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并举一一《语文报/书法版》的学术理想

管季超艺术评论

<p class="ql-block">🌈🌟《语文报/书法版》举办的第七届“墨点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大赛开赛啦!♫</p> <p class="ql-block">🌈🌟《语文报》创刊已四十二年了,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界具有“语文第一报”的美誉,而《语文报/书法版》是成长于《语文报》社这片肥沃土地上的一棵大树。</p> <p class="ql-block">🌈🌟《语文报/书法版》“文墨并举”的学术理想,承继了《语文报》的编辑思想和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在书法界、教育界名家的支持下,《语文报/书法版》一路高歌,奋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2015年改版以来,该报已形成自身的编辑风格和办报特色。</p> <p class="ql-block">🌈🌟在全国各地为数不少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报纸中,《语文报/书法版》倡导“文墨并举”的学术理想,许多栏目都尝试将语文学习与书法学习有机融合,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种编辑思想和栏目设计,受到了语文教育界专家、书法界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朋友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自2015年启动第一届现场总决赛以来,每一届都有“小作文”的作文征集与评点活动。</p> <p class="ql-block">🌈🌟该报主编梁朱杏先生说:全方位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是我们常记心头的。</p> <p class="ql-block">🌈🌟初赛→现场总决赛→书法作品评审→评委点评作品→师生家长一起联欢→小作文的写作与点评→文化采风,这样的赛制设计,将梁主编的教育理念通过赛制设计直观地呈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许多家长朋友告诉我们:我们喜欢参加《语文报/书法版》举办的大赛,孩子们在这里展露了才华得到了鼓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2015,太原。2016,长沙。2017,西安。2018,厦门。2019,杭州。2020,网络空间。六届大赛,一路向前!向前!!</p> <p class="ql-block">🌈🌟2021,让我们重聚!♫</p> <p class="ql-block">🌈🌟三笔字竞赛、书法教学论文评选、理论与创作研修以及书法课教学现场展示等活动,让全国各地中小学书法教师朋友获得了全方位的交流展示机会,并从中受益。</p> <p class="ql-block">🌈🌟2015年,太原。首届大赛期间,“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成立!</p><p class="ql-block">队伍已经开始集结~~!♫</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微信群》群成员书“文墨并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以载道,书以弘文!</p><p class="ql-block">曹丕有言:"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窃以为诗文为本源、书艺为形质。二者俱佳者,方可成大家!传世之《兰亭序》、《文赋》、《寒食帖》无不如此。</p><p class="ql-block">@河南新乡 陈 [强][强]</p> <p class="ql-block">  👍🌈🌟成都/余大才:</p><p class="ql-block"> 文墨并举是当下书坛和书法教育工作者应该倡行的。</p><p class="ql-block"> 纵观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均是文、书俱佳的,这也给我们现在从事书法练习和书法教学的工作者指明了一个方向:单纯的只注重理论而疏于实践,或者是单纯的只练字而不注重内在理论修养,都是不可取的。</p><p class="ql-block"> 练字,更多的是技能性的提升。注重理论学习,不仅仅是提升内在修养,也是对自身不足的一种净化。</p><p class="ql-block"> 练字的途径无非是临帖和创作,重复的是肌肉记忆,提升的是表象审美。而加强理论学习,包含的方面很广泛:或单纯的书法理论、或古今诗词文赋、或学书感悟、或生活感悟等等,均可以和练字结合起来。既提升自身内在修养,又丰富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 书法既是一个单一的科目,又是一个可以纵穿万象的科目。我们学习古人,不仅仅是学习他们的笔法、墨法、章法,同时也可以从历代书记理论中找到很多哲理。我们从事教学,不仅仅是单纯教孩子们从规范字开始、到临帖、到创作,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一些他们对应年龄应该明白的道理,从而从内心深处去培养和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审美观。</p> <p class="ql-block">🌈🌟仁和:文以载道,书以弘文!</p><p class="ql-block">曹丕有言:"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窃以为诗文为本源、书艺为形质。二者俱佳者,方可成大家!传世之《兰亭序》、《文赋》、《寒食帖》无不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上屯小学学生写的“文墨并举”四字内容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古代书法名作,大多是文墨俱佳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墨分离是传统文化的悲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转载自《书法理想》微信号</p> <p class="ql-block">当代书坛并不缺乏“技术型”人才,而是缺乏具有将思想性与技术性紧密结合的开创性人才。