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学科素养,推动我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3月31日,桓台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讨活动在桓台县实验学校举行,本次研讨会以“精准理解教材,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主题,全县一百余名教师参会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不孤单。老师们时而注目,时而思索,用笔记忆,用心思考,真是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每位参会老师来说,把法治理念的种子播种到儿童的心田,是我们共同的目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抓生活情境,促课堂成长</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一中附属学校 金泽</div> 三月如歌,万物齐吟。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桓台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研讨活动顺利开展。很荣幸能在本次活动中出课。从确定主题到正式展示,26天的时间留给我很多的思考与感动。<br> 一. 因学定教,因学施教<br>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法律是什么”之后,我就开始研读教材,研读教参,从网上查找资料等等,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从老师的角度去分析这节课怎么讲,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但是我从始至终没有考虑学生,没有意识到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到底是什么,这也导致我的课堂变成了学生查资料,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课下查找资料得来的,而不是通过课堂得来的。在听到市教研员李老师的“你有了解过学生到底对法律的认知有多少”这句话时,我恍然大悟。是啊,我没有了解过,我只是在纠结法律很抽象,很难讲。之后,我就主动去找学生了解,他们普遍认为法律只是大人的事情,只有发生了重大伤害被判刑坐牢才是违法的。到这,我才明白只有准确分析学情,才能做到因材施教。<br>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br>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教学活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生活化实施对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是我本次磨课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只有这样,我们的道法课堂才会脱离原先的单纯说教。道法课堂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尊重学生的生活,进而引导学生的生活。通过这堂课我还体会到要用好生活中的情境和案例,以小见大,深入到学生的思维方式的提升,不能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br> 在本次的磨课过程中,直到定稿,我们共写了15个教案,上了14节课,虽然直到正式展示前一天才定稿,但是前面的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次的打磨,我才对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次的打磨,我才能在孩子说出哪些行为时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评价。走下讲台时,我跟田召辉老师说,你扶我一下,腿有点发软,压力大是真的。我还年轻,课堂也略显稚嫩。孙锦慧老师经常跟我说,金泽你在课堂中要认真听学生讲话并作出准确评价,你要抓住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课堂生成。以前我对这些教导还一知半解,经过这次磨课我的体会更深了。要想在课堂中成长就必须要吃得苦中苦,他人的指导只是经验的传授,而要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得靠自己不断钻研——“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感谢郭老师对我做的指导,感谢能给我这个成长的机会,我会在道法这门课程中不断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磨课促成长</b></h3><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实验学校 于波 </div><div> 当我们开始着手《权力行使有边界》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在思考,这节课我们该传授学生哪些知识?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我们该怎样谋篇布局让这么严肃的教学内容活跃起来……一连串的“我们该怎么样”“我们要怎么样”充斥着头脑。<br> 这一轮磨课下来,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孩子理解课本上的知识,需要老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对各个行政机关的职责,相关的法律条文,老师必须熟知,不能模棱两可,教授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设计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还要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知识,学有所得、学有所成。<br> 道法课要改变一味的说教,刚开始试课时,老师讲的太多,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反而一知半解,于是,我们马上改变设计,设计了一些针对目标达成的活动,比如思维导图明职责,办理身份证体验等。在活动中,让曾经枯燥的法治专题的教学被孩子们的智慧碰撞得火花四射。学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br> 纵观这堂课,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由抽象的概念形成具体的感知。比如说,如何理解“权力行使有边界”?如何解“行政机关的行使权力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等等,这些话题看似远离学生生活,要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师就得多动脑筋:开课,通过看证件猜颁发部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课中,借助思维导图明职责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判断中感受并理解国家的每一个行政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责范围,同时感受到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都是有边界的。法律条文在课堂上仅为学生学习的适时供料,通过举一反三,孩子们不仅更充分地了解到国家行政机关是要受到法律和宪法的约束,还学会在法律条文中寻找法律依据,锻炼了法治思维,这才是最重要的!