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张桂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的故乡是孔子故里曲阜,离孔府十八里地。由于从小就受孔子文化氛围的熏陶,虽未读过书却具备了文化妇女的贤良。 父亲从部队带病复员回家,母亲跟着父亲从兖州市区回到了我的老家山东省东平县一个百户人家的小村庄。</p><p class="ql-block">从城里生活习惯了的母亲,来到人生地不熟百公里以外的农村,白手起家开始了新生活。</p><p class="ql-block">老家的房屋叔叔婶婶一家和奶奶住在一起。我的父母从外地刚回来,没有就寝的地方。村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通过后,妇女主任就让父母住在了村委会的东厢房里。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口锅,还有从城里带回来的樟木箱和柳条包各一个是全部家具。</p><p class="ql-block">母亲没有上过学,但是认识钱币认识字,账也算得明白。人长得漂亮命运却曲折坎坷,人生三大不幸,摊上了两桩。</p><p class="ql-block">外祖父去世时,身为长女的母亲只有十九岁;父亲病故时母亲还不到五十岁。坎坷多变的命运,长期贫寒而艰苦的农家生活磨练,让母亲把自尊、自强、勤劳、节俭、善良、坚强、克己、宽容、博爱在自己身上融为了一体。</p><p class="ql-block"> 初到农村,急急安家,所有的生活用具都不齐全。想吃顿水饺,没有面板、没有擀面杖、没有盖帘,一切都必须准备。</p><p class="ql-block"> 正当母亲为这些事犯愁时,妇女主任来看望母亲,送来了面板和盖帘。邻居忠池五嫂来家串门,送来了擀面杖。一个新生的小家庭在众乡亲的帮助下缓缓起步。</p><p class="ql-block">母亲特别喜欢花,我家的院子里到处都是母亲种的花儿。尽管这些花儿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但是,它们接地气,所营造出的氛围一点儿也不亚于那些名贵的花儿。</p><p class="ql-block"> 种的最多的花儿是五叶梅、夹竹桃、鸡冠花和步步登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鸡冠花喜欢阳光,喜欢肥水充足的环境条件,母亲就把它种在了堂屋门前的两侧。粗壮的主干、红红的顶冠,好似两排头戴红帽子的护卫队在给我家站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叶梅生长在院子里的地上,肥水不缺,长得茂盛,也开的鲜艳,一直开到霜降以后不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夹竹桃开花红艳艳,可以用来染指甲。我常常趁母亲不注意时摘下一朵两朵把指甲染红后跑出去给小伙伴炫耀。等母亲发现时,那红色已经固定在指甲上了,免不了又要受一顿数落。母亲说:“你染指甲不要紧,千万别惹夹竹桃的叶子,那叶子是有毒的,沾上以后会中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母亲边说边拉着我去洗手,用肥皂搓洗两遍再冲洗干净还不放心,问我手痒不痒,有没有感到哪里不舒服,确定我确实没有什么事后才放开我再去忙别的家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的花是步步登高。它不但名字好听吉祥,而且花瓣多、颜色全。红的、绿的、黄的、紫的都有。偷偷拤一朵放在口袋里,即不掉色也不会被母亲发现,拿出去以后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人分给他一个花瓣就会高兴的手舞足蹈,把我选成玩游戏的头,一切听我指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手很巧,针线活是我们村最好的。绣花针在她手里如同画笔在画家手里一样,能绣各种活灵活现的花鸟鱼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母亲正在一块做枕头的布料上绣牡丹花,我端了一杯水送给母亲喝,不小心洒在了正在刺绣的牡丹花上。母亲就把这块布料拿到太阳底下晒。母亲回屋忙别的家务,我继续站在院子里端详布料上那朵牡丹花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忽然不知从哪里飞过来的一只黄色蝴蝶,围着那朵牡丹花旋转着飞。我惊叫着喊母亲快出来看看,母亲出来后就用手把蝴蝶给赶走了。我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要把蝴蝶赶走呢?母亲笑着回答说:“没有完全绣好的花儿,最怕蝴蝶或蜜蜂站到上面去。如果站上去的话,绣出来的花儿就没有灵气和吉祥气了”。也不知道母亲说的话是真是假,我半信半疑地长舒了一口气,回屋里看书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会用毛巾给娃娃们缝制婴儿帽。一块很普通的毛巾,在母亲的手里,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就会变成一顶即漂亮又活灵活现的婴儿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看母亲缝制的过程是先从兔子耳朵开始的。找到毛巾的正中点做一个印记,然后在印记两侧选相互对应的位置缝制出两只兔子耳朵,在兔子耳朵的前面用棉线穿引缝制成一个个鱼鳞状的小花,共四趟。再把毛巾边连接起来,帽子的雏形就形成了。最后估计娃娃的头围大小定型,在兔子耳朵的前下方订上两粒有机玻璃扣,一顶形象逼真的小兔子婴儿帽就做好了。仔细端详,帽子非常像一只活泼的小兔子。长长的耳朵,两只明亮的、红色或黑色的眼睛,胖嘟嘟的身子,甚是可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给乡邻们缝制婴儿帽是公益性的。不收任何报酬。谁家要生娃娃了,拿着新买的毛巾和玻璃扣子来找母亲,母亲立马放下手中正忙碌的家务活,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把婴儿帽缝制好了。来人笑呵呵的说声谢谢,心满意足的拿着帽子回家去给正在待产的婴儿妈妈过目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母亲缝制的帽子不但漂亮,而且吉祥。一顶小兔子样的婴儿帽子放在待产妇身边,可以减轻对生小孩的恐惧,生孩子的时候顺利,可保佑母子平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但手巧,做活的速度也快。</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我家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缝纫机,母亲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就坐在灯下缝制衣服,做鞋子。