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拉萨

杨书铭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由吐蕃王室最伟大的藏王松赞干布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始建。最初的名字为颇章码儿布赤子,即为建在红山上的宫殿。共有1000间。是当时西藏政府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广场对面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走近广场,原来布达拉宫广场这么大!</p> <p class="ql-block">拉萨河谷地带泥沙很多,近来也常有沙尘天气。今天天空很蓝。</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拉萨,一定会在广场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很多穿着藏族服装的女生摆出藏族舞蹈的pos请人拍照。</p> <p class="ql-block">今年3.28日是西藏农奴翻身解放62周年纪念日。广场上摆起巨大的横幅。</p> <p class="ql-block">周边景色也很赞哦。</p> <p class="ql-block">这次进藏旅游两个目的,一是看自然风光。林芝桃花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雪山、圣湖。第二个目的就是见一见分别29年的西藏班学生。32年前这批来自雪域高原的15、6岁的孩子来到我们学校。92年毕业实习回到西藏后分配工作到西藏的各个地区。他们学的是土木工程建筑专业,回到西藏后大都从事与建筑有关的工作,当然有的同学改行去做管理工作了。近30年来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卓越的贡献。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兼任课老师,陪伴了他们将近四年。我无时不刻地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心心念念地想要来西藏见到他们一面。</p> <p class="ql-block">洛桑达瓦上午开会后就来接我在布达拉宫附近一个网红店吃了尼泊尔餐喝了奶茶和藏族酥油茶。然后陪我去大昭寺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八廓街上清政府住藏衙门。</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上的建筑风格富有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走在八廓街上,到处是转经的藏族同胞。八廓街上商铺林立,街道整洁干净。人们严肃虔诚地念经,围着大昭寺转。</p> <p class="ql-block">登上大昭寺金顶和洛桑达瓦合影。这位当年小个子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内地西藏班全名是内地西藏中学班。中国政府利用内地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优势,招收西藏自治区的学生。为西藏培养建设骨干而举办的中学班(校)。也是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所采取的智力援藏的一项措施。自1985年起,内地19个省创办有初中预备班、初中班、高中班、中专班大专班。毕业后学生一部分考入大学,绝大部分回到西藏参加工作。作为西藏班的班主任,是没有什么寒暑假之说的。西藏班的学生三年不能回家,班主任、任课老师要值班,每天要陪着他们。学生11岁就离开父母,在内地先过语言预备班这一关,然后上初中。初中毕业后分到我们学校当时的中专班。学校放假,其他班级的学生都回家了,只剩下西藏班的学生感到孤单寂寞,想家。学校会安排班主任老师带他们外出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旅游等。所以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没有假期了。还要随时发现思想问题随时疏导解决。三年朝夕相伴,师生的感情更像是亲情了。</p> <p class="ql-block">他们当年的样子。11岁离开家乡来到内地学习。第一年初中预备班学习汉语。然后进初中学习。初中毕业才能回家一次。从小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在他们的孩子大都走了他们一样的路,自理能力很强。都在内地各高校学习。将来回西藏建设家乡报效祖国。</p> <p class="ql-block">来西藏之前跟班长通了电话,希望这次西藏之行结束前能见到48班的同学们。毕业29年了,我真的很想念他们。没想到,他们分散在西藏各地,有的同学相距1500公里。除了几位实在请不到假无法离开工作岗位拉萨的外,能想尽办法来的都来了。</p> <p class="ql-block">开场是先到的同学给老师敬献哈达。多吉塔杰来自日喀则。