</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始于热爱 忠于初心 成于坚守</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县第二小学 陈桂芝</div> 假如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那么总有一些人或事能抵住世事沧桑,让我觉得人间值得,这一次活动带给我的全新体验和深入思考,让我深深感动着……思索着……不禁赞叹:不虚此行,道法值得。<br> 金泽老师的《法律是什么》以“大家去春游”为主线,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将“法律不仅保护权利,还规定相应的义务,具有权威性”娓娓道来,遵循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又回到孩子生活中去的设计理念,借助春游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法律、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加以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的认识。<br> 边宁宁老师的《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从大家熟悉的钟南山身份的变化入手,通过富有趣味的公民身份辨析,引导学生明白国籍是区分不同国家人身份的根本依据,通过兰兰一家的归属,将国籍的取得与丧失方法一一明了,而特殊的求助信让孩子们对国家、对中国公民这一身份有了更深远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国公民这一身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br> 于波老师的《权利行使有边界》可以说以“办证”为主线,从开始的教师资格证,到各类执照,再到现场演示办理身份证,充满趣味,围绕 “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该找谁”展开讨论,理解国家权力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职责法定,各司其职,法定范围,各负其责,但最终都是为人民服务。<br> 三节课的呈现让坐在台下的我,不禁赞叹于老师背后的付出,也深思每一节好课的呈现背后是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只有吃透教材、用好教材,理解好教材每一个板块的编写意图,才能恰到好处的找准时事与教材相容的切入点,让课堂有力量,让道德有成长。<br> 热爱是长在心里的东西,任何人都拿不走,她足以抵过岁月漫长和世事洪荒,郭老师的报告让“热爱”成为我作为一名小学道法老师前进的动力;古人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三位骨干老师的专家发言,让我看到了小学道法老师的不变初心;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恰似破茧成蝶的过程,当从这个过程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飞翔的力量,这是坚守的奇迹。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成长道路上,致敬遇到的每一个贵人和伙伴!始于热爱,忠于初心,成于坚守,我一直在路上……<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天,赴一场法理有情的教研盛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县城南学校 刘虹鉴</p><p class="ql-block"> 站在3月的尾巴,我有幸参加了县里的《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专册的教研。我带着困惑,认真聆听了三节课,带给我很多启发:</p><p class="ql-block"> 一、静心钻研,为教材定向</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下册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法治专册,如果细细读来,不难发现整册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很多课题本身就是“问题式”的课题,这些隐含的探究问题,学生读后,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实现法治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使用教材时,我们要成为学生的“同龄人”,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教材,立足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改造,但是绝不是脱离教材,而是创造性的解读教材。令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中附属学校金泽老师的课堂。课堂背后是备课团队对教材的深入、精准的解读,他们恰到好处地找准时事与教材相容的切入点,使得设计的课堂活动生活化、情境化。授课老师纷纷将生活体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p><p class="ql-block"> 二、回归生活,为内容赋意</p><p class="ql-block"> 鲁洁老师曾说:“道德的学习,不能站在生活之外去进行,道德的学习者不能是一个静观的凝视者,必须是一个行动的实践者。这让我感受很深,作为一个道德与法治的老师,我们应该立足学生实际,贴近儿童生活,“用活”教材情境,力求教材使用的复杂化;将复杂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情境,将晦涩的法律知识引入课堂情境,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从而实现法治教育。</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通过亲身模拟,亲自体验,构建“真实”情境,将距离孩子较远的法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让孩子了解、感知。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诸多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三、 体验为径,为过程赴魅</p><p class="ql-block"> 《法律是什么》一课中,孩子以春游为线索,巧用法博士,寻找身边的法律,让抽象的法律意识变得生动具体。学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形下,我们有哪些权利与义务。漫画巧辨法律与纪律的区别,弘扬了正能量,宣扬法律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p><p class="ql-block"> 知之深,行之远,方能一路高歌,成长为一个有深度的道德与法治老师,道阻且长,我定当不忘初心,怀着满腔热忱,坚定走下去。</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记一次干货满满的学习</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一中附属学校 荆晓晨</div> 3月31日,有幸到桓台县实验学校观摩学习“精准理解教材,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通过学习三位老师授课方式、聆听郭主任的教导,让我从不一样的角度认知《道德与法治》,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首要把握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定位,正确的解读教材中编者意图,才能备出精彩纷呈的好课。