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书

迷蝶

<h1>  三月中下旬沙尘再三光顾,让每日的公园行,一再搁浅。因而便寻得新华书店作为新的基地,于是便开启了蹭书的模式。</h1><h1> 新华书店规模不大,因此三楼只有四个座位,如果时间没有选对,只能站着看书了,这样一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于是经过一番考察,发现中午和下午五六点是可以有座位的。于是就选择这两个时间段去蹭书看。一开始拿着书从工作人员身边走过,还有点不好意思,感觉是占了公家的便宜,多去几次,就没有这种感觉了,“窃书都不能为偷”,何况是光明正大的阅读呢。</h1><h1> 蹭书看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书的选择你没有自主权,只能看那些被撕掉包装的书,这就需要和书的一种缘分了,放在那的书正好是你感兴趣的,这种几率似乎不是很大。因此选择也是凭几分运气的。我的运气还是很不错的,第一天就在公共区域找到一本《故宫的隐秘的角落》,每次或看一个章节或看半个章节,经常是今天看完,明天就忘了大半,再继续温习一下,乐此不疲。原来一点都不感的历史,现在却十分感兴趣,可是只是错过了好记性,因此只能是看了就忘,忘了再看,再看又忘,但依然沉浸在看书的时刻带来的那份满足。每天从书店回来,都觉得神清气爽的,自娱自乐得不亦乐乎……</h1><h1> 《故宫的隐秘角落》看了一大半后,在清明节前,居然就去了趟故宫,无处不在的缘分。书里介绍的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都在装修中,没能在武英殿寻到李自成和多尔衮的踪迹,没能在文渊阁闻到檀木书架香气、《四库全书》的墨香~书中的世界,和我们能看到的景象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作者是故宫研究院的院长,他所描述的故宫也许我们这等凡人很难体会的,那需要很多的知识积累,只能继续努力蹭书看了。</h1><h1> 90年第一次来故宫,那时三大殿还是可以进入大门的,可以踩一踩门口的地砖,看一看龙椅。2001年第二次去故宫,只能在门外往里面看一看龙椅了。20年后再去,就只能在楼梯下遥望龙椅了。文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但是看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文物与现实就这样矛盾地存在着~</h1><h1> 穿过中轴线,来到了如意展厅。一个民间的“痒痒挠”,经过一番改造后,竟然成为这样一个多姿多彩、形态各异、寓意吉祥的如意宝物了。一楼展厅主要以玉石为主体以灵芝为形状的如意,各色珍贵玉石,或雕花或鎏金刻字,从白玉到墨玉,各种颜色,千种图案,无一不在渲染皇室的繁华与奢侈。我们身上带的这些自以为宝的小玉小翠真的是不值一提了。二楼的展厅主要是以各种珍奇木头为主体的如意,每个如意左右都放着几杯水,来养护如意。大块的黄梨木、紫檀木、沉香木,或镶嵌玉石或镶嵌五彩宝石或点缀粉彩,更是各个五花八门形彩各异。当一个物品被上流社会所接受,那么民间便会诞生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为博得皇室贵胄的欢喜而大放异彩了。也才有了此时的我们这一番唏嘘感叹了~</h1><h1> 外面阳光普照,但是在这个六百年的屋子里参观了一个来小时,就已经是四肢冰凉了,浑身冷嗖嗖的感觉。想那被打入冷宫的小主们,在寒冷的冬日,没有足够的炭火,真是从心里到身体的寒凉啊。</h1><h1> 走在阳光下,看着这个雄伟的国与家、朝与厅共为一体的庞大建筑群,恢弘的外观下权利永远是它的主体,无论是前三殿的国,还是乾清宫后面的家。男男女女都在为权利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h1><h1> 我更喜欢书中的故宫,书中的慈宁宫,那个十二岁驰骋在蒙古草原的布木布泰,最后安居在此的庄妃、孝庄皇太后。眼前层层叠叠的宫殿,让知识匮乏的我,没有能力去感知它的丰富与伟大。</h1><h1> “书非借的不能读也”,谨记古人之言,书还得继续蹭着看,下一部走起……</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 <h3>新华书店的宝座</h3> <h3>桌椅齐全的座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