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摄影:甘露、桑珠、团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甘露,部分数据和文字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制作:甘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直心心念念着要去西藏旅游,却因为有两次黄龙高反和在不丹旅游时高反的经历,担心自己身体挺不住甚至拖累任何人,始终未能踏入青藏高原一步。自从婆婆于今年元旦前夕离世,她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我们为她按佛教仪式超度去西方极乐世界,而这个全过程让我受教好深。这让我下决心策划西藏之行。西藏有雪山的锋芒,有河流的柔软,有纯净的空气,还有简单朴实的信仰。3~4月的西藏,虽然春寒未尽,但位于藏东南的林芝,却已是花的海洋。林芝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且海拔相对比较低,怕高反的我就决定先从林芝开始,从看一场磅礴的桃花盛宴开启这次西藏之行。进藏有很多选择,如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等等。有参团游和自由行等,我只能按自己的身体条件来策划一次自由行游。当我决定自由行和大概的行程后,有亲友响应,我们组成了四位退休大妈团同游。只买去程票和预订了前五天的酒店,没有买回程票,方便随时撤回和随时改变行程。没想到自己能走上比拉萨海拔更高的地方,圆了自己要去青藏高原走走的梦想。回到家后趁着记忆还在马上写美篇游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几个月的策划和准备,终于在2021年3月19号出发。由于深圳飞林芝的机票网上订购都是06:30时起飞(有一航班06:55时起飞,基本被旅行社包了),倒推算时间,就是当晚基本休息不好却要马上适应提升3000米的高度,这就提升了高反的概率。所以,我们选择了分段飞行,3月19号中午起飞,先飞重庆。20号早上重庆飞林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来到重庆选择机场附近最好的酒店确保晚上好好休息。所以重庆不做旅游打算,只去了网红“李子坝”车站,去感受和目睹那火车如何穿楼而过。重庆市的轨道交通很发达,我们在机场酒店住下,就火车去“李子坝”站,也火车回来酒店休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0日早上07:35时重庆起飞林芝,一路上我都盯着飞机窗外,拍下经过的雪山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飞机提前到达,我们预先定好的包车师傅“桑珠”已经提前一晚住在机场。接到我们后,首先是他给每人送哈达。我们感受到一位90后藏族小伙子的热情和真诚。能遇到桑珠也是缘分。在计划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麻烦时,朋友正好与我同游潮州,她把桑珠介绍给我。感恩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离开机场,桑珠一路带着我们领略雅鲁藏布江边的野桃花,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一路上为我们拍了不少美照。我也从他那里学习了一些摄影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按照计划,我们第一天不能很累,而且刚提升3000米海拔。因为机场在米林县,我们选择第一站去南伊沟吸氧。南伊沟位于西藏米林县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是纳伊普曲峡谷,在喜玛拉雅山脉北麓,距县城有20公里,纵深40多公里。有“藏地药王谷”之称,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此地炼丹并行医授徒,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南伊沟沟内生态保护完好,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平均海拔2500米,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该景区很像九寨沟,如果秋天来一定很美。水很干净,树木也有各种颜色,树上都长着飘着很多浅绿色的须根,这种丝绦叫“树胡子”,也有叫女萝、松落、海风藤、山挂面等名字。为地衣类松萝科植物,是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其对环境是否污染非常敏感,长着很多树胡子的地方,表明那里的空气是非常纯净的,没有任何污染的。一旦空气污染了,树胡子是不会长出来的。看着这些似曾相识的根须,想起曾经在非洲肯尼亚山公园见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经过沙棘岛、天边牧场之后,进入一片原始森林。原生态无污染无开发,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去年在额济纳看到的怪树林。再往里走,上到山顶,就是中印的麦克马洪线,是1935年英国伪造的英属印度与中国的边界,这是1914年西姆拉会议由英方代表威廉·亨利·麦克马洪(Henry McMahon)命名的,其依据英国探险家为英属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中国的边界,表示单方面的侵占企图。英国政府迟迟未敢公布,直至1936年,非法的麦线才开始出现于英属印度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原始森林地面苔藓也很茂盛。望着树林里像铺了一层厚厚地毯的苔藓,感觉有些神秘,它们品种很多,只有把它们拍摄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南伊沟,我们直接开车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半山腰的索松村,入住索松隐世山居民宿酒店,打开房间的窗户和餐厅窗外都能看到著名的神山南迦巴瓦峰雪山,那景观真让人陶醉。我躺在床上有点像躺在船上的感觉,有飘飘摇摇的感觉。当天吃了一次“高原安”,晚上又吃了一次蓝养片。