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因思念父亲故提笔而书。</p><p class="ql-block"> “父亲于农历2021年农历正月初八13时38分(阳历2021年2月19日13点38分)不幸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8岁。”这个节日我不能再像往年一样跟父亲谈过往家史,心里感觉空荡荡的,遂以文字寄哀思。 </p> <p class="ql-block"> 作为儿子,我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总结父亲的一生,父亲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他是一位上进的人,一生耕读传家、文化育人、对家庭尽心尽责,孝敬祖父、祖母、疼爱子孙。在子孙培养、教育上费尽心力,将子孙培育成才、成人,他一生育有子女三人、子孙三人,均系高学历。</p> <p class="ql-block"> 于家庭父亲是无愧的,在以他为中心的家庭里父亲为家庭的发展倾尽心力。父亲师范毕业博学多才、文学修养高,是典型的文化人,早年曾对我村的发展史做过详细整理,包括各种人物传记,是我村的活村史。参加大哥张继荣整理过赵祚传部分事迹、主持撰写《云南大姚七街仓东族谱》,撰写过张勤、张润明参加红军的事迹,对张鹤(九皋)早年事迹做过整理,对我村早年参加过革命的张鑑、张彬、张荃、刘正邦(在革命时期化名郭谦)、张泽恭等事迹做过整理;特别是舅姥爹钟有绪在昆明保卫战牺牲后,六岁的父亲和爷爷张明到昆明给舅姥爹领回遗物时在舅姥爹衣物中发现一封未寄回的信,在信件中舅姥爹写道给父亲买了一件红色毛衣,父亲也在舅姥爹遗物中看到了那件毛衣,这件事情父亲跟我讲了不少于二三十次,因为当时在这个家庭里只有父亲一个孩子,且深得长辈们喜欢。父亲撰写的很多史料由于年代久远和几次搬家,所撰文稿几乎全部遗失,只留下片言纸语,许多的人和事留在父亲得脑海里,他的去世对我来说是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父亲,同时也失去了一个鲜活的史料馆,很多的事情我还没来得及详细询问他老人家,他便离我而去。</p>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世对我村来说就像遗失了一本历史百科书。他对我村近百年历史了如指掌,他在村里是位慈爱的长者、可爱的老人,他深得乡亲和亲戚朋友们的信任,他一生诚恳厚道、生活简朴、与世无争。如今我在整理我村人物传记,父亲离世很多地方我失去了问询之处,增添了我的整理难度。</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世前紧紧拉住我的手,叮嘱我要传承好“家传耕读、育人优先、德行双育、教育兴家”;一定要引导教育好后代,让“家”不被历史淘汰,父亲含笑从容地走了,但他留给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意义及其深远。 </p> <p class="ql-block"> 父亲你用78个春秋风雨谱写了一曲曲让儿女们催人泪下的画卷,您奋斗不息的精神永垂不朽,你给予我们的父爱:恩深似海、永世难忘。如果有来生,我们还会再做您的儿女,看您慈祥的笑容,听您慈善的教导。</p><p class="ql-block"> 公元2021年4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