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茶语

洁兮

<p class="ql-block">【题记】春天,大地苏醒,万物萌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美好的季节自然应记录下一些美好的事情啦!😁</p><p class="ql-block"> 知我喜茶,朋友给我捎来了两款不同的绿茶,均为今年的雨前新茶,来自完全不同的地方,一个是江浙地区的碧螺春,另一个却是远隔千里以外贵州梵净山的翠峰茶。</p><p class="ql-block"> 从外形上就可以明显看到到两款茶的不同:其一卷曲似螺,白毫显现,轻嗅可见浓郁的豆香毫香;其二却是类似于龙井光扁平直,颜色黄绿相间,以绿为主,带有很淡的类似竹叶清香夹着些许豆香。</p> <p class="ql-block">  冲泡之前,针对这两款不同的茶我制定了不同的计划:对碧螺春使用75度左右的水温,而且尽量不对叶片直接冲泡,5秒内出汤;每泡汤色均匀,均现淡淡的黄绿,每泡茶汤中满满的白毫,滋味毫香浓郁,回甘明显,有淡淡的甜香挂于杯上,叶底软糯;而对梵净山翠峰则用85度左右水温,第一泡时浸泡时间大约10秒,从第二泡开始也是同样的5秒出汤,汤色是很均匀的淡绿,白毫稀疏,滋味清香浓郁,汤感醇厚,微苦,回甘,但基本没闻到挂杯之香。叶底手感饱满柔软有韧性</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茶宜静品,闲读静思”,我也一直以为以书佐茶确有双赢之妙。今日开卷品饮就对周国平先生文章中一个小故事偶有所悟:故事中有一位法号“无相大师”的高僧经常给自己的徒弟们开示:“修行就是要宁愿作傻瓜,要有傻瓜的精神才可能证悟,才有可能开悟。”久而久之,徒弟们都把师父的开示铭记于心了。某日,天下大雨,禅房内有几处漏雨,大师唤徒弟们带上器物去接雨。一个小徒弟因事发突然心里又太着急,顺手就拿上了一个漏筛。试问漏筛又如何能接的住雨呢?师父看到就骂他:“真是个大傻瓜!”于普通人看来,这当然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小徒弟却突然想到了师父平时的开示,顿时开心起来:“师父总说要宁做傻瓜,现在师父说我是傻瓜,太好了!”</p><p class="ql-block"> 故事看到这,我即联想到之前一友人常与我埋怨她家先生想问题做事情不够成熟,总需要她为他操心或是经常提点,故此让她觉得心累,不能省心,彼时常苦恼于不知如何劝慰于她。此刻悟道:如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事,她的老公已是一位谙于世故,圆滑不过的男人,那么反而应有两点担忧了:其一,她还能否拥有现下对婚姻之安全感?其二,心性对外圆滑的人对内也难免一样,如此一来,她老公在外面发生的事情也许就分分钟在心思单纯的她面前瞒得死死的,事事不让她知晓却还可解释为为了让她不必担心,但其实真正的原因谁又说的清呢?由此想开去,真可谓后患无穷了!</p><p class="ql-block"> 如此看来,也许正由于她老公的尚不完美,她才可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慢慢加以引导(她年长于她先生几岁),两夫妻才得以在这十来年悠长的岁月中互相扶持磨合,一起渡过多次难关,一步一步走向彼此都珍视向往的心灵契合的婚姻高度。说的更直白一些:正是这样的一个他才会需要这样的一个她,两人方能得以取长补短,相互糅合,在婚姻中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万事万物绝不能只看它其中某一个面就或惊恐失措或担忧不已,因为只要我们往深处广处去寻,总能找到事物的另一个面,于你于事皆有益处!</p><p class="ql-block">【后记】以茶伴读,所悟所感又施用于人生,正所谓事与物相生滋长,环环相扣,颇有兴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