<br> 在活动中,三位授课教师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让教学情境化。自身语言素养极好的金老师利用别致的周村古商城的春游形式作为一个教学契点串起了整堂课,贴近周村的学生的生活,也突出了地方特色,是整堂课中一个很大的亮点。<br> 马桥实验学校的边老师用制作微课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公民身份的变化,最后升华点落在祖国是中国公民的强大后盾,在课堂上将爱国情怀渲染的淋漓尽致,音乐响起,感人至极。<br> 给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实验学校的于老师执教的《权力的形式有边界》,针对高年级段学生特点,采用了情景剧模拟办理身份证的活动,把整堂课推向高潮,观课时我注意观察了作为旁观者的同学的反应,周围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想,寓教于乐,这是对这种新奇的体验活动的最大的肯定。<br> 课堂因预设而精彩,35分钟的课堂呈现背后肯定是老师们的用心磨课,反复总结提升,日夜推敲的结果。金泽老师接到展示课的通知,第一时间便开始认真备课。孙锦慧老师对此次活动极其重视,并亲自建立研讨小组,确定成员。每晚加班备课,次日金老师接着试课讲课,课后总结反思,老师们在讨论、碰撞、反思中,磨出教师教学创新思维的火花。孙老师特邀了徐静静老师和初中部牛凤玲老师来观课评课,指点迷津。周末研讨小组相约学校,金老师在台上讲课,成员们当学生,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回答问题。在一遍遍磨砺中,我们搜集到了充分的与课相关的资源,但在资源的整合中,我们走入了误区。幸得郭主任的评课和指点,我们把资源重组,用周村古商城春游作为教学契点穿起整堂课。我在此次磨课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磨课确确实实是集体成长最快最有效的方式。<br> 活动后,郭主任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她深情地提起我们要常怀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热爱。唯有热爱方抵岁月漫长。她切实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对学生的成长意义极大。她殷殷叮嘱老师们要紧扣课程性质,紧扣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利用书中插图,精准解读教材。<br> 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活动,取长补短,我今后将不断深入钻研教材,扎实用好教材,把握每一课的重难点,将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扎实教师基本功素养,不断提高完善自己!<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有收获,助力成长</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张鑫</div> 3月31日,我参加了“精准把握教材 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研讨会。会上3位优秀教师呈现了三堂精彩的五年级道法课,3位骨干教师为五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教学方法和策略,最后郭主任对会议总体精神进行引领总结,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我会上有所学,会后有所思,受益匪浅。<br> 一、学然后知不足<br> 参与学习,就有收获,我观摩了3位老师的课,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原来我们都知道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必须做长流水,我觉得我还远远不够。我在法治方面的知识太浅薄,把握教材内容的能力有限,像金泽老师在讲《法律是什么》一课中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边宁宁老师的《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一课中取得公民身份的条件,于波老师《权力行使有边界》一课中行政机关的具体职责等知识我都无法精确把握,看到3位教师游刃有余地引导和解答,羡慕而敬佩。<br> 二、知不足而自反<br> 反思自己,方能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潜心钻研教材,精准把握教材,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不断向3位老师学习。<br> 金泽老师利用课本“去春游”创设的整体情景巧妙自然,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仿佛身处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实现了真正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金泽老师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区分道德和法律这两个概念,浅显易懂,小方法彰显大智慧,两者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界限模糊,不好区分,但是通过实际案例来区分,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润物无声。<br> 边宁宁老师在“刨根问底”环节,融合历史知识充实道法课堂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老师的做法让我明白:道法课,融合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整合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能促使道法课堂更加丰富充实,精彩有趣。边老师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公民的称呼来之不易,公民的身份更来之不易,进而促使学生珍惜自己的公民身份。边老师还利用时政时事进行教学,播放“疫情期间祖国用包机接英国小留学生回家”的视频,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共情,增强学生的家国认同感,达成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升华。<br> 情景教学在于波老师的课堂上被利用得淋漓尽致,在学生自己演一演“办理身份证”这一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表演,亲身体验,把抽象的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身边的普通事,不管是参与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都了解到了行政机关在为民服务中的相关职责,了解了桓台县便民服务大厅行政服务的高效便捷,让学生体会到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利边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行政为民。<br> 三、自反促教学相长<br> 三位优秀的老师给我们呈现的都是模块化、活动化、游戏化的课堂,法治专册内容稍难不太容易理解,但在三位老师这里,抽象的概念都变成了身边的普通事,生活化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br>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课堂上的精彩,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为学生的发展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功不唐捐,玉汝于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山实小 刘伟贤</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乡镇学校一直教语文的一线教师,就在前几天接到通知观摩县道法公开课,我积极报名参加了。