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在军垦广场合影 <p class="ql-block">我们,开过荒,种过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伐过木,盖过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过跳,抢过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喂过猪,放过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见过瞎蜢,蚊子,小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捞起过冰水中的小麦高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抡起过震裂虎口的铁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握过比冰还凉的钢枪!</p> 郭艳主持格尼河农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大会 大会进行苐一项:由知青代表向格尼河农场赠送锦旗。 对没能参加这次聚会的战友送去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今天我们终于如愿以偿相聚在一起,首先感谢格尼河农场的大力支持。感谢主委会一年来的幸勤统筹安排。感谢在坐的老知青们的勇跃参加!<br> 今天终于相逢在美丽富饶的格尼河畔。 八月的骄阳红似火,八月的硕果累累香,在这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满怀祁盼的心情迎来了格尼河农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聚会。此时此刻,我们激动无比,感慨万千。几十年末曾谋面的近七十余各战友从回方八方如约而至,今天终于在美丽,富饶的格尼河畔,相聚在曾经哺育我们成长,锻炼,学习,工作,生活的格尼河农场这片深情的土地上。我们在座的知青战友终于实现了近半个世纪重返苐二故乡的梦想,共同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div>高颖、尹延逊在庆祝格尼河农场知青五十周年联欢会上的开幕词</div><div><br></div>开幕词<br>女:这是心的相约<br>男:这是情的呼唤<br>女:这是相似的经历<br>男:这是共同的信念<br>女:期盼了半个世纪<br>男:等待了五十年<br>合:知青终于回家了!<br>女:八月金秋,硕果盈枝,金穗轻扬<br>男:知青们从祖国四面八方相聚格尼河畔<br>抚今往昔,感慨万端<br>女:紧紧相拥,泪水连连,这里凝聚着父老乡亲的爱,这里留下真情无限<br>男:五十年沧桑巨变,格尼河农场已建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农场,令我们无限欣慰,骄傲和自豪!<br>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格尼河命名的国营农场组建起来,老一辈官兵开荒沃野,创业艰辛,伟业辉煌,带领一代又一代军垦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为祖国贡献了一个天下大粮仓。<br>男:六十年代,共和国第一代儿女,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振奋人心的口号,就像发生在昨天。<br>女:五十年前,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告别了亲友,老师,怀揣梦想,豪情万丈!<br>男:奔赴内蒙古阿荣旗格尼河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把青春年华和一腔热血都抛洒在格尼河农场<br>女:让我们翻开那段用汗水和泪水写下的故事,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br>男:当年下乡到各个生产队,条件非常艰苦,知青们克服了诸多困难,自觉的改造思想,认真向领导和乡亲们请教学习,很快掌握了种植农田的技能<br>女:春播、夏锄、秋收、冬忙,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边学习,边劳动和乡亲和睦相处<br>男:队里部分知青当上了拖拉机手,康拜因手,电木工等技术工作岗位,更有才学的知青被分到机关,学校,医院,放映队等重要部门,有的被提拔为连队及部门领导岗位,尽职尽责,发挥能量,热情饱满,为农场建设发展洒下了辛勤汗水,奉献了青春活力。<br>女:我们在格尼山水留下真情,我们把最美的时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br>男:我们用力气、知识、智慧建设农场的同时,农场也赋予了我们坚韧、勤劳的品格<br>女:北大荒精神,成就了我们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过硬本领<br>男:北大荒精神,成为我们完成新任务,过好后半生的强大精神支柱。<br>女:广阔天地,终生难忘<br>男:知青经历,历久弥新<br>合:不忘初心,感恩农场,无诲青春,无悔于时代!<br>女:虽然我们已步入花甲,古希之年,两鬓如霜<br>男:但我们依然激情满怀,风华不减<br>女:感谢省亲活动的倡导者满州里知青郑家安大哥,感谢筹委会负责人,创作主编乌兰浩特知青李振岭大哥,阿荣旗胡小林大哥及所有积极参加省亲活动做出贡献的知青战友们!<br>男:50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春风化雨<br>女:50年农场巨变,日月更新,民富国强<br><br>合: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格尼河农场更加灿烂辉煌!<br><br>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格尼河农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现在开始!<br><br>2019年8月5日 修配厂知青 知青,生命激情燃烧的火焰<br>一一纪念知青下乡格尼河农场五十周年 <br> 范茁蓊<br>知青,你的名字那么熟悉,那么光荣。<br>知青,你的理想、信念是那样坚定。<br>知青,你是神州大地芳香扑鼻的稻花;<br>知青,你是中华民族翱翔蓝天的雄鹰!<br>从黑龙江的北大荒,到云南苗寨山村;<br>从新疆大漠到东海之滨渔家船灯。<br>从邢燕子到董加耕;<br>从金训华到张勇。<br>一代又一代,<br>一行又一行。<br>接受再教育,<br>服务于“三农"。<br>广阔天地里,<br>扎根群众中……<br>你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br>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在是普通又普通。