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听说贺兰山下有个龙泉村,被誉为“第一村”,我没有去过。4月3号这一天,从石嘴山市大武口北武当山下来,已是傍晚六点。开车沿贺兰山下G110行驶,准备上乌玛高速回银川,看到公路旁标示牌龙泉村。于是,便去探探这个被誉为“贺兰山下第一村”的龙泉村。右转方向,一个规模宏伟的牌坊迎在前方,龙泉村三个大字被后方巍巍的贺兰山映衬,彰显出“贺兰山下第一村”的气魄。</p><p class="ql-block"> 驾车缓缓驶过牌坊进入内路道。时令已是清明,可这里的春色远不及南边,嫩叶桃花在庭院在树梢稀稀拉拉绽放,尽力为山村增添着秀色。静静的龙泉村,紧依贺兰山宽阔的胸膛,似乎在酣睡,如同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抱。我来的似乎不合季节。村民告诉我,龙泉村火爆的时候是“5.1”到“10.1”期间,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城里人携家带口来此,或爬山,或嬉水,或采摘,或烧烤,好不热闹。此时的我沿村走过,看到为数不多来此踏青的人已发动车子,准备回城。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漫步村落,寻找古老村庄的传说和故事,岂不是一件有趣的事。</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善良淳朴的人们讲述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贺兰山脚下,黄河岸边,住着一位人称杨老大的农夫,他为人诚恳老实,深受周围村民的喜爱,但苦于成亲多年一直无子,为此不知拜了多少观音求了多少神,终于得偿所愿晚年得子取名为山娃。杨老大对山娃非常疼爱,可是在山娃两岁多时却得了一种怪病,久治不愈,杨老大为此焦虑心急,后经当时北武当山一位道士的指点,服下九粒贺兰山枣子才得以痊愈。 山娃长大成人后,常听父亲念叨此事,便为报恩来到贺兰山下枣林边引水栽树、开荒种地,使得十里八村的百姓纷纷迁来此地定居,而原本的荒芜之地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像。有一天,黄海龙王的小女儿小龙女出海游玩,行至贺兰山脚下,被眼前秀美的山村所吸引,更被山娃造福百姓的义举所感动,心中不禁生出思慕之情。一日, 山娃去山中清淤引水,忽听有人大喊 “救命”,只见一女子被大蟒扑到,眼见就要被吞噬,他情急之下连忙挥锄向大蟒砍去。经过苦战,山娃终于救下女子, 问起缘由,知此女子姓柳名音,父母双亡,至此投亲。但亲人已去,无人可靠。 山娃见她泣不成声,只得收留。相处之中,两人渐生情义,便在众乡亲的见证簇拥下拜堂成亲……。此女子便是小龙女,她爱慕山娃,便自编自演了这一出戏,婚后两人生活非常幸福。但由于小龙女在凡间成婚违背天规,东海龙王得知后将其告向天庭,玉帝作出将小龙女囚禁永不得出宫的处罚。可东海龙王仍不善罢甘休,断雨三年,造成持续天旱,致使村里庄稼颗粒无收,村民流离失所。小龙女得知后深感愧疚,偷偷跑回黄海龙府,请求九位哥哥帮忙。九位龙子见到村中百姓的惨状,便从九个方向向村中引水,九股涓涓溪水汇聚成九眼山泉,解了天旱,村民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山娃自小龙女被抓回龙宫后因日夜思念小龙女过度,忧郁而亡。村民们为铭记山娃与小龙女的恩情,将“九泉村”改名为 “龙泉村”,并建庙将山娃的魂灵请入庙内奉为 “山水神”,让后世儿孙永记在心。现如今,龙泉村仍有九个泉眼存在,向人们见证并讲述着这段美丽动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个传说,被更多的人认可。相传明朝永乐年间,为守卫边防,一队士兵受命沿贺兰山修筑烽火台到此地,看到此处气候温暖,水草丰茂,非常适合人类生活居住,这队士兵退役返乡后,有几人携眷迁居于此,由于此处地下水资源丰富,九眼山泉水长流不息,故得名“九泉子”。这几户人家依泉而居,以半耕半牧方式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以董、张、常、刘四大姓氏为主的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 有记裁,龙泉村建造于清朝中期。不管怎么讲,从龙泉村的发展史来看,有着300多年以上的历史。从解放后“九泉子”更名九泉村,到2002年,将“九泉村”更名为“龙泉村”。目前,龙泉村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0亩,共有355户1164人。龙泉村紧依贺兰山,村内有9个天然泉眼四季涌流,独具“山、庄、田、泉”错落有致的田园神韵。土壤、泉水富含“硒锶”元素,村内“家家有果园、户户有古树”,产出的红枣、核桃、桑葚、蔬菜、粮食等富硒食品逐渐打开市场。龙泉村文化底蕴厚重,村内保留了明代长城、烽火台,古老的贺兰山岩画,汉代遗址等珍贵的历史古迹。龙泉村称得上是一个集历史遗迹、乡村民俗、塞北文化与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上龙泉旧有名。”龙泉村称得上“贺兰山下第一村”。待到仲夏,一定再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迎面遇见从院内走出的老爷爷,已是90岁高龄,身体硬朗,口齿清楚,他见证了龙泉村的发展历史。</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