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到了,沉睡了一冬的小草,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前几天还干枯的树枝,吐出点点新翠。迎春花在和煦的春风中,展示着百花寂寂我独秀的俏颜。</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去龙潭山游玩的人多了起来。龙潭山位于吉林市东部,松花江右岸,海拔388.3米,它山势巍峨,林木繁茂。山中有一个用花岗岩石材砌筑的,长方形大水潭。潭中水,旱不枯,涝不涨。一条粗铁链,一头拴在潭边的一棵古树上,一头垂入潭中。传说铁链锁着一条孽龙,人一拉动那条铁链,孽龙就会发怒,搅动潭水,掀起巨浪。所以人们称这个锁着孽龙的水潭为“水牢”,又称“龙潭”,龙潭山因此得名。在清朝时,龙潭山的东北部有一条河,河中盛产小鱼。满语称小鱼为尼什哈,满族人当时称龙潭山为尼什哈山。</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七年(1754年)东巡时,曾登祭龙潭山。亁隆帝在龙潭山上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祭龙潭。因为龙潭极像长白山天池,而长白山天池又是满族远祖的发祥地,在这里祭祀如同到天池祭祀,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尊崇。第二件事,乾隆帝封龙潭边上的一棵古桦为“神树”。因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与海西女真乌喇部落交战时,兵败逃至此树下,躲过一劫。亁隆皇帝封此树为神树,以谢其恩。乾隆帝并且立下规据:每年的初夏、仲秋,吉林将军都要率文武官员,同日重典祭祀龙潭和神树。</p><p class="ql-block"> 当时龙潭山新建了龙王庙和观音殿,统称为“龙凤寺”。乾隆帝为“龙凤寺”题写了“福佑大东”的匾额。登祭龙潭山后,乾隆帝诗兴大发,作了一首诗,诗名就叫《尼什哈山》:</p><p class="ql-block">吉林城东十二里 尼什哈山巍岌嶬</p><p class="ql-block">度江览景一登峰 红绿清秋错如绮</p><p class="ql-block">精蓝大士乃白衣 何代普陀飞至此</p><p class="ql-block">天池澄湛万山巅 翠樾倒影波中美</p><p class="ql-block">旱不知竭涝不盈 亦不飞流落涧底</p><p class="ql-block">地灵雩荣固其宜 兆叶维魚谁所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潭山公园正门</p> <p class="ql-block">此碑的上部,是清朝原碑遗存。</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迎春花。</p> <p class="ql-block">乾隆登祭走过的“御道”。</p> <p class="ql-block">曾为乾隆遮荫的“华盖榆”。</p> <p class="ql-block">“龙潭”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龙潭中的冰还没有完全消融。</p> <p class="ql-block">拴铁链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拴在树上的铁链子。</p> <p class="ql-block">“龙潭印月”,是吉林市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被乾隆帝御封的“神树”。原树已死,只遗留两段树桩。</p> <p class="ql-block">龙凤寺前的练功人。</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亁隆皇帝的诗碑。</p> <p class="ql-block"> 龙潭山是长白山余脉末端,西扼水运大动脉松花江,北临松嫩平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多年前,扶余国就在龙潭山上屯兵,修建军事设施。一千七百年前,高句丽国又在山上建成了高大坚固的城墙,砌筑了用来贮存饮用水的“龙潭”,和用于储备物资的“旱牢”。后来的辽、金、元、明、清各朝,都把龙潭山当做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队占领吉林市后,在山上砍代树木,建筑防御工事,妄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的步伐。一九四九年十月,解放军某部,只用八天时间,就攻站了龙潭山。失去龙潭山这个要塞,吉林市无险可守,一九四八年三月九日吉林市解放。</p><p class="ql-block"> 吉林市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封山育林,一九五七年建成“龙潭山公园”。从此昔日攻战杀伐的军事要塞,变成了广大人民休闲、健身、游览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去龙潭山游玩。当时我们在造纸厂住宅居住,去龙潭山有三条路。一条是经“通江路”,走到松花江江边,江边有个码头,坐船过江。登岸后,穿过龙潭山火车站,就可以从西坡上山。这条路最近,可是坐船得花钱,当时我们囊中如洗,所以很少走这条路。另一条路是经由铁路桥过江,从西坡上山。这条路较远,也很少走。我们经常走的路,是从“松江大桥”过江,沿着松花江右岸走到龙潭山下,然后从北坡上山。上山的途中,我们采摘山里红、山丁子、山葡萄吃。这些野果果肉少,还有些酸涩,少年时的我们不顾这些,都照吃不误。有时我们还带回一些野果,向那些未随我们上山的小伙伴炫耀。我们每次从龙潭山回来,都又累又饿,疲惫不堪。</p><p class="ql-block"> 现在到龙潭山游玩,可方便多了。一九七九年六月建成的龙潭大桥,把龙潭山和老城区连接起来,有五条公交车途经龙潭山公园。现在龙潭山公园正门里的大广场上,和周边的小广场上,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练武功的人各占一方,展示他们的才艺。山中的沥青路、石阶路、木制棧道上,游人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登上龙潭山的最高峰“南天门”,向东望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向西望,松花江从南向北,在龙潭山下流过,然后又来个九十度大转弯,向西奔腾而去。城区楼房鳞次栉比,很难寻觅少年时居住地的准确位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高句丽国的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用来贮存物资的“旱牢”,据说天降大雨,“旱牢”内也无积水。</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北坡的排洪洞,与“龙潭”一墙之隔,人们又称之为“虎穴”。</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沥青马路。</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石阶路。</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棧道。</p> <p class="ql-block">山下广场东侧。</p> <p class="ql-block">山下广场广场西侧。</p> <p class="ql-block">主峰南天门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龙潭山最高峰“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从南天门上俯视吉林市区。</p> <p class="ql-block">从南天门上俯视吉林市区。</p> <p class="ql-block">从南天门上俯视吉林市区。</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龙潭山大广场。</p> <p class="ql-block">龙潭山大广场。</p> <p class="ql-block"> 在南天门上,龙潭山下的龙潭山火车站清晰可见。1927年,龙潭山火车站刚建成时,它还是个小站。随着吉林地区工矿企业的增多,尤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7个落户吉林市,这个小车站已成为以货运为主的颇具规模的火车站。这个火车站很多人都不知道,可是提起现代京剧《红灯记》,很多人都能记得剧中的“龙潭火车站”吧。剧中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祖孙三代前赴后继参加革命,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龙潭山火车站附近。李玉和等人的原型,就是当时中共在吉林市的主要负责人李维民和他的战友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电影《红灯记》时,剧组人员曾到龙潭山火车站体验生活。</p><p class="ql-block"> 龙潭山顶峰南天门往东大约二百米处,有一棵高大的柞树。这棵柞树上,总是挂着五星红旗。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有一位抗联战士,就在这棵柞树下壮烈牺牲。每到清明节,都有人到这里挂上五星红旗,纪念那位牺牲的抗联战士。今年清明节,我很早来到这棵柞树近旁,可是没有看到更换国旗的场面。这位抗联战士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和“李玉和”有联系?不得而知。我默默地站在那棵高大的英雄树下,仰望着五星红旗,向那位壮烈牺牲的抗联战士致敬!向那些为了祖国解放,为了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龙潭山火车站一角。</p> <p class="ql-block">不知名的抗联战士,就牺牲在这棵树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