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书写对于普通女性的意义

清灵 Lily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阅读与书写对于女性,特别是深陷于庸常生活的普通女性意味着什么?</b></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三月 ,是女性的月份。在3月14日的阅读与写作课上,我和学友们分享了张爱玲等四位女作家关于女性读写的告白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张爱玲、王安忆、残雪、林白这四位作家的作品中,找寻她们创作文学的初心,关注女性的声音是如何发生的,阅读与书写对于女性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自由与独立从来不是抽象的精神,女性的自由与独立也是拥有书写权利的历史。在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在低矮的历史天空之中,女性并不曾真正拥有过语言的翅膀。直到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出自己的文章,留下自己的笔墨,她们的声音才真正传递出了灵魂的需要。&nbsp;女性的写作,也有着同样丰富的欢乐,同样丰富的痛苦,同样丰富的思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在《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冷对“流言”,清醒笃守“自己的文章”,苍凉既是她的写作风格,也是她对时代的个人回答。王安忆和残雪分别回到写作的启蒙时刻,面对身处其中的城市,上海启发“孩子”王安忆寻找故事、寻找自我,成为纪实与虚构的起点;文字世界于残雪而言是一片富有深度与层次的神秘森林,穿越其中,精神自足。林白在小说《说吧,房间》中真诚叙述“我”与语言能力的搏斗与拥抱,在沙尘暴一样的工作与婚姻中,写作是唯一的心灵净土。</b></p><p class="ql-block"> 读其文,知其心。我们在这个三月里,聆听了她们的声音,也叩问了自己的内心。有几位学友,写下了她们的感触🌹🌹🌹</p><p class="ql-block"><br></p> 写作 有多艰难就有多值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娟</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写作的灵感说起来有点玄,像六月的天气一样琢磨不定。从书本里汲取智慧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除了书本,自己的经历也很重要,经历什么与时代有关。</b>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有一段话“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地沉没下去。”张爱玲出生名门,乱世并未影响她的写作。文字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力,常常给人带来小欢喜,如“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这样的语句很多,字字珠玑,令人回味。只是星河斑澜,人生飞扬的时光终将过去,“人觉得自己被抛弃了。”47岁后她很少写作,晚年还患了叫做恐虱症的心理疾病,最终孤独地离去。这样看来,灵感与心境关系也很大。</p><p class="ql-block"> 许多作家谈到写作缘于孤独与寂寞。王安忆在《纪实与虚构》中记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坐在痰盂上进入上海的小孩子,始终觉得自己像外来户,难以融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她常常独自到老城隍庙去玩,“心感到寂寞时,得到一个冥思的机会,这机会就像墙缝里的狗尾巴草一样露了头。”<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回想起我自己几度拿起笔来,似乎也是在寂寞时得到冥思的机会,文字便似水一样缓缓流淌,那感觉像极了王安忆。反倒是岁月静好、内心安澜时,却懒得动笔。</b></p><p class="ql-block"> “没有被文字记录过的人生,不值得一过。”陈老师时常用这句话鼓励我们拿起笔来记录生活。只是,<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于我而言,文字的森林神秘幽深,走近它、探索它的路艰难曲折。</b>残雪在《文字的森林》中记述“从那些年代悠久的、厚厚的书籍里散发出强大的威慑力,我完全被镇住了。”她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字的精神力量。正如鲁迅弃医从文,于《彷徨》中一声《呐喊》,意在唤起更多麻木的国人,投身到改变命运的伟大革命中,到今天都能感受得到一个“战士”的执着与坚持,这些作品的力量着实大得惊人,同样也震慑着我。</p><p class="ql-block"> 有时点滴的“语感”也令人愉悦。记得去看电影《中国机长》,我眼里是画面,心里却是一段文字,“某机场候机大厅,机组人员和乘客们与往常一样忙碌着,这时电闪雷鸣,一架飞机穿行在乌云密布的天空……”<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我意识到自己像在写作时,那种无穷的喜悦感充溢心中,我想这就是林白在《说吧,房间》中所说的“语感”吧。</b>它与灵感不同,灵感像电光火花,某个构思瞬间被点亮,瞬息又暗淡了,而语感是娴熟运用文字的能力,由多年练笔积累而来,更持久。“到底是什么从根本上损害我的语言能力?当我深究这个问题,令人疲惫的婚姻家庭和工作就像沙尘暴一样来势汹汹。”<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与林白面临的问题一样,我们被工作生活裹挟着,挤出时间写作需要做出一些别的牺牲,但与写作产生的愉悦感相比,这牺牲又算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 写作,有多艰难就有多值得……</p> 阅读与写作于我们的意义 <p class="ql-block"> 秀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女性对人格自由的追求一直是个能引起共鸣的话题,然而女性只有从思想深处追求高度的精神自由,才能获得彻底的心灵自由。</b></p><p class="ql-block"> 《阅读与书写对于女性意味着什么》主题课,让我们祝福女性的自由与独立,鼓励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追求精神自由。