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开慧烈士故居

颂夕阳之美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9日,星期一。</p><p class="ql-block">长沙的志愿军烈士亲人李直云小弟为我们安排参观杨开慧烈士的故居。</p><p class="ql-block">当天是杨开慧烈士纪念馆例行闭馆日,李直云帮助申请,破例让我们几人入纪念馆参观,令我们倍感十分幸运且感谢!</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纪念馆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亩,国家</p><p class="ql-block">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杨开慧故居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烈士纪念馆正门。</p><p class="ql-block">闭馆日,没有了往日的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从右至左:作者(宋志秀)、邓其平、李直云、李金春(李直云侄子)、张小玉在杨开慧纪念馆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大厅内杨开慧的巨型雕塑。</p><p class="ql-block">右侧墙壁上刻有毛主席书写的</p><p class="ql-block">《蝶恋花.答李淑一》。</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毛泽东仍常怀念杨开慧。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p><p class="ql-block">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则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解说员小易专程来接待我们。</p><p class="ql-block">没有了往日的人头攒动,馆内清静、肃穆。小易详尽的讲述,让我们对杨开慧烈士的事迹有了深刻地了解。</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 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p><p class="ql-block">(1901.11.06—1930.11.14)</p><p class="ql-block">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p><p class="ql-block">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1871.4.21——1920.1.17)</p><p class="ql-block">照片是1911年摄于英国,时年40岁。</p><p class="ql-block">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伦理学家、教育家。他思想先进,1904年,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p><p class="ql-block">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是毛主席的恩师。他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措经费,推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p><p class="ql-block">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1870年——</p><p class="ql-block">1962年11月15日),照片1950年摄于长沙,时年80岁。</p><p class="ql-block">向振熙是杨昌济的表姐,生于诗书世家。1888年与杨昌济结婚,生有一男二女。曾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婚后,她与之同住长沙清水塘,掩护他们做地下工作,帮助照看毛岸英兄弟。</p> <p class="ql-block">1908年,杨昌济从国外来信,嘱咐杨开慧的母亲一定要送开慧上学,随后杨开慧破例进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在当时的板仓,女孩子还没有上学读书的先例,杨开慧开了风气之先成为该校第一批女学生,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杨开慧回家动员不识字的妈妈也进学校读书,便和妈妈一起转到离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妈妈读实业班,她读附设小学班,母女同校读书一时被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唯一留下的遗物:一把扇子和一个小包。</p> <p class="ql-block">小易说:杨开慧在家中排行第三,深受父母的疼爱,虽“孱弱多恹,且性情自孤又胆小,但“能够深思”。受“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的熏陶和影响,铸就了慈、俭、乐、敬的优良品德,是一个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的好女儿。</p> <p class="ql-block">1920年12月,杨开慧与毛主席在长沙结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2年,毛泽东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主持图书馆的一切事务。</p><p class="ql-block">同年10月,杨开慧生了第一个孩子毛岸英。</p><p class="ql-block">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p><p class="ql-block">同年11月,次子毛岸青在板仓家中出生。</p><p class="ql-block">1925年2月,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在农民夜校担任教员。</p><p class="ql-block">1926年,随毛泽东在广州开展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1927年初,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杨开慧把大量的调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工整地抄写下来。3月,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上首次刊登,里面也凝聚了杨开慧的心血。</p><p class="ql-block">同年4月,三子毛岸龙在武昌出生。</p> <p class="ql-block">1982年,在维修杨开慧家老宅时,意外的在砖墙缝里发现了7篇文字书信。</p><p class="ql-block">1990年再次修缮时,从她卧室外的檐头下又发现一封。</p><p class="ql-block">这些文字都是她在和毛泽东别后的日子里写就,再用蜡纸包好,分藏在老屋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手迹《偶感》</p><p class="ql-block">天阴起溯风,浓寒入肌骨。</p><p class="ql-block">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p><p class="ql-block">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p><p class="ql-block">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p><p class="ql-block">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p><p class="ql-block">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p><p class="ql-block">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手迹《给一弟的信》(托孤信,没有寄出)。</p><p class="ql-block">杨开慧在1929年3月7日的《国民日报》上看到朱德妻伍若兰被杀后挂头示众的消息,她预感到处境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几个孩子,不得不想办法安排好他们。</p> <p class="ql-block">图为杨开慧给堂弟杨开明的托孤信。</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在信中说:</p><p class="ql-block">“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p> <p class="ql-block">“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p><p class="ql-block">“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手迹(摘录)。</p><p class="ql-block">因许久没收到毛主席的信,她在信中表达她对毛主席的牵挂和深深的爱:</p><p class="ql-block">“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我想好像肚子里有了小宝,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即使他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他的尸体。一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以至三年……以前的事一幕一幕在脑海中翻腾,以后的事我也假定。”</p><p class="ql-block">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不至丢弃我,他不来信一定有他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他难道不思想他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p><p class="ql-block">“我要吻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脸颊,他的额,他的头,他是我的人,他是属于我的!”