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人达己的军旅人生

刘建东2923631

<p class="ql-block">  一次,笔者的几位新化同批战友聚会,有人调侃:“假如彭寄明当年多读了几年书,会有今天?” </p><p class="ql-block"> 笔者却不以为然。据我和彭多次电话深度交流,觉得其成长之路和从军之旅颇具传奇,令人不由得心生敬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前辍学</p><p class="ql-block"> 彭寄明,家住湖南新化县白溪镇山村,家有子妹七人,他排行老二,加上父母一家共九口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具体只读了一个二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虽然期间跳了两个年级,可是在班上的学业成绩始终保持前三名。</p><p class="ql-block"> 小学最后一期快结束时,班主任老师忽然到他家做家访,说他已经旷课两个多月了,父亲听了大吃一惊,一脸纳闷:怎么会呢?他是天天早晨按时呷饭上学,下午散学后正常回到家的呀!</p><p class="ql-block"> 老师说,那就得问问寄明本人了!他在校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成绩也非常优秀,是块读书的料,要是把这黄金时间荒废了,会耽误他一辈子的呀!</p><p class="ql-block"> 老师无比惋惜地说完,不一会就告辞到别的同学家去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随即派人把寄明喊了回来。他刚进门只见父亲黑着脸,连珠炮似的厉声问:“你为什么不去读书?为什么还要装着按时上学按时散课回来骗我?这两个多月来你到底干什么去了?我问你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父亲用拐杖击得木地板轰轰响,显得十分气愤,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父亲发这么大的火。</p><p class="ql-block"> 正当他要做解释时,幸好住隔壁的堂叔、生产队保管员跑了过来,既作证又劝他父亲说:“老哥,这两个多月来,寄明天天下午割一大担牛草回来,都是我过的秤。开始我也问他怎么不去读书了,他说主要的课程老师已经告完,课内知识我也掌握得差不多了,何必再去浪费时间,您晓得我屋里人多劳动力少,我能挣一分工是一分工啊!”堂叔吸了一口老旱烟继续说,“就这个事,寄明还特地交代我一定为他保密哩!我的老哥呀!一个才十二岁的孩子就这么晓得的甘(艰)难,天下难寻啊!”说到末了,心地慈善的堂叔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里,慈祥的父亲一把将他搂进怀里,一边抽泣一边非常自责地说:“崽,好崽,只怪爹爹太——太无能了,让你跟着我受苦受累了!但屋里再穷再难,书还是要读啊!” 。</p><p class="ql-block"> “爹爹!千万莫说了,我晓得,您批评我是为我好!不过看到妈妈这么累,我就在教室里舒舒服服地上课,我心里难受,难受啊!我只希望自己快点长大……”他也忍不住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勤苦少年</p><p class="ql-block"> 为减轻家里负担,从此以后父母打死他也不去上学了,非常勤快地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p><p class="ql-block"> 不过,他读大队夜校是特别用功的,尽管夜校距他家有四五里山路,但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从来不曾间断。</p><p class="ql-block"> 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当兵前两年,他的身体已经相当强壮,家里较重的体力活基本上由他包干了。</p><p class="ql-block"> 彭寄明战友曾在电话里有点难为情地说:“老战友,可能我说出来你不敢相信,我在学生时代,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一件衣服补十几个疤是常事。也没有穿过一双胶鞋,经常打赤脚板,茧皮好厚好厚的,真正磨成了铁脚板,即使到了落雪结冰的冬天,也只穿一双自己编织的草鞋,实在冻得难受时,就在袜子外面套一块不容易撕断的棕树皮。</p><p class="ql-block"> “我当兵前的穿着,破烂程度和电影电视里红军到达陕北时的着装没有两样。</p><p class="ql-block"> “ 我家的主粮是红薯、洋玉、苞谷、高粱、小麦。我当兵之前,仅仅在入伍离家的那天吃过一餐白米饭。</p><p class="ql-block"> “家里人多劳少,年年欠生产队的帐,最多欠到三百八十多元,在七十年代这可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这笔钱直到我当兵后,靠国家每年几十元的军属优抚费,分五年才抵清。</p><p class="ql-block"> “当我将这些情况讲给晚辈们听时,他们都瞪大了眼睛,还以为是天方夜谭呢!”</p><p class="ql-block"> 听着听着,笔者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是我的同龄人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子泪别</p><p class="ql-block"> 好男儿志在当兵。1980年冬寄明参军了,这可是他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啊!</p><p class="ql-block"> 可是接到入伍通知书的当晚,他第一次失眠了。