品种的笋衣,经过多年不断实践和摸索,她发现不是任何笋衣都能用,赤壁市有四种笋衣可以用,即毛竹(俗称楠竹),金竹,麻竹,霸王竹。</p> <p class="ql-block">  笋衣浮雕画《母与子》则是用风景竹的笋衣制作,这种笋壳特点是没有斑点,用笋衣的内侧剥下来制作的,内侧很有光泽,很滑,利用虫咬、水泡过的痕迹制作,不需要上色,内侧垫几层纸壳,内垫纸壳一层比一层小,达到厚度,有浮雕的效果,在就色就料还有创作与剪贴上难度有些高,用的时间比较长,但效果确实很好。她的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对儿时的怀念,小时候家里养了很多鸡,小鸡很可爱,在成长过程中一路都有母鸡相随,不像现在鸡苗都是机械恒温孵的,很难看到这种温馨的画面了。</p> <p class="ql-block">  她在制作《兔子灯》这幅作品时,采用的是由金竹的笋衣制作而成,金竹的笋衣特点是比较薄,透光。创作灵感来自现在流行的古风古韵。兔子灯内部竹条扎模型,外围用笋衣贴面,制作简单,观赏性强。</p> <p class="ql-block">  笋衣画对细节要求很严格,稍不留意就会失败,制作过程中必须静下心来,慢慢雕琢。同时,笋衣画对颜色搭配、明暗关系也有要求,需要足够的耐力和毅力,才能制作好一幅作品。</p><p class="ql-block"> 万小萍从最初的笋衣绘画,逐渐拓展到笋衣白描贴画、笋衣烙画、浮雕拼贴等制作方法。她用了一个星期制作出了《彩色笋衣山水画》,花了半年时间制作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也都堪称精品。</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总有人慕名找上门求购她的作品,《彩色笋衣山水画》《千里走单骑》《老将黄盖》被慕名找上门的客人买走,《三顾茅庐》笋衣画被赤壁古战场一位老总收藏等等。</p> <p class="ql-block">  有的作品实在舍不得买出手,因为是亲朋好友介绍的,不好意思拒绝,甚至有的作品卖出去了又后悔。三年前,一件四联屏《九鱼图》作品以360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女士,现在,万小萍现在欲加价1000元回购,被对方拒绝。</p> <p class="ql-block">  赤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进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赤壁之战”,也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范例。为了很好地弘扬、传承三国文化,三年前,万小萍淘到了一本《赤壁之战》连环画小人书,如获至宝。</p> <p class="ql-block">  她决定用笋衣制作《赤壁之战》,按照小人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制作《赤壁之战》共计110幅笋衣连环画。为此,她专门请人将《赤壁之战》小人书上人物画下来,然后再用笋衣进行制作。制作笋衣画,需要静下心来,制作一幅画至少需要一个星期。</p> <p class="ql-block">  目前,万小萍已经制作完成89幅《赤壁之战》笋衣连环画,每一幅画的规格是80*80厘米,待全部做完后,她将永久收藏。</p><p class="ql-block"> 万小萍说用笋衣制作的艺术品,具有不变色、不掉色、不发霉、自然环保等优点,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为了方便教学,万小萍在佘炳生老师笋衣画的传承下,进行了延伸,做立体模型,比如茅草房、孔雀、小鸟、小鸭、房子、小虫、笋衣灯等等,所有作品均属原创,结合现代3D制图工艺,制作笋衣模型。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p> <p class="ql-block">  英雄总有用武之地。2018年9月,万小萍被赤壁市实验中学华舟校区聘请担任兼职手工课老师。心灵手巧的万小萍根据学生的特点,耐心教学生用笋衣制作了不少小动物、小摆件,深受学生的喜爱。万小萍还带领学生制作出了一批有珍藏价值的获奖作品,如《毛泽东素描》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艺术实践工作坊中,荣获省级二等奖;《笋衣书画》在全赤壁市第十一届美育节活动中,荣获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虽然这些奖项不属于她个人所有,但却包含了她不少心血。&nbsp;</p> <p class="ql-block">  万小萍兼职的学校非常重视手工课,希望开展笋衣艺术品设计与制作,秉承竹文化传统,挖掘笋衣的艺术魅力,为生活和美术教育教学增添色彩。</p> <p class="ql-block">  万小萍的心愿:作为赤壁本地人,要用本地的笋衣做本地的文化,为赤壁民间文艺争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  万小萍有个心愿,办一个笋衣画制作培训班,招收家庭主妇来学习制作技能,然后,开一家工厂,生产笋衣相关产品,她此举不但能给家庭主妇增收,也能给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将民间手工艺很好传承,一举三得。为此,她曾到当地人社局咨询了办培训班的相关手续。得到的答复是:办培训班必须有资格证。目前,赤壁市和咸宁市均没有笋衣工艺考试的项目,因此,她无法取得资格证,办培训班的心愿无法实现,她感到很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