<br>家家户户都经历过知青上山下乡的往事;<br>各行各业都闪烁过知青爱岗敬业的身影。<br>正是这些知青,<br>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绩丰功!<br>正是这些知青,<br>创造了世界青年运动史上的奇迹,为中国铸就了恢宏!<br>知青,一个时代的象征。<br>知青,城乡文化交流的特使;<br>知青,艰苦环境历练的典型。<br>双手接过南坭湾的战旗,踏着先驱者的足迹;<br>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共和国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br>又把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br>用实际行动镌刻成自己奋斗一生的座右铭!<br>多少人始终保持着当年那么一股干劲儿;<br>多少人身上凝聚着一种坚韧不拔的豪情。<br>遗憾的是他们有的长眠在大山深处,<br>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殉职,有的在海地维和牺牲……<br>令人骄傲的是他们有的成为了民族旗帜,党和国家的栋梁;<br>令人自豪的是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成为了共和国各条战线的精英!<br>如今,他们多数已经退休;<br>有的仍然在岗位上继续长征。<br>我们这些知青,正在弘扬北大荒精神;<br>为黑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强国放歌吟咏!<br>我们这些知青,正在为老龄事业开辟新天地;<br>摸索经验,寻找路径,追求健康,传承文明……<br>知青,难忘对北大荒黑土地的眷恋;<br>知青,难忘格农父老乡亲的厚谊深情!<br>知青,难忘对上学、当兵、招工、返城的渴望憧憬;<br>知青,难忘在事业、恋爱、婚姻、家庭的曲折旅行。<br>知青,生命激情燃烧的火焰!<br>知青,桑榆沐浴晚霞夕阳红。<br>知青的后代正在传承着,知青勇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br>知青,正迈着新时代矫健的步伐,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r> <br> 感谢小林,家安,振岭等战友,是你们提出归乡省亲的倡议,并组织实施。把我们这些居於不同地域的古稀之人重织起来,实现了各自半个世纪的牵挂,萦怀梦想,走上了存於脑海五十年夙愿之路。<br> 现谨借纸笔以叙内心情愫。<br> (一) <br><br> 我要回家<br><br> 落叶归根,<br> 谁不想家?<br> 那里有我耕耘的土地,<br> 我曾决心在那把根扎下。<br> 那里存有我难忘的忆念,<br> 那里留下了我青春的年华。<br><br> 曾记得:<br> 在返城离去的时刻,<br> 充满愿望的希藉,<br> 似乎道声再见都是多余,<br> 无言无泪急于离那个临时的家。<br><br> 而今,<br> 随着岁月的流逝,<br> 随着白发的增加。<br> 思念之火在心底燃烧,<br> 似断线的风筝急寻归路,<br> 做梦都想回去看看那个家。<br> 我想那里的山,<br> 我想那里的水,<br> 我想那里的朋友,<br> 我想那间草屋、我曾久住的家。<br> 我想那一望无边的麦田,<br> 我想那不时扎手的豆荚。<br> 我想半天铲不到地头的玉米地,<br> 我想中耕压青的秸茬。<br> 我想丰收时群情喜悦,<br> 我想晒场休息时的嘻闹、拉呱。<br> 我想新麦面蒸的馒头,<br> 我想夜战时香美的羊肉汤,<br> 还有食堂师傅炸的麻花。<br> 我想队里爱说笑、忙不够的大叔大婶,<br> 我想热心助人关心我们的大爷大妈。<br> 我想秋收时机械轰鸣,<br> 我想我参与建造房屋的青石红瓦。<br> 我想勤学上进的学童稚子,<br> 我想农闲时共叙桑麻。<br> 我想,我真想……<br><br> 脑海中尽是昔日图画。<br> 那时的生活日日夜夜,<br> 我怎能忘怀、怎能不记挂。<br><br> 愈老愈思乡,<br> 愈老愈想家。<br> 何时能归去探望,<br> 那怕坐轮椅回去也不怕。<br> 梦游乡里千百回,<br> 拳心久把家牵挂。<br> 一直有强音响起,<br> 我想回家,我要回家……<br> <br> (思乡偶笔)<br><br><br> (二) <br> <br> 我失眠了<br><br> 夜,静宓的夜。一絲淡淡的略有粘稠的月光,漫洒下来,就如给人间勾上一层薄薄的玻璃芡。在这迷网的静夜里,我失眠了。诸多遐思涌于心头,诸多忆念汇于脑间。真的,今夜,我失眠了。<br> 自登上回乡省亲的客车,一路上的景物叫人目不暇接,山乡之变,让我难以辨出车窗外是何地之景。特别是踏上我思念整整半个多世纪,五十余年的故土时,更叫我惊咤。这片我曾生活劳作过的田野山川,这片葬有我青春岁月的热土,变得真叫“面目全非”了。眼前景像怎么也对不上我记忆的碎片。是时光的巨手创造了如此的不凡,还是天神挥舞着巨刃把空间裁剪?是,是改革开放这一利器,在强大祖国这一巨人手中创造出的奇迹,使偏野山村发生了巨变。<br> 村里村外的大道小径 ,由水泥路代替。家家门前再也见不到雨后的泥泞,晴天的尘土飞烟。原有的茅草屋失去了踪影,进入眼帘的是楼房敞轩。村街两旁各种店铺林立,除去了以往供销社的独专。在这一山野小村里破天荒般生出了游艺厅,旅馆、饭店……。彰显着勃勃生气,生活画卷的浪漫。<br> 原有的马号了无痕迹,机器轰鸣替代了牛马嘶喧。人工锄草早已成为旧话,除草剂让人省工半年。场院喧闹早已不见,农垦广场是锻炼拉呱儿的乐园。以前收割、脱粒、过筛子、扬场、晾晒一条线,现今收割随即装袋,晾晒变成了烘干。割草打草苫子已成历史,塑料膜早已夺位而居,比原有省力省钱更为方便。土井已成古物,自来水走进了农家庭院。过去缺烧少柴是每户的难题,现在秸秆多的难能处理叫人心烦。以前出行乘车得走一、二十里才到站点,现在一天两趟大客开至门前。以前人人为农活及家庭忙的灰头土脸,现在你看,人人笑逐颜开,喜事连连……<br> 变,一切都在变。山变绿,天变兰 ,河流变清沏。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日子变得越来越甜。人变得精神饱满,信心倍增。立志让小康生活目标在自己手中早日实现。<br> 万千思绪,思绪千万。看到家乡的变化心中有一种难以描绘的喜悦,心头涌出一股特有的甘甜。你说,我怎能不兴奋,怎能不失眠。<br><br>胡小林:<br> (三) <br><br> 别了,这方热土<br><br> 紧握的双手久久难以分开,哽咽的咽喉在轻轻抖动,眼角含着些许泪花,默默的对视着。此时的情感难以描述,只觉得心速增快,眼前一片迷茫。<br> 脚在缓缓轻移,身久久回首以望。瞬间急匆匆转身登上客车,紧闭双眼,任泪水流下,真的不敢再看一眼这方热土,这方曾奋斗生活过的热土,再瞅一眼须发斑白的面容,似瞬间变得苍老的面容,瞧一下不断变化的村落,由贫穷变得富足的村落。真的怕控制不住自己,立马走下车去……。