当然也服食了安定片才睡觉。当晚不敢冲凉,只用热水洗洗脚。当晚我用自己带来的血氧仪测量自己的血氧饱和度有87%。就知道这个海拔提升高度是身体的极限,只要休息好还是可以适应的。如果飞拉萨可能当晚就要倒下。第二天自测血氧饱和度已经上升到97%,信心大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1日早上,我们到桑珠家里拜访并在他家吃早餐,他是藏族小伙儿,他的家就住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尼叮村,他妈妈一大早为我们煮了鸡蛋、青稞饼和酥油茶早餐,我们一行人都喜欢吃青稞饼和喝那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听说酥油茶可以抗高反,后来的旅程中我就常喝它。在早餐期间正好遇到雨夹雪天气,出门后满山覆盖雪花,犹如进入童话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为天气还没好,桑珠又带领我们走访了另一藏民家。这是没有预先安排的,我们突然拜访,他们热情款待。无意中发现主人衣服佩戴党徽,而且非常自豪地让我拍照。厅堂挂着习主席的画像。他妻子立马用搅拌机打酥油茶煮熟请我们喝。他们家还养了不少牛和鸡,还办起了民宿。她们说感谢党中央的扶贫政策,让藏民过上好日子。一路旅游,我都发现藏民的房子都是独家独院很漂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很可惜,当我们离开的第二天,听到那边有一个塌方造成了堰塞湖,为保安全,他们家也要撤离到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旅游回来写完这篇游记,刚才问桑珠了解,他们村子还在封闭,堰塞湖问题还没解决。上天给予他们最美的天地,也留给他们突然而来的危险啊!真诚地希望他们家和村庄都没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一天,桑珠带我们游览大峡谷,沿着峡谷打算开到峡谷里最后一个村落。因为这里的自然灾害还是很多的,途中我们看到去年灾害冲毁的桥梁。我们一直走,走到汽车不通行为止才掉头回来。还是未能到达最后一个村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我们在米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里就看到两个大拐弯。一般旅行团或者自驾游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一个大拐弯(米林派镇的),而我们因为桑珠本地人的熟悉带领,看到两个大拐弯,真是幸运。其实,整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90%以上在墨脱县那边,米林县这里的大峡谷只占10%,而开放旅游区的就更短了。目前,从米林派镇至墨脱的公路也在修建。而墨脱那个果果塘大拐弯我们也计划进墨脱去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大拐弯处是过了断桥后还开了很远的路才看到的,在那里就只有我们几个人,犹如承包了景点一样。这里一般游客是不会到达的,路况确实有点危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几张照片是在大峡谷里的南迦巴瓦峰观景台拍摄。因为下着雨夹雪,肯定无法看到南迦巴瓦峰的面目,就拍拍周边的村落和景色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就这样沿着峡谷边走边玩边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来到一个叫“爱情广场”的地方,里面有一颗千年古桑树,树前面的小舞台上,有些游客在跟着当地人跳舞,桑珠说他母亲有时也会来这里跳舞。我也忍不住上去跟着轻轻舞起来,不敢激动更不敢大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天开始放晴,桑珠带我们去一个连当地人都不熟悉的神秘地方。他把车开到索松村下面的雅鲁藏布江边,我们跨过和翻越很多石头,最后爬上一块大石头上静静地等待南迦巴瓦峰的接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在这块石头上呆了2小时,在此学习了“流光快门”中的“丝绢流水”功能的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拍了一段“延时摄影”功能的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四点,我们回到酒店,南迦巴瓦峰的主峰有一个多小时露出真脸,让我们一睹他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2日,在索松村住了两晚后离开大峡谷向着波密方向走。中途经过佛掌沙堆,又在此玩了一会儿才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沙堆旁,遇见一只很温顺的狗狗,平时我很怕狗的,但它很特别,很温和,不怎么活动,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路走走停停,遇到美景就停下来拍摄。感觉路边美景远远胜过专门景点。我们在拍美景的时候,自己也成为别人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一些村庄和雅妮国家湿地公园,又下车拍摄,这里有很多很多大大的蚊子,必须把人包裹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林芝米林县(大峡谷在米林县)去波密县,中途要翻越色季拉山口,车子在慢慢爬坡,海拔也在上升。从满眼绿色走到白雪皑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西藏林芝市东部与中西部的分界带,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318南线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是去波密的必经之路。我们经过色季拉山口时有些堵车。整整花了两小时才通过。因为回程还要经过,我们决定去程不下车,保持实力。