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清明时节有点异样,先是西部的沙尘飞扬,空气里弥漫着土腥,紧接着是寒流来袭,阴雨靡靡,有点像秋天的湿冷,穿上棉袄也不觉得暖和。在乡下老家更觉凄冷,如今腿已不能盘,不可以像久在农村居住的人们那样,坐在热炕上,捂着被子盘起腿斜靠在窗口,或唠家常或打盹儿。这天气让人无处立坐,无论如何也无法和清明时节联系起来。好在按照关中上坟“早清明,晚十一”的说法,在雨来的前一天约了哥姐们去父母坟上烧了纸。</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清明上坟烧纸的习俗,千百年来也经历了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来清明节为气候变化的关节点,古代人们以此安排农事。《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时节,气候温润,雨量增多,适合播种;这时节,春和景明,生机勃发,也适合游历。到战国时期,据说介子推挖股救君,晋文公为感其恩德,便设介子推亡故之日为寒食节以祭奠,寒食节正好在清明节前。唐玄宗时官方明确规定寒食节扫墓。五代时扫墓兴起烧纸钱,《五代史》载:寒食野祭焚纸钱。</p><p class="ql-block"> 唐代寒食节的最后一天是清明节,那可是快乐至极的节日,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酉阳杂俎》、《景龙文馆记》、《辇下岁时记》等文献记载的游戏有蹴鞠、拔河、钻火等活动,大唐新考上的进士也要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曲江宴会,《大唐新语》记载:“清明新进士开宴于曲江亭”。 到了宋代,人们会举行宴会来庆祝节日,人们也会选择在清明这一天去踏青。瞧瞧!国人这艺术气质,难过之后就是高兴!是怕难过过度得抑郁症吗?或许这正是民族韧性之所在,与其悲伤至死,不如振奋而生。</p><p class="ql-block"> 后来寒食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淡漠,其习俗嫁接给了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祭祖上坟烧纸钱,而唐代那样的游戏活动日渐式微。上世纪“文革”其间,清明上坟烧纸被列为“四旧”,得小心为之,于是先人坟头香火几近泯灭。如今清明节成了“官节”,享受一天假期和高速公路免费收费待遇,于是老先人坟头香火又盛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祭祖扫墓的纸钱也与时俱进,高级起来,由起先的铜钱状到与如今流通的纸币相似度极高的冥币,面额有百元、万元、亿元甚至兆元。对先人生前孝顺与不孝顺,清明跪在坟头焚烧的都是巨额大钞。</p><p class="ql-block"> 在父母坟头烧完纸钱磕了头,举目四望,村庄周围平整的田野里,星罗棋布的墓冢与遍野开放的苹果李桃樱桃花,让人有说不出来的滋味儿。老兄说:村里没有公共墓地,人殁了只好各埋各家地里,他以后只好在父母身旁“挂穴”。我说:我是唯物论者,将来一包骨灰埋到父母脚头,骨灰盒都用不着,省人省事省地,多好呢!唉!土葬难禁,有吃公家饭的人殁了火葬以后,家人将其骨灰盒装进大棺材再土葬修冢。这长此以往如何是好?既有碍观瞻,又浪费土地。那些视土地如性命的老先人如果泉下有知,面对送来的亿万纸钱不知作何感想?后人只能如此解释:如今种地赔钱,只有征用时可以发一笔财。只要有钱,不愁没吃的,不想做饭叫外卖呗!人们总是用“阳世”设想“阴间”,或许“阴间”如今也兴起了外卖,可是以老先人的节俭习惯,哪儿舍得如此消费呢!没准老先人怒发冲冠,大骂:土地糟蹋完了,想吃土地爷毬要泥都没嘚!</p><p class="ql-block"> 这清明节一切的一切,和晋文公、唐玄宗的初衷大相径庭,时代变了,辈辈祭祖,质以代兴。谁能记得起老先人多少事情?邻村发现一张道光年间的地契,据载秦姓人家买了我们王姓人家的土地,地契上面我们王姓人家的立约人、说合人如今谁也说不清是谁家先人。以此看来清明上坟烧纸的意义是那么苍白,地里的坟头能有多久?</p><p class="ql-block"> 上述种种,清明让人无法清明,不知道该难过还是该高兴。网上讨论清明节该不该祝友人快乐,看来糊涂的不止我一个。惟愿世事清明,太平安宁,至于太久的过往和遥远的未来,就那么着吧!</p><p class="ql-block">(老农2021年清明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