<br> 此时心内不停的默念着:不知何时再来,可能此次已成最末。不知上天是否允许我们再次团聚,再次亲吻这片山河、热土,这真是个未知数。<br> 无语的告别,静默的分手,言语的迟顿,咽喉的哽咽,情感的凝固,诸多情愫缠绕着每个人的心。很难出口的一句话:“我们还会回来”。因为怕这句说出会成为我们终身的遗憾。由不愿到不敢,无奈的心底暗道一声:“别了,珍重”。这一无声的言词腾升至太空,似一声炸响的惊雷,震撼着我们每个心灵,飘向环宇。是的,别了,不知是否会成永远;珍重,是否还能再见?衷心祝福老友身心康健,愿家乡早日腾飞进入小康,奔向美好的明天。<br> 别了,兄弟姐妹,别了,难忘的故土。我们期盼着,追逐着你我共同的梦,希际在余生的路上共进,我们坚信理想会变成现实的彩虹横卧人间。<br><br><br><br> (四)<br> (四)<br><br> 无悔的人生<br> <br>穿越时空,追随入梦,<br>苍老唤醒了青春的悸动。<br>剖开岁月的年轮,<br>展示出人生的历程。<br>虽没有辉煌建树,<br>可证实了我们是建设大军的普通一兵。<br>“把青春献给祖国”,<br>终身不离这一目标而奋进前行。<br>在共和国的旗旌下,<br>我们与共和国同龄。<br>不愧共和国给我们的称号,<br>“接受再教育的知青”。<br><br>在祖国需要时尽<br>了自己精力,<br>进军在祖国建设的洪流中。<br>在我们读初、高中时,<br>踏上奔赴边疆的征程。<br>告别了校园、书桌、师长、亲人……<br>到鄙野山村把我们青春年华献奉。<br>打破了“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神话,<br>把革命的种子播撒耕种。<br>时近而立之年开始返城,<br>待业,持家两手空空。<br>别说现在的啃老人年青,<br>我们可是“啃老一族”的先行。<br>有苦自己吃,有泪偷偷落,<br>不给国家找麻烦是我们立下的保证。<br>安定生活没多久,<br>改革开放我们领到了“下岗证”。<br>此时我们已达知天命之时,<br>为家人生存开始了自闯天涯,寻求谋生。<br>苦辣酸咸早已尝遍,<br>有此垫底还有什么不能?<br>江海波涛,由水滴汇集,<br>山野叠翠,归小草之功。<br>大厦兴起,靠的是一砖一瓦,<br>共和国的雄起,是由人民构成。<br>回顾一生,我们无悔,<br>回看来路,我们心中更清。<br>我们骄傲,我们自豪,<br>我们实践了对共和国的保证。<br><br> <br><br><br><br><br> <br><br><br><br><br><br> <br><br>讲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三则范茁蓊<br>(一)护林擒盗贼<br>虫子鸣声鸟儿叫,<br>历史时常开科考:<br>忽然听到密林深处有动静,<br>隐隐约约传来斧子砍树声。<br>蹑手蹑脚循声去寻找,<br>只见彪形大汉贼头脑。<br>时而砍菠萝棵子时而四处瞧,<br>旁边还有一辆二马车在停靠。<br>怎么办?如何好?是上前制止?<br>如果喊人却离得太远难听到。<br>身单力薄不是贼人的对手,<br>只好等到他装车再回队里把人叫……<br>尾随车后一路猫着腰,<br>盗贼却自以为得手了。<br>途经二队院子坡路时,<br>一看事不迟疑时机到。<br>上前刚要伸手<br>拽住马缰绳,<br>却遭盗贼劈头盖脑鞭抽剧烈疼。<br>√:亅,<br>解 开绞棒绞锥让车大淌包。<br>盗贼穷凶极恶皮鞭继续象雨点一样抽,<br><br>打得头昏脑胀什么时候倒地下的不知道……<br>醒来只见脖子流血的伤口绷带纱布包扎着,<br>医院病房围满知青战友、乡亲们和队领导……<br><br>(二)龙口夺小麦<br><br>农场新建十六连,<br>麦收地洼不成片。<br>雨季必须及时抢,<br>不然风刮满地躺。<br>我和服务连小刘结搭挡,<br>一高一矮左右开弓互补帮。<br>打起铺镰一缕烟,<br>超前队伍十米远。<br>加餐才觉肚子饿,<br>馒头一顿四五个。<br>闷热七月盼来风,<br>烈日似火又当空。<br>挥汗如雨手一抹,<br> 花脸混画对着乐。<br>太阳落山蚊子小咬围颈间,<br>难赶走它直往头发里面钻。<br>晚上虱子跳蚤扰,<br>每天虽累心情好。<br>开会表扬让我们说经验,<br>两个人互相推让互相看……<br>这正是会战口号:<br>参战人员要做到。<br>“龙口夺粮保麦收,<br>一颗麦粒也不丢!”<br>∵':一匕 (三)拔钉子<br><br>工作需要新调动,<br>修配厂当学徒工。<br>雨季麦收不等时,<br>错过时机后补迟。<br>我和加工厂王显晋,<br>派往九连到图布新。<br>场院热火朝天一群人,<br>我们负责装袋和检斤。<br>一台台秤不够用,<br>借来邻村一台秤。<br>不日来了几个地痞楞头青,<br>妄想强行拿走秤砣耍威风。<br>躭误麦场检斤还不算,<br>将把麦收人心搞混乱。<br>我和显晋不约而同走上前,<br>义正严辞质问来人是何缘?<br>几个不速之客支支吾吾无话谈,<br>九连职工怕我们吃亏始终站旁边。<br>平时地痞混混经常骚扰和捣乱,<br>有家的职工怕他们报复找麻烦。<br>双方现场僵持不下口战互指责,<br>报号知青支援麦收不准抢秤砣!<br>歹徒来势汹汹装得很强硬,<br>一看知青怒不可遏据理争。<br>最后职工劝说和解<br>给个台阶下,<br>地痞死要面子理屈词穷留狠话。<br>事后乡亲提醒我们多危险,<br>这帮地痞专横拔扈啥都干。<br>担心地痞动武刀兵见,<br>在场职工替咱捏把汗。<br>保住了秤砣职工齐点赞:<br>知青们见义勇为护场院!<br>回到格尼原以为定会遭批评,<br>老黄头书记表扬<br>我们拔根钉! 巧擒野狼脱险记、、范茁蓊<br><br>侦察连长齐二八彪形大汉一米八<br>一双慧眼可穿物<br>两只巨手善擒拿<br>先遣开荒到内蒙<br>深夜换班走回家<br>突然听到身后响<br>荒郊野外无人答<br>当机判断是野兽<br>小心谨慎又出发<br>屏住呼吸不回头<br>突然两爪肩上搭<br>瞬间双手抓两爪<br>头顶喉部未得把<br>两条后腿拼命蹬<br>棉袄棉裤露棉花<br>到家喊妻快开门<br>两手摔狼屋地下<br>一看是只白脸狼<br>妻子受惊吓呆傻<br>原来野狼早断气<br>二八汗湿如雨下<br>……<br>整个垦区都传遍<br>孤胆英雄齐二八知青听了故事后<br>点赞母指齐刷刷<br>惊愕英雄在咱家<br>下定决心学习他 <p class="ql-block">几天来.脑海里总是放松不下我们省亲的每个感动人心的情景场面.浮览无余.由为最动人的情节哪就是前往太平庄片车上的知青们,在乌云毕力格大哥和王淑荣大姐的带领下(安全负责人)一路欢歌笑语.王姐和金花姐领唱:敬爱的毛主席.大海航行靠舵手.柳洪志大哥给知青们郎颂自作的诗篇.毕力格大哥独唱了"傲包相会等.知青们眼望着车外一片片丰收的美景和高速路的宽阔.都情不至尽的说./变了.变化太了真好!我们第一站到了十一队.常队长和乡亲们早以在队部迎候.棹上摆满了水果.西瓜,让老知青们感觉到象回到自家的温暧.短暂叙后.常队长开车引路来到了十二队(感谢常浩队长)知青们每到一外都受到队领导和乡友们热情招待.我们来到了三队.队部前还升起国旗.在场的老知青们无不为此感动.心中燃起一股热流.国强民安.百姓幸福!!</p> 兄弟姐妹们大家早上好!这次格尼之行使我终生难忘。