希望回程能在观景台走走,观南迦巴瓦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色季拉山口后就到了鲁朗林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车子行驶在鲁朗林海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鲁朗林海后就到了鲁朗小镇和鲁朗一些村落。鲁朗有西藏的瑞士之美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午就在鲁朗镇吃了正宗的鲁朗石锅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过完鲁朗小镇之后不远,就到了通麦。从通麦镇到排龙乡的14公里路段号称“通麦天险”,这曾经是川藏公路最险的一段路,号称“ 亚洲第二大泥石流多发地带”,路两旁高山滚石难以预料,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加之路窄导致错车的空间极小,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从波密到鲁朗镇之间不足20公里长的路程,以前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左右。但如今,通麦特大桥、迫龙沟特大桥在内的“五隧两桥”已经竣工,这是国家总投资15亿元建设的新“通麦天险”路段,也成为了西藏公路交通不断发展的见证。我在通麦特大桥观景台也拍摄了三座不同时期的通麦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通麦特大桥之后,在进入波密之前,路边就经过古乡湖。正好是晚霞光线最佳时机,立即把第二天的安排提前实行。在古乡湖玩到天黑(这里晚上8点才天黑),看到湖中的枯树,让我想起非洲的纳瓦沙湖,当然古乡湖比较袖珍秀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2、23号住在波密镇。本来我们预订了连续三晚波密镇住宿的,由于进入墨脱县的扎墨公路实行双号进入单号放出的单向通行政策。所以改为住两晚。把第三晚的房间退掉,往后的日子都是没有事先预订的了,走到哪里再网上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3号,我们进入波密倾多镇桃花沟玩了一整天。这是进入桃花沟不算远的村子,还有一些晨光,每人5元钱进入参观。我在微信发了一组照片,很有文采的刘姐马上回复一首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悠悠白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皑皑雪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云雾缭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树影婆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片仙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似梦幻一般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一定是个世外桃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又走到另外一个村子,满地油菜花开了,又是每人5元钱进入玩了一把。真是没想到在林芝能偶遇油菜花。旁边绿色的田野是青稞,黄绿组成的地面、田边一颗桃花和远处雪山,组合成一幅春色满园图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桃花沟,越往深处走,桃花越漂亮。中午时分,警察告知如果现在不离开,就要到下午四点才能离开,桃花沟将封闭四个小时。我们本来就打算玩一天的,所以,不离开。在倾多镇吃过午饭继续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里面的村落游客少,桃花更漂亮,走到断桥处的桃花,更能体现桃花温柔中带有那种野性美。这是林芝桃花特有的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一直走到倾多镇桃花沟最后一个村落,熠熠生辉的雪峰之下,鲜活的生命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措手不及,却又不得不为之倾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完整条桃花沟,车子才回头,到了封闭区,知道封闭区仍未开通。我们已经看不见有其他任何车辆了,守护在那里的警察请示上级后让我们稍等,后来派了一辆警车全程为我们开路。第一次享受了警车开路的通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波密是西藏的冰川之乡。晚饭后漫步波密县街头,还偶遇拍到了日照金山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20px;">嘎隆拉山位于墨脱与波密交界地带,是南面印度洋暖水气和北面青藏高原高寒水气的交锋带,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当地人称之为神山,平均海拔4800米。也是驾车进入素有“高原孤岛”之称墨脱县的必经高山,也是举国闻名扎墨公路的天险严重路段。目前只有</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扎墨公路进入墨脱,全长117.2公里,是中国最难修建的公路,修建了40年,仍被各种地质灾害不断破坏。详细看了地图,还有两条公路一直在修。只有到过墨脱,才知道为什么这里是最后的莲花秘境?也才明白为什么这里是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城。更明白当前国家为什么不轻易说收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地区。墨脱县城只有海拔1200米,在西藏这样的地方,竟然看到很多芭蕉,还有有热带雨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曾经找过一些地接社,不肯接受我计划中的墨脱。很庆幸遇到藏族小伙桑珠,他经常带客人出入墨脱。当时我朋友与桑珠电话,也让我与桑珠第一次通话的时候,他就在墨脱带客人,是他让我坚定了要去墨脱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4号早上我们离开波密,很快就驶入扎墨公路。