</p> <p class="ql-block">尼玛多吉从日喀则远道赶来会见,他们的诚心诚意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罗布丹增,上午还在离拉萨200公里的工地,晚上赶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位是大边巴次仁,见面就按照藏族的礼节给老师敬献哈达。</p> <p class="ql-block">罗丹也是从远道赶来献哈达。</p> <p class="ql-block">罗丹给周校长敬献哈达。</p> <p class="ql-block">他们同班同学毕业后也难见面。扎洛远在距拉萨1500公里外的阿里地区,听说老师要来,他在成都出差,长途开车赶到了。让我非常感动😹!这孩子入学的时候16岁,毕业第二年到成都学习。利用几天假期跑到湖南看望几位老师。这些孩子的心灵真的就像西藏的蓝天白云一样纯净。</p> <p class="ql-block">今天到了11位同学。阿里一位,日喀则4位到齐了。拉萨的6位。</p> <p class="ql-block">周校长是和朋友一起从丽江一路采风到拉萨的,我是和朋友从林芝一路赏桃花巧遇周校长的。</p> <p class="ql-block">师生见面有说不完的话。</p> <p class="ql-block">这是扎洛。</p> <p class="ql-block">拉萨的几位同学敬酒🍻!</p> <p class="ql-block">巴桑次仁也是从日喀则远道前来。</p> <p class="ql-block">洛桑达瓦代表西藏班的同学给老师敬献礼物。</p> <p class="ql-block">这位是丹增平措。久别重逢,百感交集。昔日的稚嫩的孩子现在都成为西藏建设战线的中坚力量。我们一路上见到的高楼大厦,道路桥梁、水电站、高压电塔,都是他们参与建设的。</p> <p class="ql-block">同学都叫他支书。在学校里当了团支书三年,慢慢地都不叫他全名巴桑次仁,叫支书直到如今。</p> <p class="ql-block">洛桑达瓦</p> <p class="ql-block">多吉塔杰也从日喀则远道赶来。简称多塔。</p> <p class="ql-block">大旺堆,样子没变多少,就是胖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这位是班长格桑次旺。上午还在接受巡视组检查工作,下午请假来参加聚会。</p> <p class="ql-block">和周校长不约而同都选择3月30日到达拉萨。周校长是从长沙出发和摄影发烧友进藏采风,我是和同学一起进藏看林芝桃花节。一路奔波到拉萨。我们的目的都是见一见西藏班的同学们。时隔29年,这些孩子都长成什么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大旺堆给周校长敬献哈达</p> <p class="ql-block">班长给周校长敬献哈达。</p> <p class="ql-block">多塔</p> <p class="ql-block">巴桑次仁</p> <p class="ql-block">大旺堆</p> <p class="ql-block">尼玛多吉2018年曾经跟美朗一起回母校参加60年大庆,我们见过一面。这次听说老师要来拉萨,他和日喀则四位同学都毫不犹豫地乘火车来了。日喀则距拉萨300多公里,高原火车速度也慢。</p> <p class="ql-block">丹增平措</p> <p class="ql-block">支书巴桑次仁</p> <p class="ql-block">多吉塔杰、大旺堆、尼玛多吉、丹增平措。即使都在西藏,相距300多公里,他们几年也难以见面。今天同学相聚在拉萨,浓浓的同学情化作青稞酒、酥油茶,分辨不出什么味道。</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拉萨河的一个岛上。</p> <p class="ql-block">拉萨博物馆今天举办庆祝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62周年展览。班长下午请假陪我看了展览。</p> <p class="ql-block">下午洛桑达瓦陪我看大昭寺、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上的古树周围坐满了老人。他们转经要围着大昭寺转很多圈,然后坐下休息。整个拉萨城街道整洁干净,垃圾分类。垃圾车当时就压缩。社会稳定,生活富足。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聚会设在拉萨河中的一个岛上。</p> <p class="ql-block">这次进藏收获很多,浏览了西藏壮美山河,考验了自己到底能耐受缺氧到什么程度。既不能贸然前往高原,也不必全然否定自己。出发前做好充分准备。吃了半个月红景天,带了三盒葡萄糖口服液和一管奥莫蓝氧片。有轻微反应就吃蓝氧片,每天吃两支葡萄糖口服液。没有吸氧,不需要就不吸。最重要的就是和西藏班的同学久别重逢,幸福快乐永驻心中。这次班长和同学们都一致认为明年是工民建48班毕业30周年纪念,一定要再请老师们来拉萨一聚。我经受了这次考验,心中有底了。明年再聚拉萨城。再见同学们,再见西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