</p><p class="ql-block"> 欣赏文中四位女作家的作品,读其文,知其心,她们在阅读与写作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了高度的精神自由。我对写作与阅读有了一种新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西海固农村妇女马慧娟成长为作家的故事更是启发了我,女性可以在写作与阅读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教育,从而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自由。</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总疑惑,是什么支撑着女作家们在坎坷的写作路上执着地追求着呢?</b></p><p class="ql-block"> 翻阅《廊桥遗梦》一书时,看到女主角对男主角说“罗伯特,你身体里藏着一个生命,我不够棒,不配把它引出来,我力量小得够不着它。”</p><p class="ql-block"> 罗伯特能“听”到高层次境界里生命的呼唤。他会“躺在草丛里,聆听他想象中只有他能听到的远方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读到这,我突然想,女作家们的身体里就藏着一个生命,支撑着她们从安稳的平庸跨越到灵魂的自由飞扬。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想,我们成人阅读写作班的学友们又何尝不是身体里藏着一个生命呢?成年人的世界,哪个人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令人疲惫的婚姻家庭和工作就像沙尘暴一样来势汹汹,沙子呼啸而起,一切琐碎的记忆令人头疼。</b></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发出了“该怎样活着”的追问,我们要追求高度的精神自由。<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于是,我们上路了,在成人阅读写作班里相遇了。在阅读写作学习过程中,藏在我们心中那个生命就是沉积于内心的对文学的追求,是对诗和远方的向往。</b>夜深人静之时,徜徉在文学世界里,总能收获一种心旌飞扬的感动。怀着敬畏之心读着先古诗人们的作品,总被他们作品中的唯美境界所打动,月亮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美得令人痴醉;唐诗里飘落的一场场春雨,隔着时空打湿了我的情思,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亲切的触摸;诗人们的笔下的四季呈现出美伦美奂的神韵,阅读让我意识到,我们忽略了生活中的许多美好。</p><p class="ql-block"> 行动是生命的本质。长期坚持阅读与写作的人正是用阅读与写作诠释了生命的本质,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长期坚持读与写让我们成为精神上的贵族,生命因阅读而丰盈,因写作而深刻。心灵也会因此更加理性豁达,生命更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在阅读与写作中,提升自己,做自己的摆渡人,我们终将聆听到远方的呼唤……</b></p><p class="ql-block"><br></p> 持续阅读 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p class="ql-block"> 力灵</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冷对“流言”,清醒笃守“自己的文章”,苍凉既是她的写作风格,也是她对时代的个人回答。她说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强调人生飞扬在一个时代里,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让我想到我们一家三口分居三个地方好几年,总有很多的现实的考量,不敢贸然地毫无负担地抬脚就走,不敢假装潇洒辞职跳槽来个灿烂转身,能力没法与梦想匹配时,期待与憧憬就是空想。</b></p><p class="ql-block"> 《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说她的小说就只能尽量表现小说里人物的力,不能代替他们创造出力来。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p><p class="ql-block"> 残雪说自从懂得文字能够带来无限的、难以言传的快乐后,她就再也离不开它们了。这些密密麻麻的奇怪的符号,深含着勾魂的力量。她常想,如果儿时眼中的一屋子图书全归了她,夜里就睡在它们当中,会发生什么呢?后来她便越来越沉浸在语言文字的魔力了。阅读对于她来说才不是在短时间内宣泄的手段,而直接就是生存本身。她的阅读运动,已经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运动。她滞留在文字的原始森林里,身与心的动作给带来了无穷的喜悦,并使那些幽远的记忆在眼前一层一层地展开。</p><p class="ql-block"> 林白说到底是在哪里丢失了她的语言的呢?它们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丢失了,就像时间一样无声地流走了。<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不由得思考我的热情我的坚定丢到哪里去了?我很多混乱的思绪都是怎么造成的呢,我的时间又都去哪里了?</b>当深究这个问题,才发现生活看似和风细雨,实际分解为多少年、多少时刻,生活的琐碎挤压掉了很多的时间和心情。这些琐碎积攒成的冲突到一定量,就像沙尘暴一样来势汹汹,随着掉落的那些沙粒砸在心底。这些沙粒吹向自己时,孤勇地我以为沙粒都是可以吹落到脚下不会再被吹起的,结果一次又一次吹起的沙粒似乎掩埋了生活。</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中的美好像在冰上行走那样滑动,形成各自的轨迹,它们互相交叉使我眼花缭乱,连接的方式有许多种,到底哪一种是最好的?我所能做的是通过持续的阅读和写作,保持十足的精气神,迎着一路芳菲,与那个最美好的自己相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感谢阅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