我们的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乡亲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心里很是高兴。这次格尼之行看到了几位乡亲们,见到他们很开心好像又回到了十六七岁。这次'家感谢边疆老弟、大花妹妹、国林老弟、凤琴妹妹的陪伴及盛宴,使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们真的是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真的是从心底谢谢你们。还要谢谢杨队长和乡亲们的热情接待。总之就是有太多的谢谢!有太多的话想说了?我想说我们争取有机会就回去看一看,在有生之年多去几次自己曾经锻练成长的家乡。祝各位伙伴们健康!快乐!幸福!我们四队这个群永远不散,只能多人,不能少人。加油 大家早上好!我们鄂伦春旗的知青战友昨天经由莫旗,讷河,嫩江,大楊树,加格达奇等地,下午二点多终于快乐顺利到家。这次我们几位老知青分别从不同的城市如约而至,相逢相聚在格尼河农场。看到了农场近五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看到了父老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我来到了二队,看到了现代化的机械群,我们登高望远,忘记了年令,忘记了身体状况,好象又重新回到近五十年前,在格尼河农场锻练,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那段美好的时光。还是我们四连最棒,是现代化农场的标杆队,我们从四队,看到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为当年能分配到格尼河农场四连感到幸运能骄傲。感谢现任楊队长把过去的德高望重的朱指导员,任连长,王连长等领导的优秀传统传承下来。感谢老领导的子女边疆,国林,小花,风琴,桂文等几位弟弟,妹妹们的高规格接待,使我们回场知青深受感动。我总想有机会回报你们。欢迊大家来秀美的鄂伦春族做客,旅游观光。如今我们老知青们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相聚在一起很不容易。感谢黎明,立新等知青战友用手机记录了这次相聚的美好时光。感谢这个时代,祝我们都能健康长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期待着下次相聚!郭艳<br> <p class="ql-block">知青日记摘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到农场,</p><p class="ql-block">军垦精神永不忘。</p><p class="ql-block">依依惜别四十载,</p><p class="ql-block">省亲回队见老乡。</p><p class="ql-block">看到农场大变样,</p><p class="ql-block">新房油路柳成行。</p><p class="ql-block">大型机械一排排,</p><p class="ql-block">知青重逢泪盈眶。</p><p class="ql-block">半百情谊永难忘,</p><p class="ql-block">祝福亲人多健康。</p><p class="ql-block"> 吳玉环</p> 广阔天地的引路人<br><br> 作者 王洁<br><br> 深情回忆格尼河农场四队指导员朱化凤。<br>1969年4月,一群稚气未脱的满洲里知青,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格尼河畔,他们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br> 光阴荏苒,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当年的知青都已两鬓染霜,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犹如波涛澎湃,一泻千里。<br> 记得当年接知青的解放大卡车一到四队,领导和父老乡亲们早已等候在路旁,大家帮我们搬行李拿提包,问寒问暖就像久别的孩子回到了家,指导员朱化凤快步上前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深情的说,我代表四队的父老乡亲们欢迎孩子们的到来,希望你们把四队当成自己的家。<br> 从那天起又先后有阿里河,乌兰浩特,鄂温克旗等地的知青来到四队,朱指导员不失时机的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忆苦思甜教育和学习《毛选》辅导。他讲最多的是人民军队艰苦奋斗与人民血浓于水的光荣传统。<br> 他在工作中既是指导员又是战斗员,面对四队的大事小情他都亲力亲为,带领大家走在最前面。<br> 在队领导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关怀和帮助下,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怎样务农,由一群刚出校门的毛孩子,成长为激情燃烧的热血青年,在我们人生之初的那张白纸上,朱指导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知青们的成长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指导我们后来的人生,充满了正能量。<br> 抚今追昔,往事历历。朱化凤指导员不愧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知青引路人。<br> 2019.3.27 于深圳<br>广阔天地的引路人<br><br> 作者 王洁<br> 七律·忆知青激情燃烧岁月<br>――赠给全体知青战友<br><br>一腔热血戴花红,<br>请教知识问老农。<br>白雪开渠手磨茧,<br>骄阳铲地垄无踪。 <br>青春历练三生苦, <br>岁月耕耘五谷丰。 <br>黑土留痕种豪迈,<br>呆萌世界梦飞鸿。<br> 峥嵘岁月、彩霞满天<br><br> 人生旅途,如江河,曲曲折折,有坎坷、有挫折、有成功、有喜悦。只有勇敢面对,坚韧不拔,才能荣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石阻山隔,大江毕竟东流去,一切都成往事。忆往昔,岁月峥嵘,潮起潮落;看今朝,西阳无限,彩霞满天。 <br> 一 返 城 <br> 1974年9月,我有幸被推荐上了大学。打起背包,踏上了返城之旅。回到乌兰浩特,父母见到我,一脸疑惑!虽然未问我怎么回来了,但感觉到了父母的疑问。放下行装,我说:爸妈,你们的儿子在农场五年,干出了成绩,你们看,这是党员关系转移介绍信,这是户口、粮食关系,这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我被大连海运学院录取了。父母听到、看到这些才转忧为喜。那个年代,通讯落后,我上学的消息,没能及时向父母通报,加之不是年节,又把行李带回来了,以为我生病了,办病退或是什么原因回来了。