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明时节,新雨初歇,风清气爽,阳光明媚,我们一家,利用假日,驱车前往武功古镇游访,赏万亩油菜花景,品姜嫄农耕文化。武功镇古时称有邰(tai)国,是周人先祖后稷(帝喾之子,尧帝之弟,黄帝之重孙)的封地。尧舜时,后稷与其母姜嫄在此生息繁衍,教人稼穑,树艺五谷。</h3> <h3> 武功镇面积不大,但作为武功县(郡)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已有1800多年历史。如果追溯到姜嫄、后稷母子时代,更是渊源流长。因此,有“方圆五公里,上下五千年”之称。武功古城是中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历史辉煌,文化深厚,以姜嫄墓、教稼台、城隍庙、报本寺等为代表的“武功八景”久负盛名。2014年已成为国家级重点历史文化名镇。 </h3> <h3>武功古镇,位于武功县北部,地处东西两塬之间,有漆水河穿城而过,沿河两岸,是辽阔平坦的川地。川地上居住着生生不息地周人后裔。发掘农耕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古文化旅游名城,已成为当地人们的共识,自从沿漆水河两岸建设的姜嫄水乡开园以来,每天都有大批游人前来游玩寻根。今年打造的“油菜花节+农耕文化探寻”系列活动,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h3> <h3>春风又绿东桥畔,金花尽染漆水河。离姜嫄水乡不远处的东南塬上,便是万亩油菜梯田了。远远看去,一片片、一层层的金黄,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形成金色的海洋,把天地万物照亮。</h3> <h3>我们迫不及待的下车,徒步从塬下向塬上的油菜花海攀登,想尽快把自己融化在这美丽的花海世界里。爬了一道弯,又一道弯,赏了一田景又一田景,走走看看,徜徉在花海中,真是“满身尽带黄金甲,漫天尽闻菜花香”了。这里的油菜花,株株硕大无比、茎秆粗壮而修长,有的高达1米8左右,在茎秆的下方长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叶子的上边则布满了一层层的油菜花蕾,最上端的花蕾在阳光的沐浴下,率先绽放出绚丽的五瓣金色花朵。时而,有蜜蜂飞过,它们舞动着翅膀,追逐着花香,忽隐忽现,忙着采下花蕊上的蜜糖。此时黄花、蜜蜂、游人,在这里相遇、定格,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妙图画。</h3> <h3>沉浸在花海里,凝视着纯净明亮、柔嫩轻盈金灿灿的花朵,闻着时浓时淡、缥缈不定的缕缕花香,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身心变得亮堂而富有活力。忽然,有两只蝴蝶追逐着飞过眼前,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此景不由得想起南宋杨万里一句古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栩栩如生地描摹了黄粉蝶在油菜花丛中飞舞嬉戏的生动传神的情景。诗佛王维在《菜花》诗中写道“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映带斜阳金满眼,英残骨碎籽犹香。”和乾隆皇帝写的《菜花》诗“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不光生动描写了菜花的美丽灿烂、花香四溢,还写出了菜籽丰收时节千村万户榨新油的欢乐场面。是的,油菜花不光绽放得热烈大胆、浪漫多情,给万紫千红的春天妆点了最美丽的花朵,同时,也给人们奉献了累累果实和丰收的喜悦,带来了美好生活。 </h3> <h3>经过艰难攀升,我们一行五人终于登上了最高的观景台,举目望去,视觉上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使你产生被无边的黄色挟裹淹没的眩晕,不能不惊叹造物主的强大伟力。蓝天白云下,东西南北方,田野里,土塬上,四处都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朵朵相连,枝枝相贴,田田相接,层层有别,远近不一,高低不同,风吹春拂,菜花摇曳,仿佛满金流动,节凑明快而有韵律感,俨然一首春天的颂歌。据说,这里的培育的油菜花有万亩之多,主要由东塬上几个村的耕地拼接而成,这里的油菜品种是新培育出来的,科技含量较高,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h3> <h3>望着不远处的漆水河和教稼台,思绪万千,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姜嫄与后稷母子,在漆水河畔,教人耕种五谷,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与文化的先河,可谓功莫大焉。如今,作为他们的后代子孙,历经艰难,在前人基础上,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已解决了14亿人口温饱问题,创造了世界奇迹,实现了全面小康,正在为建成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h3> <h3> 时代在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创新,与时俱进。赏油菜花香,探文化渊源,何乐而不为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