沿着盘山公路上到冰川景区,很快就到了嘎隆山隧道。刚进入隧道时,还看到隧道里有冰雪,有好的车子和技术才是最重要的。过完隧道就开始盘山下降公路。一直到墨脱县城共有五道停车检查关口。首先是买门票、接着是查门票,还有查边防证(幸好我们都在深圳办好了边防证)等等。这117.2公里走了6个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2点,我们到达县城,立即找住宿的地方,之前在网上已经无法预订。我们一家一家宾馆的前台询问,问了几家都客满。当时看到一家洗脚屋,已经准备如果找不到住宿就去洗脚屋过一夜吧!最后终于找了一家还有一间四人房一间三人房,我们马上包下办理入住。接着吃饭,饭后立即开车12公里去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果果塘大拐弯。在这个果果塘大拐弯的小岛处是一个茶园,茶园上种植出一幅中国地图,北京的位置正好建有一个小亭子。其实,在此往前走十多公里就已经是中印管辖分界区了。墨脱县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果果塘大拐弯回来,立即游览县城,这是一个相当漂亮的县城。它完全是一座新城。而在车上看到雅鲁藏布江峡谷对岸一个村镇也是相当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走到莲花广场,也情不自禁地跳起来。传说莲花生大师在西藏弘法期间,骑天马游历白马岗,发现此地,四周环山,沟壑纵横,北高南低,犹如盛开的莲花。根据地形命名“白玛岗”,莲花生大师说,世上有隐秘胜境16处,最大之处为白玛岗,故有“白隅白马岗”即隐秘的莲花胜地之说法。所以,墨脱现在有一个莲花广场。来到墨脱,会感觉这里是西藏的西双版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5日,我们从墨脱回波密,一路上云雾缭绕。墨脱县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结构复杂,垂直带谱明显,在4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从高山寒带植物到热带植物几乎都能生长,原始森林类型众多,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等。生长着樟木、楠木、乌木、铁木、红豆杉和桫椤等80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1982年,中国开始对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带的八个垂直自然带谱进行重点保护。在墨脱自然保护区内,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种,有孟加拉虎、羚羊、长尾灰叶猴、大犀鸟等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千余种昆虫。其中孟加拉虎在中国境内是仅有的种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我们墨脱回程时的路况。虽然只能单向行车,但大部分是柏油路,与我多年前去不丹旅游的路况相比要好得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5日回程还是原路返回单向行驶。同样过了五个关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最后一个关卡,司机下去办手续。我也下车到地面拍视频,刚拍完360度视频,脚下一滑,在此摔了一大跤,整个人趴在雪地上写了一个大字。好在雪够厚无大碍,没有影响后面的行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墨脱回程时的冰雪之路。走在扎墨公路上,这117.2公里让人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气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过完隧道还是一片冰雪世界,而此时正在下大雪。我们一直想再订回波密县里2晚的酒店,网络预订已经完全没有。而然乌镇那边住宿也订不到。这次不敢像墨脱那样一家家寻找了。只好把计划玩然乌湖、来古冰川以及米堆冰川的计划取消。直接网上订回到林芝市住宿的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波密回林芝,又一次经过色季拉山口,这一次我们停车在观景台观南迦巴瓦峰,正在观景台观景时,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赶紧来张合影,拍到雪花飘落的画面。我们也不敢在此久留,买了几杯酥油茶喝暖暖身子就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次过色季拉山口很顺利,没有堵车。傍晚时分来到嘎啦桃花村,这里是林芝桃花节开幕式的主会场。趁天黑前,赶紧进入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的桃花全都在盛放期,整个山坡都是桃花和柳树,我一层层梯田式地往上走,最后发现最高处有一个观景亭,还是艰难地一步步爬上去,看到最美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观景亭上看满山坡的桃花红了柳树绿了,真正的桃红柳绿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嘎啦村的桃花开满坡,来到这里就明白桃花节为何选这里作为开幕式,为何收门票了。如果来林芝赏桃花一定不能错过嘎啦村桃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桃花盛开的地方,总要为自己留个影,留下一个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6日早上,我们从林芝到“巴松措”。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湖面海拔3480米。也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圣湖。它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今有幸一睹风采,平静的绿湖水真如一块绿宝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巴松措有一个湖心岛,我们坐着景区车来到湖心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湖心岛上有一座寺庙叫“措宗寺”,是供奉莲花生大师的。