因他这一走,家里的重体力活又要落在已不年轻的母亲身上,姐姐已出嫁,弟妹们都年幼,最小的尚在襁褓之中。虽然母亲是个女汉子,但她毕竟是个女人啊!为了这个家,她那姣好的容颜早已不见了,额上有的是沧桑、愁苦和深深的皱纹,背也有点驼了。</p><p class="ql-block"> 想着想着,忽然他被一种强烈的自责和负疚感包围着,不由得心一酸,眼泪奔了出来。第二天母亲还以为他得了红眼病呢!</p><p class="ql-block"> 入伍离家的那天早晨,母亲放下手中的活硬要送他一程,一路嘱咐他:“崽,到了部队不要想家,家里再多的事有我呢!反正你想也是没用的。在部队一定要勤快,多做事,少说话,对领导要尊重,对战友要友善,千万莫随便发脾气,尽量莫得罪人,一个仇人一把刀哩!平时和人打交道,可以吃小亏,只要不上大当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还很自责地说:“崽,你读书少,这些年来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累,只怪你投错了胎,都怪我做娘的没本事,……”</p><p class="ql-block"> 说着说着母亲泣不成言。</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前读过六年私塾的母亲说的句句在理。</p><p class="ql-block"> 他含着眼泪赶紧宽慰母亲说:“妈妈,真正累真正苦的是您,您不要再说了。您刚才说的我都记到了,以后屋里的重工夫,还是要弟弟多做。我到了部队就会写信回来的,您就回去吧!”</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一再劝说下,母亲才停住了脚步,然后踮起脚尖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则眼含泪水一步三回头地挪着脚步离开了生他养他18年的父母和山村。</p><p class="ql-block"> 从此他暗暗发誓,在外绝不给父母丢脸,争取不久的将来让二老以他为荣,以他为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彭寄明战友近照</p> <p class="ql-block">   恶补文化 </p><p class="ql-block"> 刚到新兵连那阵,不少人抱怨挖河沙铺公路太劳累,搞军事训练太辛苦,但他并不觉得,真正让他头疼的是给家里和亲戚写信。他说,当时于他摸笔竿子确实比摸锄头还重!毕竟喝墨水太少,好不容易写出一封几十个字的信,不但字丑得像鸡爪抓出来的一样,而且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就更不用说了。以至当众不敢动笔,生怕别人笑话。</p><p class="ql-block"> 在新兵连还算好,遇到认不得或不会写的字可以随便问身边的战友,毕竟都是新化老乡,不存在距离感。可是分到老连队后就不一样了,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不懂的问战友一次两次可以,但经常打扰人家,即便人家不烦,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啊!</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他只好主动靠拢比较有文化的同批新化老乡、卢再林战友,他本来为人宽厚,对谁都很和气。每当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只要请教了他,他都会给予悉心解答,从来没有变过脸。 </p><p class="ql-block"> 不久后的一个礼拜六晚上,卢再林战友给他介绍了一位被誉为“不会说话的老师”——《新华字典》。第二天清早,他便向史福寿教导员请了假,步行(单边)20多公里赶到兴宁县城把它买了回来。随后卢再林战友很快地将部首查字法和数笔划查字法教会了他。</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他在工作之余几乎是以书为友,以字典为伴,利用点滴时间认真学习。平时很少同战友闲聊,星期天节假日极少逛街,让一向性格开朗,脾气谦和的他,竟一度给人留下了高傲孤僻的错觉。</p><p class="ql-block"> 最近,从彭寄明战友与笔者的多次语音和文字交流中,觉得其语言之流畅,措辞之严谨,知识之广博,特别是对某些事务的认知和一些事物的见地,是许多七十年代的高中生,乃至现在的不少大学生无法与之比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惠人达己 </p><p class="ql-block"> 1982年他被调到军区独立汽车营修理所当上士,有幸结识了离休老干部崔政委。</p><p class="ql-block"> 他是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空军某师原政委。以往他的日用食材都是由修理所的上士代其采购回来,由他自己去炊事班拿取。</p><p class="ql-block"> 然而,彭担任上士后,眼看“老革命”的右手因早年打仗,只剩下两个指头,肩膀、腰及腿部多处伤残,以至走路都比较困难,便主动将买回来的东西给老政委送过去,人家当然非常感激。</p><p class="ql-block"> 几个月后的一天,彭照常给“老革命”送菜时,顺便将单位领导安排他过几天去学开车,以后不能经常来看他的事告诉了他。开始“老革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惊讶,当听到“以后不能经常来看您”时,便非常动情地说:“小彭,你这么勤快这么诚实的小伙子,我真舍不得你呢!如果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哈!”目光中流露出父亲般的慈爱!</p><p class="ql-block"> “谢谢,谢谢您!只奈何我没文化,估计到了司训队理论考不过,过几天还得回来。”他不无担忧地坦言。</p><p class="ql-block"> “回来?