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古往今来,大凡文人墨客都要给自己的书房、画室起个雅名,亦谓之斋号。</p><p><br></p><p> 郑逸梅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般旧文人,喜弄玄虚,总是题了许多斋馆堂轩的名儿,似乎他们的生活是很优越雅致的,实则不是这样一回事,这些斋馆堂轩,都是空的,无非建筑在纸上罢了。”</p><p><br></p><p> 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书房。书房取名拂心斋,拂拭心中的尘埃。在房子的二楼,门口有曹宝麟老师的题字。曹老师行草浸于宋人多年,自成一家,我喜欢得很。</p><p><br></p><p> </p><p><br></p><p> </p> <p><br></p><p><br></p><p> 对于爱石爱崖柏之人,拂心斋此名相信不会陌生。多少美石崖柏经此出,散落于各大藏家手中,抚摸把玩。</p><p> </p><p> 书房里,一面墙书架,满是书籍 ,都是文学类和书画类,这与我的爱好有关。一面是展览墙,贴满了我的涂鸦。一面与其说是书架,倒不如说是货架。架上有几百枚中高档的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还有各种造型不错的崖柏等。在这个小天地里,玩石、看书,写字,品茗,赏柏,成了我的全部。</p><p><br></p><p> 书斋里美石满目,而我更喜欢里面的书。每本书里面都有一个购买得故事高三时候在广美学习的时候,课余时间到广医二院门前的旧书摊淘书,同行的还有发小志杰。两个书痴常常喋喋不休地争论的书中的每个故事情节。</p><p><br></p><p> 中学时代,爱读小说,譬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等等,也喜爱李敖的狂妄,其自信的“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之言,我曾经是那么的迷恋钦佩。而工作上的繁忙,好多时候,读小说,特别是读长篇小说的次数已经很少了,多是短篇小说和散文。</p><p><br></p><p> 最爱下雨天,倘若是周末,碰到雨天,那便高兴得不得了。雨打玻璃窗,滴滴答答的。往书房的窗户下望,小区里的灌木温润娇嫩如初生。独在书房,焚香把茶,读读张爱玲的散文,临临古贴,若是小女不上楼来攀腿,仿佛天地只为我存在。也爱在晚上,妻女已眠,关掉手机与微信,关掉光管,点起煤油灯,在昏昏的灯晕下,捧着古籍,抚摸美石,观赏墙上的涂鸦,就着窗前月色,旧时文人风流,一片闲情,婉婉在目。</p><p><br></p><p> </p> <p><br></p><p><br></p><p>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起他的文字。案台上不乏他的散文集。他亦善书,内行人总是讥笑他的书法没笔法,我则固执地认为莫言萧散无拘的胸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里,如同驾驭他笔下的文字般。</p><p><br></p><p> 某一个黄昏,我独自在小区的圆盘里散步,一位老者身着中山装,手把横笛,时而吹,时而清唱:这个黄昏,美丽的黄昏风时常扬起你的头发,我却不能够时常注视你你浅浅的酒窝让我恍惚,我想隔着人海牵着你的手当我站在七月的尾巴。亲爱的,那些光怪陆离的自由......老者怡然自得,声音苍凉悠远,恍如隔世,回到那个荒唐的年代。</p><p><br></p><p> 来莞谋食廿年,习惯东莞这座城市的点滴,而我常常在梦里梦到我的故乡。也许,等我退休了老了,在故乡建一个篱笆院子,盖几间青砖瓦房,种着竹子,芭蕉,花草,挖一个小池,养些鱼虾。闲时,看草长鹞飞,山水变幻。早上吃着家乡的小吃“猪肠录”,午晚煮上两碟青螺或蚝,夜晚在这里,静静地读我未读的书,临我未临的古贴,平淡遐意的享受着属于我的快乐时光,那该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