虽然从没有机会教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但是在我心中,它是一束光,时刻能引领我作为教师前行的道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对思政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年轻的教师来说,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我,不忘为人师的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别人在听道法课时是种什么体会,我总觉得每次听道法课,心中总会肃然起敬、如沐春风!首先是公开课展示,三位老师分别出示了五年级下册道法教材中的《法律是什么》、《公民身份从何而来》《权力行使有边界》这三节课。早就听说五年级的道法课非常难,确切的对老师来说非常难讲,对学生来说好似离现实生活很远,很难理解,所以我非常想从这三节课中获得些许思考。</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一中附属学校的金泽老师的《法律是什么》。金老师的课使我眼前一亮,原来法律可以这么生活化的传授给学生。金老师用春游的方式串联起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了正确行使我们的权利,在活动中知道哪些行为是犯法的,金老师在细微处,润物无声般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容易接受,正如孙锦慧老师说的一样让思政课生活化!</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马桥实验学校的边宁宁老师的《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一课,通过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对话教学法,让学生明白了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如何辨别国籍,了解《国籍法》。</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实验学校于波老师的《权力行使有边界》,让我看到了事情只要用心去做,结果总会出人意料!这课的知识点非常多,于老师通过生活化的引导:师生谈话说证件,了解学校周边的环境,情景表演小剧场-办理身份证流程。这一环节是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才有了课堂中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三节课下来,使我醍醐灌顶,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五年级道法原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必须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课后由孙锦慧、刘艳、田召辉老师给老师们解读五年级下册道法教材,思路清晰明了,方法实在可行。最后由教研室郭花老师做总结,郭花老师从新的高度向道法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每一位道法老师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非常感谢教研员郭花老师又一次带给我们的聆听盛宴,引领着道法老师们走向更高、更远的思政课砥砺前行!</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准理解教材 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听课心得</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县第一小学 辛甜甜</div> 五年级下册,是法治教育专册,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适度融合,实现两者互补,坚持内外兼修,实现内化与外化、自觉与强制、自律与他律、教化和惩罚的有机统一。对于刚接触道法的很多老师而言,法制专册的教学,似乎是非常枯燥,沉闷的,但是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三节课,让我耳目一新,真正感受到我们法治教育专册教研活动的真正目的。这三节课分别是金泽老师执教的《法律是什么》,边宁宁老师执教的《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于波老师执教的《权力行使有边界》,当我看到这三个课题时,我的脑海中就是枯燥的教师读,学生背。可是这三位老师的课堂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来自思政课的活力。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说说我的收获。<br> 一、 创设情境 一以贯之<br> 金泽老师执教的《法律是什么》这一课,她从开始就带领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去郊游的情景,进而从怎么去?引出大巴上的我们应该遵守那些法律。接着,引出除了旅游还有哪些事也与法律有关,让孩子们扩展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生活实际中感受法律的存在。在这一部分中金泽老师通过视频形式请来了法博士,解决了“生活中都有哪些法律保护你”这个问题,孩子们在说收获的过程中也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法律。在学生们对法律有了一定得了解后,在进行刚才的情境,春游出发,到达景点,又引出了,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课程进行到这里我以为情境的作用到此结束了,没想到在此情境的基础上金泽老师设置了小丽遇到难事这个情景,引出了小学生具有哪些权力这个问题,设计巧妙。在《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这一课,边老师也设置了各种情景,比如,去外国旅游走哪条通道,在其中穿插上小丽一家的故事,判断他们的身份是什么,该走哪条通道,自始至终孩子们都沉浸在情境中,更容易理解法律。于波老师这节课利用了一个班身份证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权利行使有边界,而不是沉闷的照本宣科,孩子们从身边的事感受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是有边界的,不再是空洞的讲解,而是亲身的参与,这样的法制教育课堂真正有了生机和活力。<br> 二、 分析学情 关注需求<br> 在教材解读时,老师们提到,不同学校的学生学情是不同的,我们只有把握孩子们真实的学习情况,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思政课上孩子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公开课不仅仅是为了把本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要针对孩子们的学情,设计出真正让他们获益的课程。<br> 三、 紧扣时事 升华主题<br> 几位老师的课堂其实并不局限于这一节课的内容,而是真正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感受身边的小事到习主席引领国家的大事,无一不是三位老师课堂的延伸。我们对孩子的法治教育是想让他们真正用于生活,而不是枯燥的背诵法律条款。三位老师的课堂体现着时代性、时效性和针对性。