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我想参观马星野故居,不仅仅因为他是平阳名人“三王”之一(棋王谢侠逊、数学王苏步青、新闻王马星野),还因为有一分专业上的亲近感。我对马星野的记忆始于上大学时。我把新闻专业课一门门打通,自觉通晓新闻知识,但在平阳文史资料上读到马星野事迹后,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如此重量级的人物,竟然是中国新闻教科书上的“失踪者”。</h5> <h5> 此后,我一直收集、挖掘和关注马星野的资料,每次读到他的文章,崇仰之情油然而生,一直想找机会去他出生的地方看一看。今年1月30日,平阳学者陈彤组织史学群活动,陈岙村马星野故居是其中一站,我终于得以成行。</h5><h5><br></h5><h5> 平阳县万全镇西部湖岭山区林木茂盛,山水清嘉,陈岙是山麓一处闭塞的小村落,是世外桃源,三面环山,溪流淙淙,茅屋相拥,鸡犬相闻。我们走进村口小路,迎面矗立着一棵高大粗壮的百年古榕,团团如盖,似一把巨伞撑插在大地上。走近一看,枝干虬曲盘错,铁骨嶙峋,浑身透着古朴苍劲。据薛茂盛先生说,曾有摄影师在陈岙拍了许多张照片寄给马星野先生。马先生对其它照片并不在意,唯独对古榕照片情有独钟,这是他童年游戏的地方,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不是时间能磨灭的。</h5><h5><br></h5><h5> 从村庄深处走去,经过一座巍峨的祠堂,就在马星野故居前。那里有一口大井,井水深幽,显然已经废弃多年,但在以前,这口井可是马家的活命之泉。据说来祖屋寻根的马星野女儿马大安、次子马少野回乡参观水井,就在这口井边,掬一口井水,热泪盈眶。</h5><h5><br></h5><h5> 村中一切都在变化,唯有榕树和古井是不灭的记忆。</h5><h5><br></h5><h5> 马星野故居是一座传统风格的四合院,院后背靠着小山。大院围墙内,青砖砌地,条石为道,庭院之中别有天地。可以想见,与周边的民屋相比,马家的院子已属豪奢。</h5><h5><br></h5><h5> 在我看过的马星野回忆书章中,这座古宅屡有出现,右首的厢房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如今古宅早已物是人非,但屋檐的瓦当、梁柱上的雕刻、大厅中的木屏依然是故宅旧物。</h5><h5><br></h5><h5> 只可惜我来的日子不是金秋八月,不然可以看到满山桂花。古宅的主人马莲屏是平阳县有名的大儒,以治经学而远近闻名。他的五个儿子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饱学之士,时人将马莲屏的五子比作三国时期辅佐刘备的“马氏五常”。</h5><h5><br></h5><h5> 马莲屏喜欢桂花,就在后山种满桂树,还给这座古宅取了一个非常文雅的名字“丛桂草堂”。据说马星野出生时,正是桂花绽放的时节,满园芬芳。其父马敏中欣喜异常,写诗抒怀。从诗句“生子会闻满室香”可见其认为这是天大的吉兆,深信儿子非池中物。</h5><h5><br></h5><h5> 马莲屏亲自教育爱孙马星野,从小让他熟读经书,学作诗词歌赋。马星野天资聪颖,博闻强记。但是,天才的诞生是汗水的积淀,马星野曾说:“祖父每天教他背诗词格律,读唐诗,对对子。白天读,晚上读,扫地、放鸡,都有什么诗句念念的。”</h5><h5><br></h5><h5> 马莲屏严格的儒学教育,为少年马星野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有了自己的人生思考,领会“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士大夫情怀,并将“内圣外王”的儒家的精神内化为恪守一生的处世标准。马莲屏将自己未能实现的希望寄托在马星野身上。后来马星野在自述中说“如何使余之一生,不辜负余之祖父莲屏公对余之期望。”</h5><h5><br></h5><h5> 陈岙毕竟是山区,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视野的开拓。就在马星野五岁时,马莲屏携全家迁往当时的文化中心县城昆阳,让马星野在县城小学接受现代教育。</h5><h5><br></h5><h5> 从此马星野开启了生命的远航。他背着行囊,带着故乡亲人的祝福,走向未知的远方。在温州中学,他与文学家朱自清名为师徒,实为知己。到厦门大学,受学潮影响,学业未成。后来罗家伦携他从南京到北京清华大学,还让他当校长室秘书。再后来到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亲自接待该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上海《申报》老板史量才将他延揽。他又受蒋介石的赏识,主政党报《中央日报》,后随着国民党政府远走台北。这位乡村少年的足迹遍及平阳、温州、厦门、南京、北京、台北,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国密苏里。</h5><h5><br></h5><h5> 欧风美雨,世事轮替。马星野在时代的大潮中有过失意落魄、艰难挫折,也有过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每一次的跌宕起伏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命运也给予了更高的馈赠。从记者、教授、总编,到被誉为中国新闻学的“孔子”,国士无双,冠盖京华。</h5><h5><br></h5><h5> 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故乡陈岙都是他浓得抹不去的乡愁。纵然台海相隔,岁月催人,但榕树、古井、围墙,还有屋后的满山桂花都是他魂牵梦绕的风景。以致于在晚年,他尝到南怀瑾所赠故乡的鱼生,不禁勾起了思乡之情,写下了《呈南怀瑾先生谢赠乡味》:“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h5><h5><br></h5><h5> 这诗读来真是催人泪下呵!那盈盈一水的台海,天风浩荡,却让两岸亲人望穿秋水、断肠天涯。在这份真挚的情感面前,我觉得所有党派的色彩,政治的口号,都显得苍白无力。</h5><h5><br></h5><h5> 马星野晚年抱憾不能踏上故土,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h5><h5><br></h5><h5> 幸喜万全镇正计划修缮马星野故居,打造新闻小镇,这是好事。它让这位不能魂归故里的新闻王,身后让他的名字与故乡同在,相信可以告慰马先生的在天之灵,甚好!</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br></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本文发表在《平阳报》2021年03月24日)</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