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语文,赛·生长

琳儿

<p>《文心雕龙》中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浮蹈,浮慧者见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p> <p>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阅读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点燃学生探究激情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一次的阅读教学比武更让我深刻感受到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的关键在于教师智慧导读,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导读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读的过程。</p> <p>这次是我有幸第三次参加教学比武活动,每一位老师们把微笑带进了课堂,把激情带进了课堂,把魅力带进了课堂。我总感慨孩子们真幸福,徜徉在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里,但也感觉我们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只能听,或者被动回答问题,实际上是教师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我的课也是如此,学生变得不是主动地学,而是被动的学。是否应该是设计大问题给学生,然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合作交流,互动生成,使学生在思考中、合作中、互动中、质疑中以及教师的引导中、追问中、提升中不断推进课堂的深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知识都得以生长。</p> <p>就如谢校长评讲我的课时所说,设计有问题,为何不开门见山,巧设写错课题的环节,将“军神”故意写成“军人”,让学生发现后再直接质疑“军人”和“军神”的称呼只是一字之差,但又有什么不同程度的意义?这样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不是更耐人探究吗?当时我茅塞顿开,真的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这堂课最大的问题啊!我确实是应该通过巧妙引导,帮助学生找准阅读切入点,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距离,迅速进入情境,从而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而引导贵在语言之妙,首先要言简意赅,其次要有明确目的,第三要富于激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进入引导情境,有的放矢地展开阅读探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盲目阅读变为自觉阅读,同时初步领略到了探究的乐趣。</p> <p>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一味模仿加工或复制粘贴,然而把最重要的东西忽略掉了——灵魂和生命力。其实自己的精彩不能复制,别人的精彩不能复制,教学的精彩在于生成。这次教学比武我在段惠玲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生”的力量——孩子们在段老师巧妙的引导下用依次罗列的关键词复述课文,将故事讲得不仅完整,而且绘声绘色,惊喜的是还融入了孩子们自己独特的味道。咦?学生竟不知不觉学会运用动词短语、副词、形容词搭配,同时做到有序流利且富有童趣地表达。我想这不就是课堂上最有效的行为,最精彩的生成吗?</p> <p>也正如睿智多学的欧艳老师所说,最美的课堂,是关注学生的课堂,是最具有生长力的课堂。这让我想起教育哲学博士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中写道:“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棵幼苗,让它不断壮大。”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啊!</p> <p>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如春蚕抽丝,夜雨润物,于绵长中求顿悟,于无形中达豁然。它一方面着力于知识的衔接和深化,更着力于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从而达到循循善诱,把学生带入阅读的佳境,进一步点燃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智慧火花,进一步促成孩子在品味语言文字中蓬勃生长……</p> <p>同时朗读文本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充满情感的朗读,宛如一曲动听的歌,飘入耳,留于心,难以忘怀,放飞希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学会品味优美的文字,体味作者的心灵,感悟文本闪烁着的美好思想。</p> <p>我市著名特级教师刘想艳老师评课时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忽然间记得送教下乡的那个夏天,空气里都弥漫着淡淡的幽雅的语文味……还记得“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的品读,还记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感悟,还记得对话文本,披文入情的感动……而这次比武我在刘超老师的《肥皂泡》一课听到了最动听舒心的朗读,唯美文字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仿佛听见童年纯真欢愉的声音。小小的文字,好似跳跃的音符,在不经意间,总能吟唱在心田。</p> <p>零零碎碎说了很多,逻辑性不强,一切皆有感而发。千言万语, 汇聚成一声声谢谢:</p><p>谢谢每一次精彩的呈现,</p><p>谢谢每一次学习的机会,</p><p>谢谢每一个默默付出的您,</p><p>谢谢这一切美好的遇见,</p><p>谢谢磨课,把平庸磨成优秀,把优秀磨成卓越;谢谢赛课,赛出潜在力,赛出创造力,赛出生长力。</p><p><br></p> <p>愿你,愿我,在这条磨练之路上一直保持着一颗热爱和探究的心,让孩子们度过一节节看得见生长力的语文课。追逐吧!小语人……</p>

学生

课堂

探究

阅读教学

谢谢

朗读

老师

教师

阅读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