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1年清明前后,踏青、祭祖的親友,纷纷从外地返回故乡,践行华夏民族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寄托思念和親情。会见朋友,联络感情,痛陈500余天来饱受新冠疫情肆虐的感慨。虽逢连日阴雨,但人们热情依然不减。</p><p> 4月3日《鸿渐风》的文友们,相聚在陆羽广场步行街。欠别重逢、万语千言,场面十分感人。</p><p> </p> <p> 此次雅居的14位,均为《鸿渐风》文友、作者,分别来自本埠和外地。大家相约西江,只为一解乡愁、共叙友情。</p> <p> 前排左起:童正祥 霜叶秋峦 杏黄</p><p> 一天一曲 兰若 飞鱼 蒋女士</p><p> 后排左起:小熬浆糊 張东初 陆羽金鱼</p><p> 碧云天 熊衍东 义河人家 </p> <p> 市作协主席、作家李国胜先生与《鸿渐风》总编辑小熬浆糊久别重逢,深情交谈。</p> <p> </p><p> 七律《咏怀》一首</p><p> 小熬浆糊 (旧作) </p><p> 能寄澄心即是家,满船诗酒笔生花.。</p><p> 举觞论道天思远,扪虱谈文藻釆华。</p><p> 书览三余弥足喜,语惊四座不须夸。</p><p> 于今又颂高唐赋,一叶扁舟到碧霞</p> <p> </p> <p> 渔薪中学老教师、资深撰稿人【一天一曲】女士与李国胜主席座谈。</p> <p> 熊衍东,作家、诗人,市作协副主席,先后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诗歌报》《长江文艺》等多家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千余篇、首,并获奖。</p> <p> 童正祥(左2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陆羽茶经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天门市陆羽研究会顾问、作家。在和碧云天先生親切交谈。</p> <p> 【义河人家】是天门市多种刊物的特邀编委,</p> <p> 《鸿渐风》编辑【飞魚】(左1)某高校教授【兰若】( 鸿渐风编辑 )(与萧新国先生合影留念。</p> <p> 張东初先生(左1),天门周刊特约记者,市作协会员。与《鸿渐风乡友群》群主【陆羽金魚】在一起。</p> <p> 萧兴国(左1 )和自由撰稿人【霜叶秋峦】先生合影留念。</p> <p> 熊衍东、与【碧云天】、童正祥在一起。</p> <p> 【碧云天】诗人、词作家,出版过多部著述。</p> <p> 張东初先生在座谈会上</p> <p> 义河人家-萧兴国先生</p> <p> 【霜叶秋峦】和【一天一曲】女士在座谈会上。</p> <p> 【飞鱼】女士,《鸿渐风》编辑。</p> <p>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p> <p>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絲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p> <p>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p> <p> 这是2017年11月《鸿渐风》成员在北环路谢先生餐厅相聚时拍摄的合影照。时光流逝,转眼已有3年半了。</p><p> 前排左起:纽浪客夫人 杏黄 老竞陵</p><p> 霜叶秋峦 君子陶陶</p><p> 后排左起。 雪梨子 义河人家 纽浪客。陆羽金鱼 小熬浆糊 刘之永 因荷藕然</p> <p> 本美篇编者网名:杏黄,自由撰稿人,多篇诗歌、散文和摄影在《鸿渐风》、《天门文艺》等媒体上发表。</p><p> 美篇最后2張对比合影照,由文友提供在此顺致谢意。</p><p> 特别感谢小熬浆糊总偏的修改指导。</p><p> 因时间仓促,本篇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更正。电话:133 6722 856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