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读:《永传公诚实守信族之典范》

门球

<h3>二十五世,傅守首作画《清明》</h3> <h3><br>永传公诚实守信族中典范<br>永传公、应春公之子,小名傅老幺。约生于1835年成都府简州赤水铺桐麻沟,卒年不详。永传公自幼家徒四壁,命运多蹇,4岁失父,9岁丧母。跟随,年过七旬的爷爷相濡以沫,艰难度日。逆境中,朴素无华的家规家风,礼仪规范,培养了他,诚实守信,行善至乐、勤奋俭朴的优良品德。公成长中(1840年),遭遇了英国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辱国</h3> <h3>丧权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而,国力衰竭,民声沸腾,反清运动,空前增涨,汹涌而來。<br><br>千亩坝田第一家。粮油五谷满担仓,黄金珠宝箩筐装。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社会,大富人家肥得流油的真实情形。由于时局恶化,兵匪横行天下“像砍莲花白脑壳一样”,随心所欲,甚器生上。游家老少几十人.那还顾及财富多少,唯有保命 逃生方为上策。临走时,主人家吩咐道;这里的一草一木所有财产,全权拜托傅老幺暂时管理。这样的世风,有钱人逃生而去、无钱人命比纸薄,只有听天由命啰。好人、善人总会一生平安吾祖永传公每天都在默默祈祷。为躲乱世,白天深居简出,劳动不止。晚上还要当好保安,精心看护好深宅大院中藏匿的金银财宝,责任之心已,作人之本分?在那乌云迷布的战乱年代,人命比草贱,随时都有一瞬间即逝。时间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记忆着傅永传苦难的沧桑岁月,和那抹不去的一叶乡愁。咸丰丙辰年(1856 年)爷爷傅秉宦去世。享年82岁。第二年,大伯傅应华去世。享年55岁。接连失去两位亲人的悲痛境遇中,为了承诺践言,守好游家一切财产,丧亲之痛也不能回家。这样的日子,如油锅煎熬,苦苦挣扎。<br>清同治二年(1863年4月),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石达开率部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陷入重围,多次突围不成,主力部队惨遭覆灭(只有少数残兵败将幸免,逃遁深山老林去了)。清廷宣布:12 年大规模的乱兵,基本结束。游家人在外避乱12 年,终于结束了长期恐慌的心理,和飘忽不定的动荡日子,回到了府邸。仿佛眼前的情景,都在做梦中,一切比想象中还要好上十倍。深切感叹!傅老幺守家 12 年,诚实守信,用心做事,保全了家之财产完好无缺,真的值得信赖啊!主人半开玩笑说道:您,老实本分人,游家外逃这么多年,家里金银珠宝那么多,随便拿走几件,够一辈子也用不完嘛。傅永传笑容可掬回答:钱财虽说重要,那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做人要凭良心,做事要讲诚信呀!<br>彼此之间一席朴实的对话,将内心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游家决定,支付傅永传 12 年工钱为 12 两银子,但要请父母前来领取。永传父母早已亡故,只有请幺爸傅应孝前来商谈。主人家诚恳说明了心意,您们将银子拿回家去,须办好三件大事购实田土12亩(现在的赤水铺桐麻沟大地湾),二、新修房子三间,三、给傅永传娶一门亲事(后來的王氏老祖婆),如果,钱不够用的话,游家还可助资。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象是走亲戚一样,傅家还派人去看过游家人!这段家之往事,虽已过去百多年了。公的后人仍在深切缅怀他!坚守家规、祖训,诚信做事,振兴家业,揽尽人生沧桑,吃尽了无数苦头的创业兴家精神!如刚上小学的傅芸祯(六岁半、守字辈的),专注聆听,铭记于心。<br>正月初七是人过年,休息一天。突然间,一个甜蜜的童声喊着:爷爷(傅肇谦),“今天你不写傅永传啦”?顿时,全家人畅怀大笑,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喜获丰收了!更是言传身教,感恩祖德,正在世代相传!<br>永传公平凡人生,动人事迹,耳熟致祥,感召后世,永远为傅家族中学习的榜样,诚信的典范!<br>公仙逝后,初葬桐麻沟。约于1916 年,再由长子傅仁慎、次子傅仁怿,将</h3> <h3>遗骨盛筋坛移葬成都府简州义和乡二甲地名牌坊沟尽头,座南向北。现牌坊沟因多次建设用土,地貌地形改变,墓地,已难考辨。妣王氏:生卒年失考。生子二仁慎、仁怿、及女一,适石盘铺高河 坎吴姓,现系吴伸先、吴跃成、吴明国等的祖母。王氏高祖婆端装贤淑教子有方,协助公操持家业辛劳一生,后裔景仰。卒后葬于赤水铺万家堂村柏林嘴。石拱双棺墓(现左空一棺)。深为遗恨的是,永传公墓失考,公、妣不能同穴,实为不幸矣。<br><br>永传公的四世孙 傅昭全、傅昭林 提供资料永传公的五世孙 傅肇谦 协助整理 2016年春节于成都<br>料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