<br> 次日,母亲为我准备行装,亲朋故旧送我踏上求学之路。这时,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喜悦和希望,不像1969年送我下乡时的担忧与不舍。<br> <br> 二 求 学 <br> <br><br><br> 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求知的渴望,我进入了大学校园。我们班三十名同学,就有十二名党员,知识青年、回乡青年为主,都是各行业优秀者。一切都那么陌生,那么新鲜,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无论你过去怎样优秀,担任何种职务,现在,必须以普通学员的身份,遵章守纪,努力学习。<br> 学习是一种繁重的脑力活动过程,学海无涯苦做舟,需要毅力与坚持,它比体力劳动付出的还要多。我们这些重新坐到课堂上的学生,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所以,我们在学习方面是非常努力刻苦,晚自习、节假日,都用在学习上,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查资料、记笔记、背单词。在三年的时间里,学完了18门课程。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基础知识上,还是有差距,好在我所学不是基础研究,而属于应用科学范畴,注重实践多。经过老师辛勤教授,我们认真学习,终于以较优秀的成绩毕业。<br> 三 就 业 <br><br> 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我选择了秦皇岛港务局。报到后,被分配到船舶公司,我学的是船舶轮机管理专业,正对口。<br> 来到秦皇岛港,正值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后期,秦皇岛港迎来大<br>建设大发展的年代。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更促进了秦皇岛港阔步向前。船舶公司是秦皇岛港主要生产单位之一,迎来了造船高峰,我来正逢其时,在船舶修理、建造工作中,使我的技术得到了快速提升。在这期间我受交通部的选派,于1982年到日本监造船舶;又于1986年到香港监造挖泥船。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受委派,去韩国、日本、法国、芬兰、德国、美国,验收近口设备,都圆满完成了任务。1979年,交通部从各个港口抽调人员,帮助整顿上海港,我又参加了此项工作,1984年,中央决定开展清理三种人工作,我又奉召,参加了秦皇岛港清理三种人工作。<br>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为提升自己知识水平,我又自学了《焊工简明手册》、《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船舶结构与制图》。又用两年时间,参加了中央党校秦皇岛分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给我在技术和经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br> 由于,在技术管理上突出表现,被评聘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又在不同时期被提升为机务科长、技术付经理、经理等职务,在经理任上,领导船舶公司十年。<br> 无论是做一般技术人员,还是担任领导职务,我始终未忘初心,以格尼河农场前辈们为楷模,发扬他们的革命传统,牢记他们的教诲,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以身做责,不辱职务,开拓进取,把船舶公司治理成港务局一流企业之一,得到领导和职工的肯定、好评。<br> 四 家 庭<br> 我在《五十年聚首感怀》,这篇短文中,写的一首诗,其中两句,乡村丘野阔,躬耕收获丰。这其中蕴含很多,体魄的锻炼,意志的麼炼,劳动付出的收获,另一个收获,友谊和爱情。吕桂红在农场医院工作,经人介绍,我们从认识到确定恋爱关系,书信往来四年,到我毕业。考虑到婚后工作调转容易些,我选择到秦皇岛工作,上学时实习到过秦皇岛港,当时秦皇岛市比较小,调转工作可能容易些。我们1978年结婚,1979年底就调来秦皇岛港口医院工作。她工作严谨,以身做则,技术精湛,严格管理, 职称护师,做到护士长职务。2009年退休。可以骄傲的说,她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家务安排,井井有条。对我工作上支持,生活上把关,无微不致。对儿子、儿媳、两个孙女呵护备致,照顾他们的生活,不让他们分散精力,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儿子在船舶公司工作,是部门经理,儿媳在港务局财务公司工作,也是部门经理。我们时常教导他们,要精通业务,以身做则,关心下属,廉洁、奉公、守法。他们还是比较优秀的,两个孙女健康灵丽,全家其乐融融。<br> 五 尾 声<br> 各位乡友,我与你们中有些乡友相比,可能是幸运的,没有你们所受的波折多,你们经历过回城,下岗、再就业或自谋职业,有些乡友终老乡村。但,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时。我们跨过了小溪,趟过了大河,迈向海洋,虽然其间暗流涌动,波折丛丛,我们毕竟经历过,努力过,珍惜过,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把所经历过、所遭受过的,告诉我们的子孙,让他们珍惜现在大好时光,积极向上,把握好机遇为自己,为国家而努力。<br> 我们这些老知青一族,经历过很多坎坷与麼难,我们和共和国同命运,在共和国伟业中,有我们的奉献与付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愧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不要抱怨,忘掉遗憾,唯有感恩,努力拼搏,中国才能超前。<br> 各位乡友,我们已过花甲之年,如果,身体还健康,在照顾好子孙之余,尽力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该走走看看就量力而行。<br>夕阳路上,快乐向前。活一个寿比南山,松不老。友谊天长地久,常聚首。<br>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如梦,转眼百年。趁现在还活着,能爱就爱,别冷脸;能聚就聚,别分散。如果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br> 想见,再也不会出现;<br> 想伴,再也不会实现。<br> 祝乡友们,快乐每一天!平安每一天!幸福每一天!