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羊 —— 安文平

内蒙古纪实摄影

2016至2020年,连续五届入选并参展16、17、18、19、20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三张作品编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一书。<br>2017年,作品《岩羊飞跃》获贺兰山首届印象·岩画摄影大赛二等奖。<br>2018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作品《爱的追逐》正式入选三门峡白天鹅·野生动物国际摄影大展。<br>2019年,作品巜岩羊》入选三门峡百名摄影师联展。<br>2020年6月,总结四年来拍摄野生动物经验,在人民摄影报发表《永不止步的智慧修行》一文。<br>2020年7月,作品《月中岩羊》,由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生命的力量》一书刊登。<br>2021年,作品《三羊开泰》入选《中国兽类年鉴》一书。 在海拨2500一6500米的高山草甸中,岩羊被称之为岩壁上的精灵,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br>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六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岩羊结缘,此时的我,将近知天命的年龄,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前往贺兰山拍摄,开启了人生中一次智慧与修行………<br> 五年来,我利用了好多节假日,有一种信仰力量激励着,往返于贺兰山八十六次,经常两手空空而归是正常的,觉得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太难了,每次都与寂寞为伴,还得经历骄阳似火,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中寻找岩羊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规律,在巍巍贺兰山中目睹了野生动物的生老病死,相濡以沬,命运相系,代代繁衍的生活场面,通过独特视角,不同风格,用摄影展现了岩羊的精彩瞬间。<br> 实践证明,万物皆有灵性,天堂之下任何生命都值得敬畏,通过我的影像,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种山涧精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保护生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本文图片版权归属作者本人 盗用必究 </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评 论</font></b></h1> <b>下功夫才能拍出好作品 —王警武</b><br><br> 在我们这个时代,摄影无处不在,已成为一种公众文化。偶尔,拍出一幅作品、入会当一名摄影家协会会员也很普遍。 <br> 但,要拍出一个有深度的摄影专题,成为一名真正的摄影家是很难的!尤其是野生动物的专业摄影领域独树一帜,这需要下很大功夫。那一沓沓往返于呼和浩特至宁夏石嘴山的火车票,五年时光70多次的奔波往返,一次次的展览,一张张获奖证书……<br> 岩壁精灵——摄影家安文平先生的《贺兰山岩羊》作品和摄影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br> 《贺兰山岩羊》专题摄影之所以精彩,关键在于摄影家安文平先生的个性表达。他凭着感悟、直觉和不辞辛劳的守候,精准的瞬间抓拍,拍摄出《岩羊飞跃》《月中岩羊》《爱的追逐》等一系列优秀的获奖作品。<br> 机会永远留给勤奋耐心、坚持守候的摄影家,成功属于永不止步的智慧修行者。期待摄影家安文平先生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经典作品。 <br><br>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br>中国长城学会会员<br>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br>包头摄影家协会会员<br><br><div> 王警武<br> 2021 年3 月29 日</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评 论</font></b></h1> 观安文平《贺兰山岩羊》——吴运生<br><br> 岩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生物多样性价值不言而喻。<br> 安老师是在一次贺兰山旅游中偶遇见到岩羊的,他为岩壁精灵的矫健身影深深感染!从此便开始岩羊专题的拍摄。<br> 岩羊属于群居性高原物种,生活在2500—6500海拔的高山高寒地区,生性警觉,行动灵敏,充满野性。<br> 五年寒暑,安老师多次往返呼市与贺兰山之间,不断观察、学习、钻研。终于深谙岩羊觅食,栖息,求偶,哺育,出没的习性。<br> 身着迷彩,手持600mm长焦镜头的他,在岩羊觅食的必经之路一潜伏就是几个小时。岩羊那些罕见的,精彩的瞬间就是在他长期蹲守中抓拍到的。<br>安文平《贺兰山岩羊》摄影专题有两鲜明特点: <br> 一是岩羊的动态美感:或立于刀锋般的岩尖之上;或矫健腾跃于悬崖之间,岩羊标志性的身姿令人过目难忘。<br> 二是岩羊的文化感:机灵鲜活的岩羊与崖壁上的远古人面羊图腾岩刻像组合,穿越时空的意像引人遐思。<br> 岩羊的药用及经济价值引来盗猎者的垂涎而不惜以身试法, 2020年,当地司法机关就重判了几起非法盗猎岩羊的案件。<br> 安文平老师说:我从旅游观赏岩羊,到拍摄岩羊展示岩羊,呼吁保护岩羊,这是摄影带给我思想境界的最大的改变。<br> 摄影,信息真实,画面精彩,又具有正面的社会意义,那就贴近了纪实摄影的真谛。<br> 我祝愿安文平老师把这个专题坚持拍下去,以达到一种摄影文化的极致。<br><br>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br>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br>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副主席<br>中摄协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内蒙古分院教授<br>《中国载人航天》专题摄影作者 <br><br><h1> <b>吴运生</b></h1> 策划:吴运生<br>统筹:彭晓明 <br>设计:牛 峰<br>编委:陈艳萍 李柏春 郝 光 范志宏 武东煜 巴图巴雅尔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