谁要你回来?这个你放心,司训队的指导员是我妹夫,我给他写封信你带过去就是了。”没想到,“老革命”竟主动帮忙,且如此豪爽,令他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 果然,他刚到司训队参加入学理论考试,由于“老革命”的“妹夫”给他单独开小灶而顺利过关了。</p><p class="ql-block"> 但他自此以后,除了上班时间参加集体活动以外,坚持利用午休和晚上十二点以前的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由于住的是集体宿舍,夏季晚上十点熄灯,他只好整个儿缩进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用双肘支在书旁趴在床上看书。</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一“秘密行动”很快被队领导发现了。</p><p class="ql-block"> 那次深夜十二点,指导员查岗时发现他的被子口亮着光,以为他在看不正经的书画,便悄悄地走过去掀开被子,结果一本《汽车故障及维修》、一本被翻得稀巴烂的《新华字典》、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赫然在目。但指导员当场对他既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只是很关怀地叫他不要睡得太晚,以免影响身体,尤其是眼睛。</p><p class="ql-block">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四个月后,驾驶员理论考试他都是90分以上,实际操作和机械维修在司训队更是名列前茅。曾多次在大会上受到队长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最初靠人帮忙纯属迫不得已,但如果经常因个人能力而让领导为难,不是我的处事风格。”他如是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鲤跃龙门</p><p class="ql-block"> 服役五年后,他因工作表现突出,综合素质高而被部队留下来改为志愿兵。</p><p class="ql-block"> 1987年,他因驾驶和维修技术及身体素质过硬,有幸被55军163师汽车营选送参加由解放军三总部联合组织的汽车驾驶员大比武,并荣获三等奖,也为汽车营,乃至163师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1988年因工作踏实,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被解放军三总部授予《红旗车驾驶员标兵》荣誉称号,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1990年被步兵163师保送至桂林陆军学院就读,毕业后提干,后因工作需要,他服从命令,由解放军163师调入桂林陆军学院。</p><p class="ql-block"> 1998年由桂林陆军学院中校转业至桂林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20多年来克己奉公,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素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的城市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数贵人 </p><p class="ql-block"> 苏轼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彭寄明回首18年的军旅生涯,虽然经历过不少挫折,但一路遇到多位贵人。 </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是前面提到的,他从新兵连分到原广州军区后勤部第二十一分部教导队时,悉心辅导他学习的卢再林战友。</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也是上文介绍过的离休老干部崔政委。</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是他参加全军驾驶员比武时,见其为排除引擎故障遇困而巧妙地点拨他的素不相识的邵阳老乡肖参谋。</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是将他从步兵163师调入桂林陆军学院的后勤部的邹部长。</p><p class="ql-block"> 第五个是对他赏识、重用的桂林陆军学院汽车修理厂的黎厂长。</p><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帮助过他的老首长和老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就此他不禁发出由衷的感慨:“一路走来,假如没有他们给予的关怀、关照,我的命运必定会改写,他们才是最值得我感恩的人!” </p><p class="ql-block"> 凡事有果必有因。想必读者朋友们对于文章主人公为何总是一路凯歌一路春,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p><p class="ql-block"> 2021.4.5</p><p class="ql-block"> (原载《作家家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81年,卢再林战友于广后21分部教导队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1年,彭寄明(后排左四)、卢再林(前排左一)等战友和史福寿教导员(前排中)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