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些情况,妈妈们莫担心——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侯小妮#^_^#

“马牙”和“螳螂嘴” <div>1.“马牙”:在口腔上颚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数周后可自然消退;</div><div>2.“螳螂嘴”: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乳汁;</div><div>3.以上两者均属于正常现象,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div><div>4.少数出生婴儿在下切齿或其他部位有早熟齿,称新生儿齿,通常不需拔除。</div> “ 乳腺肿大” <div>1.男女新生儿在生后4-7天,可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2-3周消退,与新生儿刚出生时体内存有一定数量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有关。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很快消失,而催乳素却维持较长时间,故导致乳腺肿大;</div><div>2.部分婴儿乳房甚至可分泌出少许乳汁;</div><div>3.切记挤压,以免感染。</div><div><br></div> “假月经” “假月经”:部分女婴由于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出生后5-7天引道流出少许血性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 “粟粒疹” “粟粒疹”:是由于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新生儿红斑”: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 “黄疸” <div>1.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问题,超过80%的正常新生儿在生后早期可出现皮肤黄染;</div><div>2.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当宝宝是生理性黄疸时,妈妈们可不必担心,若为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div><div>3.生理性黄疸的特点:</div><div>①一般情况好;</div><div>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div><div>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迟可延迟3-4周;</div><div>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umol/L(5mg/dl)或每小时小于0.5mg/dl;</div><div>④血清总胆红素值未超过小时胆红素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或未达到相应日龄、胎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div><div><br></div> <div>我们一起温习以下今天的科普小知识:</div><div>1.“马牙”和“螳螂嘴”、“新生儿红斑”、“粟粒疹”、“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div> 永城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br>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专科,2018年被评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br>目前我科现有病床20张,医护人员2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4人,学科骨干医师、骨干护师均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进修学习及培训。整个科室注重团队建设、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科室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生儿、早产儿、危重儿的诊疗常规和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科室开展的新生儿呼吸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静脉高营养等技术,护理人员能常规开展深静脉置管、桡动脉、腋静脉穿刺、新生儿抚触、鸟巢护理、早产儿发育支持及家庭式护理等技术,近些年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诊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抢救了众多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高,近些年也成功的抢救了多名超低出生体重儿,并随访观察,生长发育及智力同或接近同龄儿。新生儿科发展规划要继续降低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同时成立家庭式病房、父母关爱病房,让宝爸宝妈在医院即学会照顾宝宝的一些基本技能,实现了宝宝在住院时和出院后的无缝隙衔接照护,成立新生儿随访中心,对出院后的随访、指导和喂养有重要意义。 王新东<br>永城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河南省儿科康复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新生儿委员会委员,商丘市新生儿委员会副主委,永城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先后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新生儿重症监护。先后获得商丘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商丘市科研成果等科研技术奖。诊疗擅长:擅长儿童危重病的抢救,特别是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及1.5kg下的小早产儿的抢救与预后,成功救治孕周:26周,体重:900g早产儿五例。熟练掌握儿科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对儿童/新生儿气管插管及呼吸机使用熟练掌握。并对于慢性咳嗽、气喘、腹泻等疾病的治疗有较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