</p><p class="ql-block">“只有母爱是靠得住的,我想我的母亲。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他,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他就好了,可是他的美丽的影子、他的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他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1924年与岸英、岸青在上海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是一位忠义教子的好母亲,在东奔西走的革命生崖中,她尽心尽力地照顾、教育3个孩子,让他们生活在浓浓的母爱中。</p><p class="ql-block">1930年,湖南军阀何键把对朱、毛红军的仇恨都发泄到杨开慧身上。他出了1000银元的赏格捉拿杨开慧。杨开慧在群众的掩护下,几次都逢凶化吉躲过了敌人的追捕,但在同年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后被逮捕。她被逮捕时,连同8岁的儿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去。</p><p class="ql-block">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p><p class="ql-block">“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湖南大军伐何健迫于外界压力,提出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交保释放,其他问题都可不再追问。</p><p class="ql-block">杨开慧则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p><p class="ql-block">“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p><p class="ql-block">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慨然赴死,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牺牲后,1931年春,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派人将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接到上海。</p><p class="ql-block">图为三兄弟在地下党办的大同幼稚园的合影。</p><p class="ql-block">解说员小易介绍:毛岸龙4岁时在大同幼稚园因病毒性痢疾夭折。</p> <p class="ql-block">岸英、岸青因大同幼稚园被敌人破坏后曾寄人篱下,流落街头,岸青受人欺负打伤脑部,留下后遗症。兄弟俩的童年历经了各种艰难困苦。直至在地下党员董健吾的操办下,在宋庆龄的指示下、张学良的资助下去了苏联才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部份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杨开慧故居后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故居前的河塘。</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故居前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故居为一农舍,依地势分三阶梯共三进,面阔3间,土砖墙,小青瓦,大小房间共28间。其父母卧室和本人的住房等均作原状陈列。故居占地1600多平米。</p><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后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的大堂。由此进入卧室等房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开慧故居大小房间共28间。其父母卧室和本人的住房等均作原状陈列。</span></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父母的臥室</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父亲杨昌济和母亲向振熙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烧水。</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2年在维修故居时在墙缝中发现杨开慧的书信手迹处。</span></p> <p class="ql-block">1990年杨开慧手稿发现处。</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正堂屋</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母亲织布屋。</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杨昌济办的私塾教室。</p> <p class="ql-block">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1967年4月重修墓地并建陵园。</p><p class="ql-block">石阶两旁的草坪上镶嵌着“开慧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陵园正中建了一座高3.8米、重11吨的开慧烈士全身汉白玉像。</p><p class="ql-block">正在维修中的杨开慧雕像。</p> <p class="ql-block">陵园内母与子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的原墓纪念亭。</p><p class="ql-block">1930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识字岭就义后,归葬棉花坡北向山坡。毛泽东得知消息后极端悲痛,来信深切悼念并寄30块银元做安葬费。当地人民群众以杨开慧所生三个儿子的名义立碑。1959年7月1日,开慧人民公社代表全社人民群众为杨开慧烈士敬立此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烈士(原墓)纪念亭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1962年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夫人逝世后,毛主席在给杨开智(开慧哥哥)的信中说:“葬仪,可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p><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于1969年9月10日凌晨将杨开慧烈士的原葬棺迁移到陵园中央,与杨老夫人同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墓碑碑面用金色字体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著名词篇。</p><p class="ql-block">我失骄杨君失柳,</p><p class="ql-block">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p><p class="ql-block">问讯吴刚何所有,</p><p class="ql-block">吴刚捧出桂花酒。</p><p class="ql-block">寂寞嫦娥舒广袖,</p><p class="ql-block">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p><p class="ql-block">忽报人间曾伏虎,</p><p class="ql-block">泪飞顿作倾盆雨。</p> <p class="ql-block">开慧墓冢在最上层正方形平台之中,墓碑横置斜放,汉白玉石质,刻楷书碑文“杨开慧烈士之墓”。其下镌刻毛泽东撰写“与杨老夫人同穴”的题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烈士墓的左侧是毛岸英的衣冠冢,墓冢后面立有毛岸英的花岗岩雕像,黑色花岗岩墓顶放着一本汉白玉雕成的书。</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雕像左侧有毛岸英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墓右侧是毛岸青、邵华的合葬墓。墓后立有一尊毛岸青的花岗岩雕像。墓顶平放着三块汉白玉碑,两边的石碑上分别刻着毛岸青和邵华的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英勇的烈士,又是毛泽东忠贞的妻子和忠义教子的好母亲!</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杨开慧被评为</p><p class="ql-block">“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开慧烈士永垂不朽!</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到桔子洲头,瞻仰了毛主席巨型雕像。</p> <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26日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在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该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毛泽东形象为艺术原型,突出表现伟人青年时代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雕像是当今中国最大一座伟人纪念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高山的永定红花岗岩石拼接而成,总重量约2000吨。</span></p> <p class="ql-block">雕像高32米,这恰好与毛泽东书写这首词〔沁园春.长沙〕时的年龄吻合,1925年的毛泽东就是32岁。</p><p class="ql-block">雕塑长达83米,41米宽, 因为8341正是毛泽东当年的警卫部队番号。</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纯贞爱情将永世传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