我沿着寺庙四周走走,不仅观赏碧绿的湖水,更享受这里的一片历史悠久的古树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到有水上活动,但很少有人参与。看着碧绿干净的湖面,我感觉还是不要参与水上活动为好,不要去污染或去打扰那天然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我们离开巴松措,开车前往山南市的加查县。路上我们四个大妈也有两位参与驾驶。一尝西藏开车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去加查县的一路上,风光美极了。喜马拉雅山大地构造单元之陷凹地带,地貌区域为藏南谷地。地貌区划为喜玛拉雅高山亚区多河流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全县平均海拔约4000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海拔在3100米-3500米之间,县城所在地海拔为3240米。3月26号晚上入住加查县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7日,继续在山南市内行走。山南市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当中神猴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约在四、五万年以前,雅砻一带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先民们在鸟兽群集、果木丛生的雅砻河谷过着以树叶为衣、野果为食的群居采集生活。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学会了制作弓箭、石器等工具,学会了饲养牦牛等动物和种植青稞等作物。今泽当镇附近萨热村的一块土地“索当”,是传说中西藏的第一块农田。山南市的一个著名神秘的景点“拉姆拉措”,因我们没有做好攻略,不知道此时是封山期(海拔5000米以上湖面都是冰封期),到了山门口才知道不能上山。于是我们就驱车去桑耶寺。一路上看到不少猴子,还看见了美丽的耿赤雪山。那里附近还有天葬台。询问普通藏民目前依然是采取天葬方式,他们认为让自己身体回馈大自然,养活另一种“秃鹫鸟”也是一种奉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沿途还看到一些大型工程,将来在西藏旅游会更加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7日下午,参观桑耶寺。桑耶寺的全名是“贝扎玛桑耶敏久伦吉白祖拉康”,藏文含义为“吉祥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神殿”。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桑耶寺以金大殿(乌孜仁松拉康)为主体(图2)。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今有幸绕转桑耶寺一圈和参观金大殿。我怀着敬畏之心,在这高原地方一步一步登上开放给游客的最高层。因为进入任何寺庙的大殿都是不能拍摄,我只能拍摄一下外观。在参观桑耶寺的时候,也因为海拔有所提升,脚步很重,尤其爬上金大殿的脚步,每一步都是艰难的,其实也是缺氧的感觉,只有爬到最高层与外面是网状通风墙,就感觉有了新鲜空气,呼吸马上舒服,后来干脆不带口罩,呼吸就回复正常。这过程中我服食了蓝氧片和丹心滴丸。离开桑耶寺后直接驱车前往贡嘎县城入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8日早上,我们离开贡嘎县城,前往有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羊卓雍措的湖面海拔有4441米,它很多美丽的传说。它有21个岛屿,有些大的岛屿还有藏民居住。羊卓雍措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它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喇嘛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措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这是大晴天上午羊卓雍措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沿着湖边公路向湖的西岸驶去,沿途一边观赏湖面,一边观赏路边的村落和牛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午,到达卡若拉冰川,它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和日喀则市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 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东部源头。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这是西藏离公路最近的冰川,只有300米。我们就在路边的观景台观赏卡若拉冰川和照相。观景台的海拔是5027米。由于先后有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曾在此拍摄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气大增,因此,很多旅行者都会在这里观赏冰川的壮观,赞叹大自然的魅力。但很可惜的是,由于《红河谷》拍摄时为了制造出真实的雪崩的情境,利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游人可以在游览时清晰地看见。而卡若拉冰川作为著名的古冰川之一,这个缺口再也不会被补上。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卡若拉冰川的雪线每年都会上移很大的一段距离。卡若拉冰川若干年后是否还会存在是让人十分忧心的一个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我们离开卡若拉冰川,原路返回羊卓雍措湖边公路,观赏下午湖面颜色。