<br> <br> 柳洪志 <br> 2019年4月16日<br><br> 馒 头 记<br> (刘凤兰)<br> 眼下又是八月盛夏,每到这个季节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在格尼河农场那段生活。八月正是那里麦收的季节,是一年中的最忙季。千顷良田,风吹麦浪,百里飘香。麦收在那里被称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机关停止办公,学校停课,医院停诊,就连常年见不到面宅在家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也走出家门投入到麦收中去。当时的口号是:“坚决打好麦收这一战役,以实际行动支援亚非拉”。<br> 农场二连距我所工作的卫生院往返不足十里,便于早出晚归。所以,卫生院每年麦收战场都在二连。参加麦收战役对于农场职工来说那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参战和添乱没啥两样。真叫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尤其是那刚出锅的馒头,到现在我都纳闷咋就那么香呢?记得每次开饭手里拿根筷子,走到蒸笼前,吹开热气,看准了一扎一扎两个馒头便串了起来,每根筷子只能串两个,而场部食堂的能串五个。转身离开灶台张开大口一咬一拽,仅几下两个馒头就下肚了,回转身再来两个。至于菜呐,好吃就吃两口不好吃就算了。有一次晚饭后准备回程的时候,我约上几个同伴跑回食堂拿了两个馒头藏在包里当做夜宵。后来,不知道被哪个欠嘴巴告密了。不但补交了粮票钱票,还被王院长早会上批判了一顿。记得他还引用了解放军是如何“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传说。如今想起来都好笑,可在当时那是很严肃的一件事哦……<br> 转眼离开农场四十多年了,离开后就没再参加过麦收战役,也没参加过别的什么战役,更没吃过象二连的馒头了。最近听说农场已经很少种麦子,改种赚钱更多的经济作物。各家吃的面粉也主要靠买,当年那馒头他们也吃不到了。哎!好吃的馒头已经成为我和那里人共同的美好记忆。仔细想来,真的好可惜呀! 杜斌回来。朋友欢迎 难忘的知青岁月(高影)<br> 知青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容忘却,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时光飞逝,一晃三十四年过去了,我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br> 1975年8月18日,齐齐哈尔碾子山火车站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列车停在那里,我们即将出发,胸前佩戴大红花,个个欢欣鼓舞,心潮激荡,女同学梳着两条小辫子,英姿飒爽的像个女战士,男同学朝气蓬勃,威武雄壮像个解放军,火车就要开动了,那个时刻在站台上,人群汹涌的哭声中,我看见了父母远远地向我们挥手告别……<br> 到达内蒙古阿荣旗格尼河农场后,来接我们青年的有牛车、马车、热特(就是四轮车),一拨拨被拉到了连队。朱大爷赶着牛车把我们拉到了三队,食堂师傅蒸的热汽腾腾的包子,掀开锅捡出放盆里,马上被一群苍蝇“热情”的包围了,我们坐了一天车都饿了,也顾不了那么多,洗洗手拿一个就吃,还很香!<br> 八月份正是农场麦收时节,各连队热火朝天开展农业学大寨的大会战。第二天我们就被农工排长任玉明安排下地干活了。手拿镰刀跟着康拜因去割麦子,一片金灿灿的麦地一眼望不到头,老远就闻到麦子成熟的香味,康拜因开在前面。麦子倒下后,我们学农民把麦子捆起来,搓一堆,然后再到康拜因拐弯割不到麦子的四角处,用镰刀把麦子割下来再一捆一捆的堆好,太阳火辣辣的当头照,汗洇湿的头发,顺脸一滴一滴落下来,手磨起了血泡,腰累得也直不起来了,收工回来倒炕就睡。经过半个多月的抢收,麦子都被热特,马车拉回了场院。<br> 白天我们要把堆积如山的麦子进行晾晒,那晒场上的麦子流淌得像条河,干活中间休息时,我们累的便躺在麦堆上睡着了,晒干的麦子有股太阳的香味,暖烘烘、干爽爽的,“干活了!”排长的喊声把我们从甜美的梦中惊醒了,一个个的站起来,手持木掀扬啊,晒啊。干爽爽的小麦被一掀掀装进了麻袋,然后由人扛着要走上四、五米高的大跳板扛到粮囤里,一麻袋小麦重200至220斤,谁能想到就我这1米59的小个17岁的女孩子和男人一样扛着200多斤的小麦走在跳板上一颤一颤咬牙坚持扛到粮囤里,肩膀被压的血淋淋的印子,不哼一声,晚上睡觉翻身都疼。但知青们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坚持着直到麦收结束。<br> 秋收一刻也不能歇息,天刚蒙蒙亮,我们又来到铺到天边绿的浓稠的黄豆地,每人一垄开始割黄豆,虽然戴着手套,但老苍子还是能钻进去把手扎的生疼,晚上收工回来借着柴油灯光,我们互相用针把黑刺一个个挑出来,一天累的拽猫尾巴上炕来形容也不为过。老臭、跳蚤咬在身上浑然不觉,都不知道痒了。第二天天不亮又得下地了,最盼望的是吃午饭的时候,干了一上午,肚子早就饥肠辘辘,手拿一萝到底的白面馒头咬一口那个香啊!吃了一个就跟没吃似的,舌头一天都留着甜味。饭后大家累的在地头坐着或躺下休息,这时有人俏捎说:让知青小高给咱们唱唱歌解解乏吧,我谦让一番后大方的亮起了高八度的嗓子: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唱完大家使劲鼓掌,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我一连唱好几支歌,一点也不觉得累,嗓音越唱越高亢嘹亮,歌声驱走了疲倦,歌声带来了愉悦。<br> 收割后的豆桔、苞米、谷子一骨脑全部堆到场院,脱粒机一刻不停的工作着,我们则坐在场院搓苞米,粒粒都像金豆豆似的,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干着,场院边上时常飞来不知谁家的一群鸡,大公鸡昂首阔步领着母鸡捡着洒落的粮食,大公鸡鲜红的鸡冠一步一颤,斑斓的羽毛在风中抖动,锃亮的小眼睛机灵的注视着四周,时而仰天长啸,时而讨好呼唤着母鸡,它们配合的真是默契热闹,为场院增添了鲜活的生机,劳动并快乐的时光很快过去了。<br> 农场“猫冬“农闲时节到了,但是还有干不完的活,冬天刨粪、打石头、割榛柴、剥麻。定量大的能把人累吐血,每人每天要剥二斤麻,我们手法生疏,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剥不了二斤啊!手剥的裂的长长的口子,洗手被肥皂水沙的钻心的疼,最辛苦的是上山打石头,寒风在山顶上呼号,細密的小雪飘洒在我们身上,二人一组,一人把钎子,一人轮铁锤,一点点的钎缝,把石头从山上撬下来,在搬到车上,大家喊着口号,你追我赶,干的热火朝天,扶钢钎的手被锤子震得裂开了虎口,轻伤也不下火线,汗水湿透了帽子围巾,棉袄冒着热气,风一吹就冻硬了。收工回来,晚上轮流烧炕,有时炕不好烧,榛柴湿引不着,炕洞冒烟,呛的直淌眼泪,在能冻掉下巴的三九天气里,晚上睡觉就把棉帽围巾戴在头上,用被子紧紧裹住身体,要不刀子一般的小风会钻进脖颈,冷的直打颤。