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上演现实版的《苦菜花》

鹊华秋色

<p class="ql-block">  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一部经典抗战故事片曾轰动了大江南北,至今电影中那悦耳的歌声和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在那个年代的同龄人中仍记忆犹新,这部电影叫《苦菜花》,它取材于著名作家冯德英的同名小说,这也是冯老先生的代表作“三花”姊妹篇之一。“苦菜花开满地儿黄,乌云当头遮太阳,鬼子汉奸似虎狼,受苦人何时得解放……苦菜花开香又香,朵朵鲜花迎太阳,受苦人拿起枪闹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这首脍炙人口的《苦菜花开》主题曲,生动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位伟大的母亲冯大娘,在目睹亲人为保护八路军兵工厂流血牺牲后,面对凶残的敌人,坚贞不屈,从一个善良、忠厚、胆小怕事的朴实农民,转变为坚强的战士,勇敢地与日寇进行斗争,最后全家走上抗日战场的英雄事迹。小说的原型取材于胶东半岛王官庄,但是许多英雄的故事都不是偶然的和独有的,抗日战争时期,在莱芜有一个村庄就曾发生过和电影《苦菜花》情节几乎完全相同的英雄故事,以致于冯德英老人听说这个故事后,欣然为这个村建立的抗战纪念馆题写下馆名,这个村庄名叫南峪,今属莱芜区苗山镇,和电影中冯大娘一样的英雄母亲叫张再兰。</p><p class="ql-block"> 南峪村地处博山、莱芜交界地带的一条山峪里,这个村三面环山,只有北面一个峪口,地形隐密,且群众基础好,很早就有党的活动,1939年至1942年,泰山军分区和泰山区行署、《泰山时报》社常在这一带活动,1940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郝峪兵工厂一部迁至该村,建起南峪兵工厂,有工人30人,主要制造手榴弹、地雷、枪榴弹等,期间,屡次遭敌破坏,村民为保护兵工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至1942年底,兵工厂已不能恢复生产,1943年2月迁至蒙阴县金钱官庄。</p><p class="ql-block"> 和电影《苦菜花》中的情节一样。为摧毁南峪兵工厂,日军从1940年夏天开始,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后对南峪村进行大“扫荡”13次之多,最令人震惊的一次惨案发生在1941年元旦。当时,我泰山专署机关和兵工厂同驻南峪的消息被叛徒告密给北博山据点的敌人,这天拂晓,日伪军突然兵分多路合围南峪村。泰山专署机关和兵工厂早有准备,事先得到日军据点增兵,有出动扫荡企图的情报,为安全起见,专署机关和兵工厂于12月31日夜间立即转移,该村村民也大都随之转移到村外,但由于日军是从外围包抄,把沿途抓来的一批农民看押在南峪东岭,东南路日军从望鲁山庙子岭下的山沟里搜出藏在那里的200多名村民,押到村东的河滩。李世增的老母因病藏在望鲁山的一个堰屋里被日军发现后刺死;李世久因耳聋藏在岭下一道山沟里,日军抓住他以后,大声问他,他毫无反应,几个日本兵把他按倒在地,用石头砸得他脑浆迸裂而死。日军在村东河滩里逐个审问被抓来的农民,问兵工厂在哪里?谁是共产党?谁是民兵?日军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在盘问到当时的村支书李法林时,为了保护无辜群众,不致使秘密泄露,李法林从容不迫地说“你们不用煞费苦心了,这些秘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就是死也不会告诉你们的!”丧心病狂的日本兵拔出东洋刀,一刀砍掉了他的左臂,顿时鲜血喷涌,染红了他半个身子,李法林疼痛难忍浑身颤抖,大骂鬼子是畜生,日军一拥而上,乱刀刺向他的胸膛,李法林就这样慢慢倒在了血泊之中……接着,李汉林又被拖出人群,有人说他有麻风病,敌人一听举起刺刀捅开了他的肚子,肠子流了出来,现场惨不忍睹。气急败坏的敌人见问不出兵工厂的下落,就放火烧了村子,全村400多间房屋全部被烧光,70多岁的李玉税、李玉俊,因病躺在家里被活活烧死,60多岁的刘圣田拖着病身子爬到街上,被日军点着草把子扔在身上活活烧死。敌人一直折腾到太阳偏西,才鸣哨集合,在撤退中丧心病狂的日伪军又对沿途常庄、下周等村烧杀抢掠。这次惨案先后杀害村民11人,捕走120多人,烧毁房屋800多间,抢掠耕牛40头、羊300只。</p><p class="ql-block"> 英雄的母亲张再兰,就生活在这个著名的抗日模范村中,丈夫在抗日斗争中牺牲后,她毅然引导教育4个女儿参加八路军,只身带着小女儿投奔沂蒙山抗日根据地,举家走上抗日道路,《大众日报》曾三次报道她的事迹,她的五个女儿<span style="color:rgb(57, 57, 57); 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0, 250, 250);">被誉为“抗战五姐妹”。