两次进入游览区,看到不同颜色的湖面。之后驱车前往西藏首府拉萨市。我们选择入住拉萨市布达拉宫后花园——宗角禄康公园对面的维也纳国际酒店。并在此入住四个晚上。考虑这一天基本都是在高海拔区域活动,早上我就服食了高原安和蓝氧片,也带了两大瓶葡萄糖水,在冰川地方又服食了一次蓝氧片。晚上到了拉萨,海拔回落到3650米,当晚也不敢洗澡,只是热水洗脚。15天的行程,只有林芝的第一天和拉萨的第一天不敢洗澡,其余的每天都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8号晚上入住酒店后,才知道第二天的布达拉宫门票已经满额无法预约,每天只能早晨6~7点上网预约第二天的门票。于是,我们调好29日早上06:30时的闹钟。结果是我们每人都预订了30号早上10点的进入门票。那29号我们上午就绕着布达拉宫转了一圈,也拍摄了不少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9号早上,首次来到布达拉宫前面,面对如此宏伟的宫殿,自然要留影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29日中午13时,我们约了桑珠介绍的当地导游卓玛,她带领我们游览大昭寺、小昭寺和八廓街。我们提前到达,在八廓街溜达,溜达累了就找个当地人的小茶馆,喝上一壶酥油茶,西藏的酥油茶基本是按壶卖的(大约1公升),而不是按杯卖。13时准时在小昭寺门口与导游见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先参观小昭寺,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联姻,相传文成公主离开长安入藏时带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行至在小昭寺位置时,木车陷入沙地中。公主通过历算,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这座寺庙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大门朝着长安的方向。所以,小昭寺有藏、汉的建筑特点。而这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目前供奉于大昭寺内。而小昭寺也曾经供奉一尊尼泊尔尺尊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联姻时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其真品却在文革中被破坏了,真是可惜啊!至于为什么大昭寺和小昭寺互换供奉释迦牟尼等身像,只有各种传说。世上只有三尊释迦牟尼佛祖的等身像,还有一尊是25岁等身像被供奉在佛祖成道的菩提树旁菩提迦耶大塔之中,因远在印度,中国众生更难以见得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完小昭寺后就步行走到大昭寺。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因为大昭寺是颂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而建,它的大门朝向尼泊尔方向。所以,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也有观点认为早在9世纪时已改称大昭寺。清朝时,大昭寺曾被称为“伊克昭庙”。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的说法,也有不到大昭寺等于没来过拉萨的说法。不管怎么说,大昭寺内供奉着世界唯一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这是世界珍品。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大昭寺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也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从这样转经仪式中就可以看出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酒店每天都免费派导游带领住客夜游布达拉宫广场,导游带上一块反光板,教我们如何拍摄倒影。这样的好事当然要参加,当天早上自己绕了一圈,下午又去了大小昭寺和八廓街。晚上又跟着导游绕一圈,第一天在拉萨,就在街头走路超过2万步,这是零海拔的地方都少有的步数。当天确实有点累,但已经没有高反感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月30日早上,按照购票要求,我们提前一个小时,9点钟开始在布达拉宫东门前排队进入。卓玛导游也提前来到,先进入第一道安检门,卓玛先介绍哪部分是最早的唐朝建筑,白宫为政府机构,红宫为宗教宫殿,珍宝馆等等。让我们知道布达拉宫是经历了历代扩建,目前是清朝扩建后的宫殿。她一路介绍每一座房子的曾经用途。比如图6曾经是一所学校,图1可以看到宫殿的建筑材料,图8是窗户,从窗户就能看到宫殿的墙体厚度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正好走上顶层,进入正在宫殿不准拍摄之前,看见工人们正在维修地面,拍录下来,工作如舞蹈,这样夯实出来的地面很像水磨石地板。布达拉宫的墙面每年都有维修,白墙维修是用牛奶加蜂蜜等材料泼发,而红色也是用天然的材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一是游客经过的唯一洗手间门口,如果没有做好攻略的,不知道这男女厕分界处中间摆放的是古代真正的茅厕图2。我走到顶层首先去找它,环视一周总能找到它。图4中红黄色宫殿就是最早唐朝时留下的部分,其它部分都是后面各个朝代扩建而成。图5是拴马桩,图6是宫殿通风口,图7是两只鼓,这鼓不能随便敲响,这鼓敲响后全城都能听到,敲响就代表全城要戒严了。图3是我和卓玛的合影,她的导游资历和水平都是一流的,她过去多数带外国游客团,也参与我国考古学家的团队来布达拉宫考察的导游。如果再来拉萨参观布达拉宫,我一定再找卓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拉萨,经常看到虔诚的佛教信徒在转经和行佛教的大拜礼。这次西藏行,知道在4000多年前,西藏人是信苯教的,有一些神山是属于苯教神山,苯教的转经方向刚好与佛教相反,是逆时针行走。