早上当我们从寒气息人的冷屋子里醒来,炉火早已灭,阳光从窗玻璃透进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br>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十三队修水利,三队抽调部分青年去那儿挖土方,抬石头,一次意外塌方,砸伤了正在干活的男青年,赶快送到卫生所,他已失血性休克,急需输血,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大家都跑去挽起胳膊,拼命呼喊着:大夫,抽我的吧!抽我的吧!钟旗军等几人血型配上了,鲜红的血液救活了受伤的男青年。那排山倒海的喊声,震憾我的心灵,那感人的情景,至今为止我也忘不了。<br> 格尼河农场比较荒凉,就像是个车轴,没有它,车就转不动了,它还像口深井,一圈一圈地摇轱辘把,满满清水就一次次提升上来了。说起轱辘把,我还真逾遇到一次生死考验呢!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收工回来我挑着两只水桶去井沿打水,水桶灌满水后,我开始摇着轱辘把,吃力的摇呀摇,突然脚一滑,一个趔趄身体失去了重心,立刻向井里倾斜,随时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在这千均一发之际,一只有力的大手抓住了我的胳膊,把我从井里拽了上来,他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抗美援朝老兵郑师傅,如果不是他及时相救,我早就没命了,生死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当过年回家时我把这件事和父母说了,他们听到深受感动,母亲从家里买了最好的四瓶罐头和四斤果子(现在叫蛋糕),领着弟弟来农场三队看望郑师傅,并千恩万谢,让我记住恩情。这么多年过去了,但这一切都依然清晰得像昨天一样,让我永生难忘……<br> 这段难忘的知青岁月,深深的融入了我的血液,我的生命,使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变的更坚毅、勤奋和刚强,这段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使我拥有了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一支难忘的歌,一支深情的歌,优美的歌声带我们走出了磋砣岁月……<br> <br>2009年3月7日作 早上好,看到你发的阿荣旗图片真是美妙,但是l阿荣旗给我的印象深刻的是可恶的大车店,我:从场第一次回海,由于车出故障了,天黑到阿荣旗,找李克家我不熟路,只好住在汽车站附近大车店,两铺对面大炕象坐席号一样,一人一个位置,人与人之间,隔了一个一哪高的:木头板,我和服务员说,两边都是男士,是否调个女士旁边,她态度不好,不调,无法困得不行,蜷腿刚躺下,旁边男士一腿扔在我身上,我一个猛子坐起,整整齐齐坐了一夜,白白花了5角钱,还吓个半死,太深太深的印象了,从此后,我回家从格尼场部走,再也:没在阿荣旗落脚,一晃40多年,变化极大,明年一定看看。 知青日记摘抄:<br><br> 在那大批大批知青下乡三四年后,家长有能力的,自己有能力的纷纷回到城里,像我们这样没有能力的眼巴巴看着一个个离开黑土地。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就在那里吃馍吧,回来作甚?他老人家是山西人,多有远见,我真的在农场干了一辈子……<br> 刘忠芝 <br> 我的第二故乡<br><br> 陈宝杰<br> 我是乌兰浩特知青陈宝杰,<br>1969年6月一1972年5月在二连接受再教育。<br>1972年5月2日一76年7月在四连做教师工作,所以对两个连队都有着深厚的感情。<br> 1969年6月,在这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季节,我们来到这片贫瘠中又充满希望的土地,开始了多姿多彩的知青生活。在那个特别的年代,给了我们这代人一段特别的经历。在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中,有太多要感谢的人。感谢二连四连所有人对我们这些初涉世故的青涩少年的悉心呵护!感谢郎指导员对我们的精心培养,使我们从精神上能力上完成人生最重要的蜕变!感谢刘学普夫妇待我之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的心早已按捺不住,只想快点飞回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格尼河农场,去见我久违的山山水水和挚爱的亲人们!!!<br> 2019.4.2. 二连部分知青 、、知青岁月是一支难忘的歌、、张淑华<div><br><br>《知青的岁月是一支难忘的歌、》这部美篇,他如实地记载着当年知青,青春年少的模样,那么风华正茂,阳光积极向上,尽管那时都在农田劳作,女知青们仍然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喷芳吐艳,男知青血气方刚,朴实无华,自然大方,我一遍又一遍的端详着这些照片,品味着所走过的人生之路,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有悲伤有苦涩,有温暖有激动,来自13个地区城市的知青,有的在这里献出了青春与宝贵的生命,与老领导一道永远守候着这片沃土,有的实现了当年的豪言壮语,扎根农场一辈子,他们恪守了诺言,在这里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修成正果,照片中的大部分是上学,参军,婚姻,调转等离开农场的,但与农场的感情割舍不断,无时无刻的在关注农场的建设与发展。很多人至今和农场的父老乡亲们,保持亲情般的来往,离开农场的众多知青在日后,有勇气有力量,在物欲横洗的社会里,博激风浪,保持正气,倍出业绩,事业顺畅,就是因为心里有一片净土,这就是格尼河农场精神。自郑家安50年省亲倡议后,在很短的时间,就唤起了300多名知青的响应,也谢谢科技这个平台,我们50年的牵挂50年的翘首企盼,即将变成了现实,足以证明知青们的友情多么纯真,往事如烟,温馨如昨。<br> 主席教导记心怀,<br> 一生交给党安排,<br> 当年唱着这支歌,<br> 我们上山下乡来,<br> 走进风雨泥泞路,<br> 感恩父老乡亲爱,<br>上堂书本没有的课, 登过广阔天地大舞台,知青岁月是我们心中歌,一生中引以为自豪的歌,让我们无怨无悔地笑在夕阳里,无限芳华向未来。<br>这部美篇是根据2019省亲活动的第三版块,《广阔天地 苦乐年华》特编制的,通过广泛征集各届知青在农场时的工作,学习,娱乐等多种形式的珍贵照片,尽管照片经过多年的洗礼,陈旧的变黄,变皱,但在农场广大知青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和反响,这期登出去的所有照片,对昭华以逝,青春不在的我们,何等的倍加珍贵啊!<br>千余名知青是当时农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战斗在各条战线上。 如今已经年已花甲,分布在祖国各地,在郑家安大哥的一声呼唤中重新走在了一起,正在踏上一条:找战友,增友谊,忆当年,返故乡的道路……<br> 祝愿我们的道路宽广,省亲成功!