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佛寺建寺历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该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佛像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供奉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石弥勒佛,通高16.3米,两膝相距10.6米 。是中国南方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被誉为“越国敦煌”。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赞曰:“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旷代之鸿作”。</p> <p class="ql-block"> 新昌古称剡中,是古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古代文人墨客多驻足于此,参禅拜佛,留连于美丽的山水之间,唐朝诗人李白梦游的天姥山就在新昌境内,并留下了千古绝唱《梦与天姥山留别》。</p><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原名石城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初年(345年),经三代僧人努力,在寺内依山崖开凿30年,建成石弥勒佛像。这里群山环抱,奇岩突兀,古树修篁,亭台楼阁环布,故有“石城古刹”之称。后世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大佛寺的开凿年代与规模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相近,比四川乐山大佛早2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唐朝 大诗人李白在此吟诗: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僧向云根老,泉从石缝流。寒钟鸣远汉,瑞像出层楼。到此看不厌,天台觉懒游。</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6号春光明媚,我和友人驱车来到久闻大名的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汪清池倒映蓝天,沿着山门往两边延展,两面青山相拥,四周绿树环抱,顿感佛门之幽深。</span></p> <p class="ql-block">白云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举目望去,青山连绵,碧水如镜,黛瓦黄墙坐落于翠绿之中,一缕祥光隐隐笼罩在庙宇之上,令人俗念全无。 卧佛殿四周绿荫绕抱,殿前的镜湖,清澈见底,群鱼遨游,湖上雕栏石桥,开阔的草坪上种植了名花异木,构成融佛、水、景一体的旅游休闲佳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出了卧佛殿,依然沿着原路而下,不多时来到佛心广场,所谓佛心广场只是因为一个"佛"字和一个"心"字。只见峭壁上镌刻着高达20米一个的"佛"字,这乃是弘一大师手迹。"佛"字岩前建了一个莲花喷水池,晶莹的泉水从汉白玉雕成的莲心中喷出,洒下一片宁静和清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佛心广场上的“佛”字石刻,“佛”字高20米,宽13.5米,为弘一法师手迹。 摩崖石刻“面壁”两字由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所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5, 67, 76); font-size: 18px;"> 摩崖石刻“面壁”两字由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所题。</span></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p> <p class="ql-block"> 亚洲第一卧佛,始建于2003年。依石窟利用原有岩体雕刻成一尊卧佛,即佛陀的涅槃吉祥卧佛。卧佛面朝西方总长37米,高9米,体现了当时世尊在拘尸那国,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下涅槃时安详、宁静、智慧圆满的情景。佛像与自然山体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卧佛殿"下方,利用废石矿改造的“双林石窟”,瀑布壁和湖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佛寺景区内的山体上布满“球状凝灰岩”,说明亿万年以前这里曾发生火山喷发。所以大佛寺景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国家地质公园。火山爆发时恰逢下雨,就形成球状凝灰岩。</p> <p class="ql-block"> 南朝古刹牌坊。楹联:魏晋高风远,南朝圣迹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风光一路诗。 大佛寺之所以有名,和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等一批文人学士,小住或者游览题词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 石城古刹”牌坊,“石城古刹”四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两旁宋代石柱楹联“晋宋开山天台门户,齐梁造像越国敦煌”,为新昌籍诗人陈山撰,103岁的华东师大教授苏局仙所书。</p><p class="ql-block"> 石城古刹”牌坊:两旁的石柱楹联:“晋宋开山天台门户, 齐梁造像越国敦煌”。楹联点明了大佛寺开山造像的久远历史,高度概括了石城佛教的渊源、地位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匾额“天雨妙华”系著名书画家钱君匋所书,门口有联云:处世何妨真面目,对人总要大肚皮。这是佛教格言,深含哲理。</p> <p class="ql-block"> 佛文化墙长36米,高5米,以“江南第一大佛”西方净土变说法会为中心,从左至右依次展现了1600多年大佛寺“一起一盛四衰四兴”的佛教文化演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隋智者大师纪念塔。该塔为纪念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所建,公元597年,智者大师因晋王杨广之请,下天台山前往扬州,路经石城寺,圆寂于石城弥勒大佛前,寿六十。寺僧以智者大师奉弥勒的衣钵道具建智者大师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放生池在大佛寺外山门内。大佛寺的放生池非但是一般佛教寺庙中的固有建筑,在新昌大佛寺更有平添景色的妙用。游客一进入外山门,就会被两处清澈的水池所吸引,水面映照着两面青山、四面绿树,佛门净地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生池南面岩壁上“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放生池”三字为钱思廉所书。</p> <p class="ql-block">硅化石</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前湖水碧蓝,树枝倒影浮光,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四大金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佛寺始建于公元345年,又名“隐岳寺”,南朝梁天监中与开化寺、栖光寺合称石城寺,吴越改称瑞像寺,宋初赐名宝相寺,清末方称大佛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寺院建筑依山就势,迴异曲折,风格独特,是早期寺庙建筑格局的遗存典范。