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家长都知道在培养孩子智商和情商的同时,还要重视另外一个能力的培养,那就是美国著名教育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逆商教育”。</p><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孩子比赛输不起,考试输不起,面试工作输不起……他们往往就因为一次小小的挫败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前途、否定自己的人生!有的孩子还做出让父母痛不欲生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成人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但是孩子输不起,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输得起的人和输不起的人,相同之处在于输了以后都会很难受,但他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将输赢跟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输得起的人在输掉比赛后,难过的是自己某方面能力的不足,但他们并不会因此就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没有价值。他们能将输赢与自我价值分开,他们的自我价值并不依靠是否赢得了比赛。所以,他们输了会难过,但仍然有自我价值感支持他们重新再来。</p> <p class="ql-block"> 而输不起的人在输掉比赛后,难过的是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是个无能的人,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看法非常依赖于是否能赢。只有赢了,他们才能感受到自我价值感。</p> <p class="ql-block"> 孩子之所以在比赛后有发脾气、掀桌子、放弃继续的学习这些输不起的表现,就是因为对他来说,输掉比赛代表的不仅仅是能力的不行,而是让他感觉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p> <p class="ql-block"> 自我价值感一旦形成,就会比较稳定。所以,当孩子输不起的时候,父母光靠口头上给他打气和讲道理是起不到根本作用的。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价值感。这是一个长期工作,很难短期起效果。</p> <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从小得到了太多“你真棒”这样的表扬,那就切记要减少对孩子的表扬。这就暗示孩子,TA的价值在于成功做成事情本身,或者说,TA的价值与事情的成败直接联系在一起。但人总会失败,一旦失败,孩子就会认为,没有成功,就没有自我价值。于是,他的自我价值就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为了不失去这个条件,孩子就会患得患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所以,表扬应该是在孩子做出某种行为时候表示出的赞赏。</p> <p class="ql-block"> 多关注孩子在做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付出的努力。比如,平时跟孩子聊到写字,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字写好了有什么优势?”、“英语和数学的学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p> <p class="ql-block"> 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帮助他人,能让孩子感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是有尊严的。这能成为孩子的一个心理优势。</p> <p class="ql-block"> 父母需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喜欢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个性、能力,比如“我真是笨,总是会忘记拿钥匙。”这个归因倾向就是认为自己对这个行为是无能为力的,证明了自己的无能,而且以后也会一直这样下去。这种归因对孩子就是不好的榜样。而如果对同样这件事,父母说“我这次没拿钥匙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下一次我要提前想好走之前需要带什么,就不会忘了。”</p> <p class="ql-block"> 要帮助孩子调整归因倾向,找到实际的例子,让他看到把失败完全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是不合理的。当然,这要在接受了孩子的情绪以后,否则,孩子会因为陷入激烈的情绪中而不接受。</p> <p class="ql-block"> 父母平时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让孩子除了学习、功课、课外班,还有其他社会交往的机会,去发展他们的自我发展度,这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也是有好处的。一个自我复杂度比较高的孩子,就拥有更多的支撑自我的支柱。那么,某一个支柱倒塌对自我价值的伤害,就比自我仅靠有限几个支柱支撑的情况小很多。所以,如果孩子将过多的自我价值放在一个支柱上的时候,就很容易输不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