是因为印度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带来了佛教。后来佛教不断扩大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成为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虽然藏传佛教里也还有各种教派,但藏传佛教逐步同化了原有部分苯教。让苯教逐步佛教化。而来到西藏,也感受到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一些区别,甚至一些术语的翻译都有差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布达拉宫广场东南面的小湖,也是拍倒影的最佳地方。如果没有道具,湖面经常有些鸟儿在游动,水面不平静,难以拍出好的倒影图。当然,我也没有这些道具。很多来过布达拉宫广场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小湖,甚至问当地的清洁工都不知道。好在我之前做了攻略,我也有足够时间,又在广场用地图导航寻找,终于让我找到了。后来晚上又跟着酒店导游来了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来没有打算拍藏服照片的,因为我怕冷到感冒,在高原感冒就麻烦了。因酒店有免费送五张藏服数字照片,看着行程有时间,且同行朋友上妆更衣后漂亮极了,我还是没忍住诱惑,也一起拍了几张,我选择了四张个人加一张集体的照片。好在我们相约是下午三点钟到达布达拉宫广场门店,在太阳最猛烈的时间点拍摄,穿好藏服后还套上羽绒服行走,只在拍摄时脱下羽绒服一阵子,所以,不会有人冷感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专业摄影师的拍摄和修图就是不一样,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妈拍得如此唯美,我唯有选择她来纪念西藏之行的美篇封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名称是宗角禄康公园。它位于布达拉宫东北侧山脚下。17世纪布达拉宫扩建中,在此地大量取土,故积水而成湖,该湖就成为布达拉宫的后花园。该公园正好在我们所住酒店对面,很喜欢这个公园,这里是拍摄布达拉宫的侧面和后面的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次进入宗角禄康公园时,看见很多当地市民在此锻炼身体和跳广场舞或跳藏族舞,还拍到彩虹。在此公园可以看到当地人生活的面貌,因为游客往往只是匆匆而过,只有本地人可以不怕高反,做如此大的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傍晚在宗角禄康公园湖边拍到的各种飞鸟。我不懂它们叫什么鸟,但很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来计划中没有纳木措行程,一来知道纳木措是在冰封期,二来之前不知道自己能否去到海拔如此高的地方。看着然乌湖和来古冰川计划落空多出一天时间,也因为走过羊卓雍措和卡拉奇冰川的经历,让我勇敢地决定多出的一天去纳木措一天游。早上六点司机来到酒店接,全程200多公里,从拉萨到当雄段基本走的高速路,到了当雄转为普通公路,不到九点已经到了纳木措公园大门,当然,要到核心景点还有五十多公里并且要经过海拔5190米高的那根拉山口。在大门被拦住了,原因是山上下大雪封路,我过去与民警聊天,预计何时可以通行?他说要等山上雪化了才行,我问他按照你的经验估算今天能开吗?或者何时能开?他告诉我,如果不再下雪,也许要等到下午2点。有了他的说法,我有信心了,看着不少车辆回撤了,我坚持等。我们只好在门口玩手机拍照。太冷了又进入旁边的一个小店喝酥油茶吃饺子,中午又回到小店吃碗面条。时间来到下午2:04时,大门准时放行。这足足在门口等了5个多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纳木措公园大门旁边的小店,在此喝酥油茶和吃饺子和面条,吃了两顿耗了5个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放行进入公园,还要行驶50多公里山路才能到达核心景区湖边。途中要翻越那根拉山口,当车行到那根拉山口停下来,我下车并拍摄,站在那根拉山口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纳木措那白色冰封的湖面。回程也是原路返回翻越那根拉山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那根拉山口,石头上写明海拔5190米,马上请别人帮我拍摄一张留念。在进藏之前,我万万没想到自己可以不用吃药不用吸氧站上这个高度。(当天,我服食两次高原安,三次蓝氧片,两大瓶保温瓶的葡萄糖开水,在海拔高的路上一直含着参片。晚上回到拉萨也没有高反和不适,照样洗澡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翻过那根拉山口再往前走不远,就会遇到一些分岔路,一定要看清路牌,我们这个包车司机仅凭印象开车,到了那里却走错路,是我们发现并肯定他走错路才肯回头。如果购票是纳木措的圣象天门,就是湖的另一边,还需要另外买票。但如果去圣象天门则时间不够,要两日游,不合适我们。所以,我们一日游只能选择扎西半岛。我们是网上购票(门票+景区观光车),这应该就是扎西半岛的门票加观光车。是我们自己沿途搜索到这个游客服务中心,才让司机停车进入。之后坐上景区观光车,一路看见一群群牛羊,如果夏天来此地,会感觉像草原一样美。30分钟的观光车才到湖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纳木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1920多平方公里。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0分钟观光车下车后走大约400米才到湖边,白茫茫的冰湖加上远处的雪山,如果不带上墨镜都担心会雪盲。这是另一种纯洁之美,既然来到冰湖,就好好观赏冰湖吧!夏天的纳木措应该是蓝天白云和雪山蓝湖的辉映,可以想象出有多美。希望有机会再来观此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是15:30时下车,在湖边待到17:30时的返程观光车(最后一班车是18时),整整两个小时在冰湖面上玩耍,因为湖面的冰也在开始融化,有管理员在警戒游客不能超越。