期盼8月相聚大团圆那一天!</div> 格尼河农场知青回场省 <br>请 示<br>格尼河农场集团公司王总经理及各位领导:<br>曾经在格尼河农场上山下乡的知青拟于2019年8月x日回场开展省亲活动,相关事宜如下:<br>一、知青背景<br>上世纪1969年5月开始陆续有乌兰浩特、满洲里、鄂伦春、伊图里河、海拉尔、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碾子山、北京、天津、阿荣旗等地千余名知青,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到格尼河农场。后来因国家对知青政策调整等原因,知青通过上学、参军、调转、病返等陆续回流到城市。目前,仅有十余人留在了农场直到退休。<br>去年,全国各地知青纷纷开展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活动。受此影响,满洲里知青郑家安提议:2019年恰逢格尼河农场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届时回农场省亲探望。此提议得到了知青的广泛响应。目前,回场省亲各项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br>二、目的意义<br>当年的知青如今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格尼河农场是这些人离开校园,告别父母,走向社会的起点,是他们确立初心的地方。那里有他们最早认识的领导和同事,那片土地有他们流下的汗水。回到那里再一次感受农垦人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爱场如家。感恩老领导老职工关怀体贴,精心培养,亲如父母,去那里见证初心,寻找自信,补充能量,所有这些都是每位知青心中的长久夙愿。<br>三、回场时间及人数<br>时间拟定于2019年8月x日。2019年8月×日,各地知青到阿荣旗集合。X日早上8点之前到农场场部,与场领导见面;听取农场情况报告;知青代表发言;向农场赠送纪念品;集体座谈;观看美篇;集体合影;午餐。<br>下午,知青分散到曾经工作过的连队同老职工见面。晚上7点回到阿荣旗就餐住宿。此次活动遵照“自愿参与,自我管理,自担费用,自担风险”的四自原则。报名人数男 xx 。女 xx 。目前,已收到活动费用8万余元。用于食宿、为农场购置纪念品、制作纪念册等。<br>四、需要场方协助事项:<br>1、请场领导准备一份讲话稿,对农场现状及未来发展作个介绍。<br>2、x日午餐,约10桌左右,每桌按10~12人,300元标准,不备酒。回民X人。<br>3、为了将此次活动留下史料,制作一本纪念册,该纪念册内容包括知青成长史及农场发展史。突出表现知青与农场息息相关,与农垦人血脉相连,共同成长历程。纪念册总题目确定为《风吹麦浪》——纪念格尼河农场知青暨返乡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共分六个部分:(1)《重返故乡 相约同行》该部分讲述回场想法产生,知青头像;(2)《缅怀先辈 感恩有你》该部分讲述格尼河农场建场元老,艰苦创业,屯垦戍边,感恩他们对知青的培养关怀;(3)《广阔天地 苦乐年华》该部分讲述知青同农场老职工一起生产生活的故事;(4)《返城大潮 潮起潮落》该部分讲述知青离开农场后的故事;(5)《祖国各地 幸福晚年》该部分讲述如今分散在各地的知青晚年生活;(6)《时间不老 我们不散》该部分讲述此次回到农场后的见闻和感受。目前,第二部分《缅怀先辈 感恩有你》需要农场协助继续完善。协助内容主要是提供历界场队领导照片及简介,没有照片,可提供名单。<br>4、利用农场宣传工具为此次活动开展宣传,为知青回场省亲活动提前预热。<br>5、会场挂两幅标语:(1)热烈欢迎知青重返第二故乡省亲;(2)纪念格尼河农场下乡知青暨返乡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br>以上内容妥否,请批示。<br>格尼河农场下乡知青暨返乡知青全体<br>2019年x月x日 今天我与吉影,香莲去了格农,受到了党委于得君书记,董部长,姚部长和沈桂华主任的热情接待和盛情款待,于书记转达了王世奇场长的问候,让我们深深感觉到又回到自己的老窝了,看到这批四十多岁的年轻人把农场建设的这么繁荣富强,兴旺发达,人们生活殷实富裕,安居乐业,心里由衷的高兴,农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正是咱们国家日新月异发展的缩影。当我们向场领导汇报省亲意图和具体打算时时,于书记同时也代表王场长表示,热烈欢迎老一辈知青回场省亲,举全场之力做好接待,让老知青叔叔阿姨们踏上回乡路,体验故乡之情。今天去农场看到了场领导在百忙之中推掉所有事情,专门接待咱们知青代表,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虽昱天寒地冻,心里充满了温嗳和激情 编者的话 我寻找着,<br>不停的寻找着,<br>在老树的枯枝间,<br>在磨损的石阶上,<br>在剥落的断壁里,<br>在发黄的相册中。<br>执着的寻找着,<br>可我怎么就找不着你呢?<br>逝去的岁月,<br>你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br><br>我在故乡的泥土中,<br>寻找儿时的指印;<br>我在校园的曲径上,<br>寻找青春的梦想;<br>我在饱经沧桑的容颜里,<br>寻找少年的万丈豪情;<br>可我怎么也找不着,<br>我留恋的岁月!<br>只有在无奈的叹息中惆怅彳亍着,<br>我也曾在大漠边关的古战场,<br>寻找金戈铁马的悲壮;<br>我也曾在六朝古都的深宫中,<br>寻找哀怨的低吟;<br>我也曾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br>寻找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br>可我还是没有找到我的思念的岁月,<br>只有磨破的双脚,<br>呆滞了的目光!<br><br>我却时时感觉你的存在,<br>我在沙沙的落叶声中,<br>听到你的足音。<br><br>我问落叶,<br>落叶说:<br>你在时光的河里。<br>我在潺潺的流水里望见你的背影,<br>我问流水,<br>流水说:<br>你在飘逝的风里。<br>我问风儿,<br>风悄悄的对我说:<br>过去了,已经都过去了。<br><br>过去了吗?我老去的时间!<br>严冬进了,<br>冰雪消了,<br>大地暖了,<br>新枝绿了,<br>可是,<br>我的岁月,你在哪里?<br>难道就这样匆匆的走了<br>永远也不会回来!<br><br>啊!<br>也许有一天,<br>我们还会在梦中相逢,<br>那时,我要紧紧的拥着你,<br>再也不让你悄悄的溜走,<br>我的岁月!!! 知青《风吹麦浪》编委会<br><br>胡晓林、李振岭、郑家安、张淑华、孙吉颖、李静、姜传亮、林森、金万成、任凤琴、邹进、李翠华、高影、袁国华、顾香莲、唐梦海、王淑荣,乌云毕力格、于斯琴、陈桂琴、李玉洁、徐安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