<br> 四、 源于课本 回归课本<br> 三位老师的课,每一个环节都来自于我们的思政课本,但是他们的设计却是那样巧妙,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每一个环节都是课本的体现,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透露着授课教师细腻、灵巧的心思。他们的课堂那样的有趣,吸引着我的目光,也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想思政课的魅力,不仅来源于思政课本身的内容,也来源于授课老师的悉心设计。<br> 五、 研读教材 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发展<br> 本次教研活动中我还有一处深受启发,就是思政课的一体化发展问题,做为一名思政老师,我们要教的绝不仅仅是某一课或者是某一本书,而是整个思政体系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教材时不光要精准的解读我们所教的这本思政课本,更要统筹解读整个思政体系的内容,比如本次活动中我们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与初三年级的思政课内容的协调统一,目标的一致性,这都需要我们思政老师有远见,有思想,做到教学内容的融合。<br> 思政课吸引着我,我深陷思政课的魅力,每每听完思政课,我内心总是那样的澎湃,我会努力学习思政课的知识,希望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老师。<br><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道法路上任重而道远 </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实验学校 伊金英</div><div> 本周三参加了“精准理解教材 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桓台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研讨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的公开课及团队的说课,尤其是郭主任的发言,让我收获满满。<br> 一中附属的金老师,用春游的创意,和孩子们探讨了法律是什么,把抽象的法律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听课的我都耳目一新。马桥实验的边老师,用当下孩子们崇敬 的钟南山爷爷导入,帮助孩子们建立身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设计多个角色来帮助学生理解公民身份及从何而来。</div><div> 于波老师的《权力行使有边界》,带领学生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 本节课内容不多,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第一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于老师设计了图片交流的活动形式,行使权利的界限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认识,特别是结合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来认识,这些限制性的要求就是权利的界限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结合例子容易当堂掌握。课堂还有一个亮点,以学生办理身份证为例,模拟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抽象生涩的知识。<br> 郭主任说,磨课需要躬下身子。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这三节背后一定付出了很多。把课本上生涩的内容,进行了加工处理,变成对孩子们来说生活化的方式,这就是磨的精心和专业。郭主任推荐的资源平台更是宝藏,能接触到更高一层的世界。在以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任重而道远。<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深入教材研读 把握课堂核心</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县实验小学 李岩</div> 观看完金泽老师的《法律是什么》、边宁宁老师的《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于波老师的《权力行使有边界》这三节精彩的示范课,我体会到了她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也充分感受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与学的多样化,她们严谨的设计以及创新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在导入过程中,她们采用了游戏、图片、疑问激趣,在课堂之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div> 在教学过程中,她们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等方式,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她们的授课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br> 在课堂结束之时,她们多采用情感升华的方式结尾,或观看视频或进行总结,也在本堂课的基础之上拓宽了孩子的理解范围。<br> 这次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研讨活动以“精准理解教材,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主题,有三位老师精彩的展示课,也有三位老师细致到位的教材解读。解读的三位老师结合学情特点与自己的做法,将教材分析得十分透彻,给我们不少启发,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让我们明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将美德传播进孩子们心中,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研员郭老师更是提出“宏观看整体,微观品细节、关键抓要领”的观点。这次教材研讨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将更加用心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其次要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多用功夫,把握课堂核心,以此加深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加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br> 总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去实践、去运用。我相信在我与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下,他们会从这门课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收获。<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准理解教材,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观课心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桥实验小学 魏强</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我在桓台县实验学校小学报告厅参加了题为“精准理解教材,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研讨活动”。