</p><p class="ql-block">1、古代没有“书法家”一说,书法只是文人墨客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能写一手好字一直被视为读书人的“门面”。</p><p class="ql-block">2、书法作品之于古人并不是出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作”,而是一种实用性“书写”。古代的读书人大多都能写一手说得过去的好字,即便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如那些佚名的墓志碑刻、简册账簿等等文字即属于此种类型。</p><p class="ql-block">3、书法在古人眼里绝不是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故曰“书为小道”。古人所认为的“大道”指的更多是能够“修齐治平”的治国安邦之道。古人心目中的“大道”就需要用翰墨文章来表达,文章是思想的载体,而书法是文章的工具。</p><p class="ql-block">4、是书法成就了文章,而文章也深深影响着书法。文墨并作,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不可缺一。即便是活字印刷术产生之后,也丝毫没有取代文人墨客的手工书写。</p><p class="ql-block">5、现在完全不同了,先有了硬笔,其便捷易带的特点迅速取代了毛笔,而家用电脑的普及又进一步取代了硬笔,“无纸化”办公时代的到来,书法无奈地从日常书写领域彻底地退出了。社会也不再将书法作为对读书人的普遍要求,而学科的进一步细化和西方科技的引入,甚至连读书人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6、当下社会的读书人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视之为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了。眼下从事书法者的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和对书法的态度等,是千差万别,和古人相比,具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书法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与“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分离了。</p><p class="ql-block">很多学问功底很扎实的专家学者毛笔书写水平都很稀松平常,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教授,书法水平与民国时期简直无法相提并论,用江河日下、一落千丈来形容毫不为过。而一些书法水平较高者,却在学问著述方面显得十分单薄,综合修养缺乏厚重感。而更多的“书协会员“们,尽管在展览上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绩,但文学素养的普遍低下已经是一个早已达成的共识。</p><p class="ql-block">7、当下的书法展览,就成为了对古人诗词、文章的抄写大比拼。有的甚至满纸错漏、讹误百出而不自知。我们只能看到作者们书写的“技”,看到“墨”,却看不到属于自己的“文”,很难感知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于是,就有人提出,书法是书法,文词是文词,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认为书法完全可以脱离可识读的文字内容而存在。说书法是笔墨线条的空间分割构成,与书写内容何干?!这些论调,终归还是受西方当代艺术思潮之影响太深所致。当然,将此作为一种不乏前卫性的艺术探索,似乎无可厚非。因为这种实验的成功与否并不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书法造成什么致命的伤害,而如果将这种论调作为是对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主流导向,则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根本背叛,其结果也将是不言而喻的。</p><p class="ql-block">8、当“文”与“墨”分离之后,书法就被陷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技术”的成分越来越加重,而“道”的成分却越来越模糊。书法的“道”一部分存在于点画笔墨之中,一部分则隐含在作者的思想里边,依靠特定的文词彰显出来。它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却又无法使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清楚。也就是“道是不可言说的”,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是也。但它又确确实实在影响着书法笔墨线条的表达。</p><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我们看古人的作品,文墨互为一体,感觉醇厚、质朴,富有文气、诗意,意蕴丰富,底气十足。而看时人的作品,则有墨无文,未免未免单薄。写得好的虽点画之间饶有古意,然终究感觉缺少点什么,不能勾起人们耐久玩索、反复把玩的兴趣。</p><p class="ql-block">9、古人的作品之所以具有恒久魅力,除了其精湛的书内功夫之外,与古人丰厚的书外功夫及其人格魅力具有很大关系。书法与传统的文学、哲学关系更为切近,而与现代数学、物理关系不大。</p><p class="ql-block">“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技法技巧上的条分缕析尽管有利于学习,但却未必会有利于日后的飞跃性提高。因为他们培养的还是“技术型”人才,在人文领域就显得捉襟见肘。而书法恰恰就是这样的一门神奇的艺术,不讲求技术肯定不行,但只讲求技术甚至过于讲求技术也肯定不行,还需要有精神层面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受《语文报/书法版》主编梁朱杏先生委托,《教师之友网》www.jszywz.com《联盟秘书处在线》栏目制作。</p> <p class="ql-block">🌈🌟✌️🌹预祝~语文报第七届“墨点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大赛成功!</p> <p class="ql-block">🌈🌟感谢知名文化企业武汉市新新传媒集团公司对本次大赛的鼎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