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读妈妈写的回忆文章,有这样一段:“四十年代,我家的菜谱中有几道菜很有特色,深受全家喜爱。它们是:1烧茄子2栗子鸡3茭白烧肉4红烧田鸡5清炖整鸡6烩鳝鱼丝7爆炒田螺8虾酱豆腐9红烧大头菜10红烧乌贼11油焖竹笋12雪里红煮蚕豆13卧嫩鸡蛋14冬瓜烧火腿15清蒸海鳗16生食醉蟹17羊肉粥18青蛤蛋羹19烧鲫鱼20煮毛豆21腌小黄瓜22干煸扁豆23黄豆炖猪蹄24猪油糖年糕25南瓜糊26油菜焖饭27糖水洋菜(琼脂)28打卤面29烧萝卜”。</p><p><br></p><p>原来妈妈一直喜欢的螺丝、虾酱等都源于此。她爱吃苔条麻花,用宁波话念是dai diao you zai zi. 少年口味已养成,最爱还是家乡菜。古人有因思念家乡饮食而弃官的典故,所谓莼鲈之思。我每次去上海出差都会给妈妈买醉泥螺或醉蟹,用酒泡过的生食河鲜。兄弟姐妹老几位下馆子就去浙江菜馆,在高级餐厅品雪里红炒年糕,咂嘛过去的味道。</p><p><br></p><p>还记得爸爸和妈妈一起在家里腌雪里红。雪里红炒肉末很下饭,女儿说我做的雪菜肉丝面和外面餐厅的一样。在异国他乡超市的犄角旮旯找到一袋雪菜,好像找到了那种家的感觉。</p><p><br></p><p>我小时候爱吃梅林油焖笋罐头,也许是因为只有生病的时候才可以吃到。读妈妈的少年回忆:“家里如果有人生病,只有他才可以享受美味的罐头笋”。两代了,感觉生活水平没多大提高,什么时候能过上不吃药直接吃笋的富裕生活?</p><p><br></p><p>我一岁时父母从北京下放到甘肃的小山沟,那里不通车,点煤油灯,物质极为匮乏。只有盐没有酱油,回北京探亲一路跋涉捎回去的竟是一桶猪油,一种叫瓢子的餐后野果倒是很多。不知那时妈妈有没有偶尔回忆下旧社会的私家菜谱。</p><p><br></p><p>五六岁搬到兰州,我家曾住在一个大教室里,记得那时的菜有白菜土豆、土豆白菜,各种烹饪花样。蔬菜里白菜和土豆的吃法最多,穷尽脑汁不断开发,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p><p><br></p><p>市场供应改善后,妈妈爱买“盘儿菜”,有印象的是蒜苔肉丝,搭配好的食材摆盘,买回家一炒即可。她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两个小时很累,大小姐出身也不爱做家务,这种“盘儿菜”正合她的意。</p><p><br></p><p>妈妈下班有时还给我们带回冰激凌,那家店在热闹的盘旋路,离我家两站路。两勺冰激凌装在她的长方形铝饭盒里,等她骑车赶到家,冰激凌总是化了一些。这种装在铝饭盒里的,串点饭味的,有点化了的冰激凌,是我童年的幸福味道。</p><p><br></p><p>在西北待了十年,我喜欢吃酿皮。兰州叫rang皮子,比北京的厚,我姐会做。泼上辣子和调料,吃起来劲道香辣给力,太辣就喝口凉水,然后继续。还爱羊肉泡,在北京时,有几年过生日就去吃老孙家羊肉泡馍,觉得那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p><p><br></p><p>回到北京原单位后,父母一心工作,经常加班,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敬业和忘我精神我是有所领教。当时我们和另一家合住,到饭点时,她家就用大号炒菜锅煮手擀面,各种家常的菜往里一放,我在这烟火饭香里等妈妈回家。“食品营养与卫生”是妈妈的专业。人家的食品营养在旺火大锅里,我妈的食品营养在实验室清冷的小烧杯里。我也被安排去她的同事家吃饭,曹伯伯家的菜是装在一个个小碗里蒸出来的,戴叔叔家吃饭总要听“每周一歌”,借此我“考察”了一下各家的饮食文化。</p><p><br></p><p>为了不挨饿,我上小学就学会了做饭。哥哥结婚时我掌勺在家做了一桌“婚宴“,有点难度的是芙蓉鸡片,鸡脯肉剁成泥,一勺一勺泼在油锅里,泼的技术好,才能厚薄适中形如芙蓉。客人们都没吃过,直夸这个鸡蛋炒得好。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菜我再没做过。第一次见婆家人,我给他们做了一桌菜,会不会持家?看菜。这都归功于我妈,让我从小会做饭,倒也培养了我自立的性格。</p><p><br></p><p>那时餐厅很少,街角的欣荣饭馆是附近唯一一家。除了肉包子,我记忆中只有榨菜肉丝和熘肉片,不知是我妈只点这个还是欣荣饭馆只做这个,老吃这两道,美味无比。榨菜肉丝味厚浓香,熘肉片色白嫩滑,略带酒香。那是味蕾的初恋,后来再多酒楼餐厅,也找不到欣荣饭馆的那种感觉。</p><p><br></p><p>还记得动物园小吃一条街,炸灌肠炒凉粉、烤串酿皮…… 妈妈知道我爱吃炸灌肠,后来每年我回国探亲,她都买来给我吃,还有酿皮。灌肠已不是当年的口感,妈妈的爱永远还是那样。</p><p><br></p><p>在北京时好吃的东西太多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红烧肉、干炒牛河,不胜枚举。在一个英语补习班上,同学来自世界各地,老师让每个人讲讲自己擅长烹饪的菜。我的拿手菜是火爆腰花、烧肥肠(妈妈常做)、溜肝尖这一类,可是不会用英语表达,磕巴说出来的只能是一堆器官,可惜了“九曲回肠”这么雅的菜名。无奈作罢,满腔热情化作“我最擅长蛋炒饭。”</p><p><br></p><p>想起一个故事。那一周我们幼儿园讲海洋动物这一主题,作为开场我指着书上的画,蓝色大海里鱼虾蚌蟹,循循善诱地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期待小朋友们说出几个动物的名字,没想到听到的回答是:海鲜。</p><p><br></p><p>吃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情,天下美食不可辜负。当年的欣荣饭馆已燎原成美食一条街,妈妈遍访各家,品尝美味,熟知哪家的哪道菜可口。九十岁还尝试新口味,喜欢上了肯德基的雪顶咖啡。她爱看烹饪节目,老了对美食兴趣不减。和儿女外孙一起下馆子更是特别开心。</p><p><br></p><p>岁月无情。妈妈最后生病是从没有食欲开始的,在生病的日子她回忆着写“我家的29道菜”,能读出她对人世的眷恋与不舍。妈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清明之际,深深的怀念。</p><p><br></p><p>食有味,人有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