她用手缝制的衣服比裁缝店里做的或集市上买的还要时尚漂亮。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我会在小伙伴或者同学们面前显摆,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下,心里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夜晚安详而寂静,母亲在灯下做针线的影子映照在墙上。我躺在床上用手去抚摸着母亲的影子安然入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经济拮据的穷日子买不起钟表,听大公鸡的叫声知时间。鸡叫第一遍的时候是午夜子时,第二遍鸡叫是寅时,夜里三点以后五点以前。鸡叫第三遍的时候是卯时,也就到了5点至7点黎明时分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当鸡叫二遍的时候我一觉醒来,都会看见母亲还在灯下做针线。再入睡醒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很奇怪母亲的手为什么会这么巧。特别是快过春节时,头一天晚上睡觉前还看见母亲在纳鞋底,第二天早上六双崭新的儿童鞋,就从大到小整整齐齐地摆在床边上了。</p><p class="ql-block"> 我很好奇的抓起母亲的手来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双绣花能引来蝴蝶,一晚上能做出六双儿童鞋的手,竟然不堪入目。满手上贴满了胶布,一揭就流血。没贴胶布的地方还有很多细小的裂口。双手掌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我捧着母亲的手哭出声来 ,发誓再也不穿母亲用手做的鞋。母亲却笑嘻嘻地哄我说她的手不痛,只是不好看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时年少不懂事,见母亲面带微笑慈祥的看着我,我就以为母亲说的话是真的,止住了哭声,破涕而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和母亲已经阴阳两隔,发誓永远不穿母亲手工鞋的我,却特别难忘母亲手做的鞋。鞋子养脚,走路也轻便,看上去还有点像工艺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母亲把对子女的爱凝聚在了她的双手上,用意识淡化了所有的痛,删除了所有的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还不到50岁。哭干了眼泪后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姊妹六个中我排行老大,在百里以外的泰安上班,不能随意回家。弟弟妹妹有的上高中、有的上初中、有的上小学。母亲白天下地干农活料理家务,夜晚挑灯夜战编凉席、用麦杆编草帽辫,供养除我之外五个孩子的吃、穿、用,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用爱心铺路。母亲不但爱自己的孩子,而且乐善好施。她虽然知道一分钱来的都不容易,但是并不把钱看的太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我生儿子时预产期拖后,母亲即来为我“催生”。每天晚饭后打理完所有家务,就陪我慢跑到冯玉祥墓前。路途中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盲人在大众桥边用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他面前放一个破旧的搪瓷缸子,每次经过,母亲都会扔一块硬币或五角毛票。我怕别人讥笑,就对她说我已经给过他,娘就不用再给了。母亲却笑着说:“接济残疾人,每个人是每个人的心意。我没钱,所以给的不多。但是我给了,心里就塌实了。”一句很朴实的话,母亲博爱众生、心如水晶般无瑕的本性让我感动佩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日子一天天过去,弟弟妹妹们也一天天长大各自成家。母亲渐渐苍老,原本烁烁闪亮的目光失去了光华,变得混浊而朦胧,思念挂牵在外的儿女成了她的主业。因为经常流泪,眼圈总是红红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年回家拜年,多因大雪封路,下车后一路泥泞难行。只有到了我家大门外,一百多米干干净净,一条无雪顺畅的路直通家门口。我感到奇怪,就问弟弟。弟弟说:“咱娘盼着你来,雪下一层她就披上雨衣清扫一层,还不让别人替代,谁替她给谁急!”感动一下子涌入心底,泪水吞回肚里,想想自己曾因路不好走竟然犹豫到底还回不回老家拜年,深感羞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想和母亲见面只能在梦里。清明节的前一夜,我梦见了母亲。梦里母亲依然面带微笑,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儿在院子里扫树叶,一会儿给花儿浇水,就是不和我说话。我用了很大力气高声的喊“娘”,可是“娘”不理我,只顾干她手中的活。我哭醒了,泪水真的已经把枕巾湿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临终在春天的农历三月,和她出生的日子只相差了一个月。那一天夜晚下起了大雪,我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后冒雪连夜赶往老家东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已经昏迷不醒,奄奄一息。当我迈进母亲房间的那一霎那,她好像知道我的到来一样,眉毛向上挑了两下,嘴唇也在动,似乎想说什么。我赶紧上前倾听,但是终究也没听清她到底说了什么。我双手握住母亲骨瘦如柴已经冰凉的手,泪如断线的珍珠噗噗落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母亲走了,我再也看不到她慈祥温和的笑容,听不到她亲切的唤我乳名。2013年的农历3月11日,我永远记住了这一天。(3558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桂云 笔名慈云祥(水云间) 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精短小说》、 《中华文学》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集《梦里花开》 作品发表于《海外文摘》》《天池小小说》《中华文学》《星火》《散文选刊》《精短小说》《西部散文选刊》《文化艺术报》《山东商报》《齐鲁晚报》等多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 并有多篇作品获奖若干。</p><p class="ql-block">(本文原载于我的散文集《梦里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