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按合同条文规定,中国翻译其等级与英国尉官相同,不发委任状也不作战。然而登船后,中国翻译的吃住条件却远不如船上的英国士兵,这明显违背了合同。10名翻译去向英国领队交涉。英国领队名发美尔是天津某洋行职员,说一口很好的北方话。他说轮船是从香港过来的,已经没有空位,房间无法改了,伙食可以改善,但须到厨房吃,不能进餐厅,这是轮船上的规矩。此时,上海来的翻译也说外国轮船确有这种规定,中国人无论怎么阔,只能住下层的中国舱,不能住楼上的外国舱。大家只有委曲求全。</p><p class="ql-block">轮船在日本大阪上煤停了3天,不让中国人上岸;到横滨又是停3天,仍然禁止中国人上岸。翻译们根据合同向领队交涉后获准他们上去玩一天,但须保证工人们不准提此要求。无奈,5个营的2000多人,整天整夜地全都挤在一条船上,长达18天,没有一点点活动机会,许多人吃不下饭甚至病倒,直到荒芜的梵科瓦码头之后,大家才得以到山间和海边舒散了3天。之后,他们又分乘5列火车,横穿加拿大。沿途停车时,不准中国人踏上月台半步。</p><p class="ql-block">车外白雪皑皑,山峰、丛林、小溪、驰骋而过。车内空气混浊。瞪大双目,可怜巴巴,众苦力随着昼夜不息的列车,穿越加拿大荒无人烟干枯的大草原……</p><p class="ql-block">经过8天8夜后,列车终于到达终点站哈利法克斯,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列车一直开到一艘巨大轮船边,华工们下了列车后,穿过月台就进轮船,对这座美丽的城市一无所知。到法国后他们才在报纸发现,这座城市因运送军火的轮船爆炸将整个城市毁灭。</p><p class="ql-block">由此搭乘的“鸠丽亚斯” 号轮船载重2万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客轮,由俘获德国的运输船改造而成。船长108码,自船舷以上有13层,上下乘电梯,中间设有操场和戏院。威海卫和青岛两处来的华工约5000人,只住了一两层。由此出发同行的有8艘万吨轮船,排列于“鸠丽亚斯”四周,保持等距离前行。为防德国潜艇攻击,外围有许多军舰和鱼雷艇护航,越接近英国时护航军舰越多,在海面上散布20多英里之远。为控制海面敌情,第7天早晨,统一挑选20多名眼力特别好的华工轮班到船顶瞭望,每班4人,值班2小时。瞭望人员冒着刺骨风雪,一丝不苟,他们深知自己担当着船上1万多人的性命安危。第8天早晨,船头两个华工发现前方有可疑的“小点子”。船方用望远镜复查后,一面鸣炮告警,一面传令全船人都捆上救生带,大船改走“之”字路线。同时,几条小军舰向“小点子”洋面驶去,放一阵深水炸弹。2小时之后方解除警报。防卫虽然如此严密,3个月后,这条大船还是被德国潜艇炸沉。</p><p class="ql-block">大船又跑了8天。晚间,“鸠丽亚斯”巨轮驶进利物浦港。停靠与火车平行,华工下船即穿过月台上火车,连夜赶路,次晨到达英格兰的“福克斯”镇。镇上,成群的帐篷,散乱地安设在山边的平地上,帐篷间杂于树木之中,帐篷顶涂着黄色和绿色,圆的方的,杂乱地排放着,足有3平方英里的面积。这里已住着大批华工。又一批同胞到来,大家出来迎接,带路,安排床铺,引领打开水,带领大小便……然后,三三两两坐于地铺上交谈起来。吃饭是有限量的面包、饼干和各种罐头。许多早来的华工和翻译节省出吃的招待新到的老乡。</p><p class="ql-block">第2天,华工们乘上小轮,2个小时后抵达华工总部所在地——法国东海岸小村骆耶耳。总部只是村外一片圆顶帐篷,没有树木遮掩。几十个帐篷为一组,四周围着铁丝网,门口设荷枪实弹英兵把守。张邦先那营正好住满一组帐篷,一进入即不准出来,他人也不得入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