拍了不少人在冰湖面上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姑嫂两人同行前往纳木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部分时间在拍冰的各种自然形态,大自然是天然的雕琢师。每一块冰都是独一无二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靠近岸边的水相对脏一些,当它们结成冰块时,就看得更加清楚了。本以为可以寻找蓝冰,一直没有看到。后来在回程观光车上听到游客说在远一些的地方的岸边可以看到。只能叹息自己不知道,也没有时间和力气走过去。如果不是在山门前停留耽误了五个多小时,我就有足够时间找到蓝冰拍摄了。18时回到景点服务区,继续包车回到酒店已经21:30时,正好赶上酒店送吃的宵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4月1日,我们一行四位大妈在09:00时坐上拉萨至西宁的火车。选择这种方式和这班车离开西藏,一是希望看到我们没有走过的西藏和青海。二是这样反向走青藏铁路,出现高反的概率很低。我们正好四人包了一个软卧车厢,车厢内有弥漫供氧,全程没有特别的明显的高反。我们一直带在身边的六罐氧气送给了最后送我们上火车的司机师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隔着玻璃拍到念青唐古拉山群峰,这是当雄县至那曲之间的一段,两边都是白雪皑皑的雪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窗外,群山起伏,牛羊成群,草地依然是黄色的,当草地成绿毯时,牛羊就欢乐了,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午,餐车开了,我们也到餐车享用美食。借用餐桌上摆放的小花做前景拍摄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铁路从那曲市到安多县经过错那湖,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4800米),唐古拉山山脉南部河溪均汇入错那湖后流入怒江。因此错那湖也是怒江的源头。此时的错那湖也在冰封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安多站再走一段就到了青藏铁路的最高山脉唐古拉山脉。下午15时多,列车经过唐古拉山脉,列车没有停留唐古拉站,没有拍到站牌。这是青藏线的海拔最高的地方。此时有少少高反的感觉,但不明显。只是看到有个别乘客在吸氧,才感觉自己也有一些反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唐古拉山不远,往前走就遇见一些还在冰封期的五颜六色的布曲冰河流,太美了!它了结了我在纳木措没有看到拍到蓝冰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大约18时,列车经过沱沱河站后就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在后面的两个小时里,我拍到一些野生动物,有说是野马,也有说是野驴的,也许两种都有。看到了藏羚羊我却拍不到。动物总有保护色。我的近视眼镜在旅游途中摔坏了,裸眼总看不清动物,全靠身边朋友说这里一群那里一群,我赶紧手机搜索拉近才拍到,更多的是因列车的飞奔而错过了。野生动物有单个的,也有团队的。晚上20时候基本就拍不到了,就算眼睛看到也拍不到了。而此时反而是动物最多的时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晚上20点之后,最后看看青藏铁路的落日。看完落日就准备睡觉了。此时已经在青海省范围,前方还有格尔木站和德令哈站会停站之后,就直接到西宁站了。虽然整个青藏线设有85个车站,但客车停站的不算多。半夜列车停在铁路上一段时间,让乘客很安静地休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早上06:30时,列车准时到达西宁站。因为我们买了中午西宁飞深圳的机票,西宁只是中转点。出了火车站打的士到机场。过去一直未踏足青藏高原,这次也是第一次到了青海首府西宁。一路上下着小雪,路边树木也是银装素裹,心里在谋划着下一程的甘青大环线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午12:15时,飞机起飞,我紧紧叮嘱窗外大地,想从空中多看几眼青海大地,更期望看到青海湖、茶卡盐湖等等。可惜天气不给力,只拍到朦胧的小绿湖,不知道是否为青海湖?下午15:30时,飞机降落深圳机场。完美地完成了一次灵魂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西藏15天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后,总结一下如何克服高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要有合适的准备,我带好了各种药物(感冒药、必理痛、头痛散、救心丹、丹心滴丸、陪他洛克、黄连素、葡萄糖粉等等,保健品有高原安、蓝氧片等),还提前让司机买好氧气罐,打有准备之战。粮草先行,心里才踏实。进藏后就可以放宽心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海拔高度由低至高逐级适应,我们这次在林芝一周大家都适应了才往高处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一定要慢行,行动尽量缓慢。把景点时间安排充裕才可以缓慢行动。必要时立即服食缓解症状的保健品或者对症的药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感觉酥油茶是很好的抗高反能量茶,每次喝了它都感觉身体增加了能量。保温杯常备葡萄糖水当开水喝也是随时增加能量的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住宿尽量安排在低海拔地方,有好的睡眠和休息好才能抵抗高反。另外,在没有供氧的密封酒店,打开窗户睡觉,让新鲜空气进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6.要注意保暖,高原地方温差很大,不要冷到感冒。司机桑珠小伙见面就提醒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带上帽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观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