</span></p><p class="ql-block"> 张再兰的丈夫李元凯,是南峪村农民自卫团团长兼总教官,组织农民武装,带领民众,抗击日寇。同时,他还秘密担任我党地下交通员,常以作小商贩为掩护,为我党及八路军单线联系日占区博山。他利用贩盐和茶叶、油等作掩护,游走于博山和莱芜常庄之间,为八路军购买、运送武器和部队紧缺物资,以及我部队急需的医药用品。1940年春,他在泰山区肃托斗争中,被托派分子以“汉奸”名义含冤杀害。李元凯被害两个月后,经我党甄别为其平反,定为烈士。但为了保护博山这条秘密交通线,平反没有公开进行,负责传达平反指示的同志只向张再兰进行了秘密宣布。张再兰就这样背负“汉奸”丈夫的骂名,忍辱负重,继续为党工作,并向党组织提出请党接纳她本人和几个未成年的女儿都参加八路军,替她们父亲完成把日寇赶出中国的遗愿。得到党组织同意后,张再兰把女儿们叫到一起,告诉了她们党组织为父亲平反的消息,同时宣布:“为了继承你们父亲的遗志,完成他对党立下的誓言和承诺,我要把你们都交给共产党、八路军。”尔后,张再兰弃家抗日,以一斗谷子将老宅、薄田及全部家产出让干净,毅然让四个尚未成年的女儿参加了革命。除二女屏林继承父志,参加区上工作外,其它三个女儿均参加了八路军,当时,她们只有十一岁、十三岁、十五岁和十七岁。张再兰则带着只有三岁的小女儿,到沂蒙山区参加了八路军,她在部队负责粮站工作,曾多次被评为模范,事迹多次登上边区小报和《大众日报》,被誉为“八路军指导员妈妈”。1944年初春,这位英雄的母亲在带民夫向前线送干粮时,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葬于沂南高湖烈士陵园。1945年冬,按照她生前遗愿,经沂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霍士廉亲批,八路军派员从沂南县,村村接送,抬棺近三百里路,将其移送回故里,与丈夫李元凯合葬在他们共同战斗过、并深深热爱着的故土南峪村。</p><p class="ql-block"> 张再兰的丈夫李元凯牺牲以后,由于张再兰弃家抗日,后牺牲在支前工作中,因此,李元凯一直未能列入“肃托”平反的烈士名单中。直到2018年,李元凯的女儿们提出申请,才被重新认定为抗战烈士,这离李元凯含冤去世已过去了整整78个年头。张再兰的二女儿李屏林,十五岁参加革命,在“南峪元旦惨案”中,为抢救区委文件,被日本鬼子俘虏,为挽救同时被俘的七个妇女,挺身承认自己是共产党的干部,作为政治犯,受尽折磨,并由博山转押入青岛监狱,直至1947年青岛解放,她才被组织营救,出狱时已是奄奄一息,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四女儿李美兰于1945年10月加入八路军,后随部队进军东北,编入东野四十一军,1948年在牡丹江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不足十九岁。大女儿李美秀、三女儿李美林、五女儿李冰三姐妹也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很大贡献,退休后三姐妹还先后拿出200多万元帮助村里办纪念馆、建希望小学、修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如今,当年发生南峪惨案的那片山岭上依然是青松苍翠、挺拔伟岸。那片山脚下、那条河道旁、那棵千年流苏树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洁白的苦菜花一年一度迎风绽放,</span>岁岁年年素雅高洁,仿佛在向后人们无声诉说着这个小村庄里为革命牺牲的张再兰、李元凯、李法林、李美兰等十多位烈士的壮烈情怀,昭示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永远的信仰之歌!为宣传莱东抗日特别是南峪村的革命事迹、铭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06年,南峪村在原兵工厂旧址,建设了莱东抗战纪念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著名作家、小说《苦菜花》作者冯德英亲自题写馆名,退居二线的村支部书记李世清任义务讲解员。纪念馆开馆那天,张再兰的大女儿李美秀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纪念馆,当她看到家人的雕塑时,这位八旬老人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她激动地对老支书李世清说:“这个纪念馆建得好,我的姐妹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她们要是知道现在的和平环境,以及受到后人的敬仰,也能含笑九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