寺因石弥勒像而得名,为全国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 通往大佛寺甬道,那颗郁郁葱葱的是有500年历史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 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大佛寺最精华的部分,下依山崖筑就的弥勒宝殿飞檐挑角,古朴雄伟,内有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伟绩——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的“石弥勒像”。正所谓是“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p> <p class="ql-block"> 大悲院楼上供奉千手观音和观音32应身,楼下供有大自在观音男身像和十八罗汉拜观音砖雕照壁。</p>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建筑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佛禅寺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还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顶,往下俯视大佛寺建筑群,那是一种穿梭在庙宇之间、沉浸在佛教氛围中同时。不仅可以见到红、黄、黑等不同颜色组成的飞檐翘角建筑若隐若现,通道围墙迂回曲折,池水似镜倒映着披绿的青山层次丰富,而且你所见的山野,到处是古树、野花、绿叶。一派春日春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弥勒石窟造像”,镌造于南朝齐永明年间(486年—516年),经僧护、僧淑、僧祐三代僧人历时30年雕凿而成,世称“三生圣迹”,距今已有1500多年,为现存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石窟大佛。石窟弥勒像通高16米,头高4.8米,耳长2.8米,两膝相距10.6米。作跏趺坐,呈禅定状,造像精美,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在江南仅存伟迹,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此尊佛像,端庄慈祥,气度不凡。两耳垂肩,鼻梁高隆,眉目细长,双眼传神。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左边、右边还是正中,佛像的眼光始终在注视着你。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形象精美,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弥勒石窟造像外建筑,大佛宝像座落在石城山仙髻岩的一穴石窟内,石窟之外有建筑雄伟的大雄宝殿。宝殿上的匾额,从上至下依次为:逍遥楼;弥勒洞天;三生圣蹟;宝相庄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十八罗汉拜观音砖雕照壁。</span></p> <p class="ql-block"> 佛山圣境。 远眺前方,有一"天弥勒"通高30米(其中头部高10米),是自然山体人工头像的完美结合,佛像头顶蓝天,笑口常开,憨态可掬,山似一佛,佛似一座山,故称佛山圣境。</p> <p class="ql-block"> 天然景点:露天大佛原是一座小小的岩山,将山头凿成弥勒佛像而成,通高30米。露天大佛前有一佛联,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p> <p class="ql-block"> 新昌大佛寺“罗汉洞”三字为金庸先生所题。这个天然的山洞,因洞口山崖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得名叫“蟠虎洞”。为了继承和弘扬新昌大佛寺的石窟艺术,将这个天然的洞窟进行了加工、扩展,在国家级雕塑大师的指导下,依据地势构建了1.1米至1.3米不等的五百罗汉,现称“罗汉洞”。</p> <p class="ql-block">罗汉洞</p> <p class="ql-block">罗汉洞每幅雕塑都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千佛禅院。为东晋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所建,初名开化寺。千佛石窟,两窟相连共有佛像1040尊,大的有1米之多,小的仅数寸,工艺精美,栩栩如生,与大佛一样,是中国早期南方石窟艺术的瑰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千佛禅院位于大佛寺西北约300米,紧邻大佛寺的外山门,是除大佛之外的另一处石窑造像。因石窟内佛像总数超过一千,故名千佛禅院,俗称千佛岩。</p> <p class="ql-block"> 从千佛院出来,一路下山,但见满山的翠竹生机勃勃,竹笋露出高高的尖尖角。</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迎春花,樱花……百花争艳!</p> <p class="ql-block">六角亭</p> <p class="ql-block">远眺“万佛宝塔”。</p> <p class="ql-block">近仰“万佛宝塔” 。</p> <p class="ql-block"> 九层宝塔里金光闪闪,宝塔每一处层墙壁乃至于屋顶都是佛像,“万佛之塔”名符其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栖光净院:前身是“栖光寺”,为东晋高僧支遁于晚年所建,与石城寺(大佛寺)、元化寺(千佛院)齐名。创始人支遁是东晋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创立者,“茶禅一味”的始祖,佛教中国化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般若谷:这是大佛寺景区的拓展工程,亦是精华景点之一。利用明代所遗采石场,布以瀑布、清池、石阶、隧道,精心构筑而成。般若(音bore)系梵文音泽,即大智大慧之意。</p><p class="ql-block"> “般若谷”三字为当代著名诗人兼剧作家贺敬之先生所题。相传六朝时期,大佛寺高僧云集,当时佛教分禅学和般若学两派,般若学内七宗学派,其中五宗云集于此,取名“般若谷"既为纪念这些古代高僧,又彰显了大佛寺渊源流长的佛教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5, 67, 76);"> 般若谷内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像,脚踩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象征佛祖的诞生和佛教的起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5, 67, 76);"> 这三幅源自近500平方米的的彩绘石窟浮雕,描绘了昙光开山、支竺延风、般若创宗、三生圣迹、智者圆寂等佛教汉化过程的历史画卷,体现了新昌大佛寺在佛学史的作用和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春日湖光,</p>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5号完稿于宁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