通过学习,我感悟颇深。</p><p class="ql-block"> 本次学习,我们首先听了三位老师的精彩授课,接着听取了三位老师对五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的教材解读,最后由县局郭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尤其是郭主任的发言总结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我主要获得了以下收获:</p><p class="ql-block"> 1、思想上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再次加强了重视。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政课,对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的作用和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2、郭主任的总结讲话唤起了久违的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方抵岁月漫长。曾经的对工作的激情热爱好像慢慢平淡,时间岁月如同渐渐加温的水,煮着如同那只青蛙的我,好在有这样的讲话,让我清醒,让很多和我一样的同龄人再次爆发激情。时间生命这一场长跑中,很多负重前行的人却跑在了我的前面。</p><p class="ql-block"> 3、好课是磨出来的。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使一堂课臻于完美的,是同个教研组的老师集体努力几经打磨才共同完成,人磨课,课磨练人。磨课磨出收获,磨出教师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4、好课的评价。郭主任说:“宏观看结构,微观看细节。”是啊,好课首先看课堂的完整呈现,在板块推进中过渡自然:情景活动教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适合,是否能提升学生认知,引起学生的正面思考;学生的回答是否恰当反映主旨;教师的点评追问是否及时准确,能否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正确概括;课的升华点的恰当凸显,上出道德与法治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5、深刻了解课本,深入钻研教材。教材的编制蕴含了很多名师专家的智慧和思考。深挖教材,适当延伸,创设好情景,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才能从内心感悟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兴趣,将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心感受、内心规则、内心感情和内在能力。</p><p class="ql-block"> 6、其实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城里学生的表现。作为一名乡村小学的老师,每次听课,我都看到城里和乡下孩子的差距。作为很多乡村学生来说,无论是习惯养成还是行为表达,城里孩子的表现及自信都远远超出。作为一名老师,我能带给孩子什么,能让孩子做出怎样的提高?为了孩子的进步学习及改变,我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正如郭主任所说:“苦练内功,乘风而行,勇于担当。”</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堂“三化”</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家中学小学部 于莹洁 </div> 本周三,我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老师,坐在台下心里更多的是羡慕,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素质都非常高,教师不仅对教材运用娴熟,而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以及切身体会。让我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魅力。接下来,我的课堂该如何改进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br> 一、将课堂内容生活化。<br> 金泽老师执教的《法律是什么》,整堂课不仅紧扣教材,而且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也贴合学生生活。这一课以“春游”为主线步步引导,春游推荐去哪里?春游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等,一个个问题深入知识,一次次思考回到生活,引导着学生寻找身边的法律,巧妙的将抽象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身边知识。<br> 还有《权力行使有边界》这堂课从“去找谁办证”,一直到“校园周边环境该找谁治理”学生好像一下子提起了兴趣,教师不再是空洞的讲解,而是让学生从身边感受到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是有边界的。包括现场演示办理身份证,这样切实的法制教育课堂,更有意义。<br> 二、将课堂内容情景化。<br> 通过 “兰兰”的一家情景表演,让学生判断是不是中国公民的四种情况,了解中国国籍的两种取得方式,最后通过火眼金睛让学生参与实践练习,最后结合时政热点情感升华,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积极参与,沉浸其中,课堂会更高效。<br> 三、将课堂内容简单化。<br>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上一堂“简单”的课并非容易,这更要求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吃透教材后,恰到好处的将每一个模块提炼、概括、梳理,才能呈现出有利于学生内化的知识,有益于学生接受的课堂。<br> 这次的观摩课让我感慨万分,任何精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每一节好课的背后是老师们对教材的遍遍研读 次次打磨以及各方面的辛勤付出。“宏观看整体、微观品细节、关键抓要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更要把功夫下在对教材的研读,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将道法落到实处,让道法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播洒法律种子,铸就守法盾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县田庄小学 邓秀霞</div> 阳春三月,是播撒希望的季节。在和风细细的三月我有幸聆听了三位年轻优秀教师的执教的三节公开课堂教学活动,感触很深,收益颇大。特别是金泽老师执教的《法律是什么》历历在目。<br> 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是集中进行法制教育的起始,《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金泽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即本课的第一部分“法律是什么”,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金老师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一:春游,让学生形象感知生活中的法律。学生的交流,让我们教师认识了解了对于五年级孩子说对法律的认知水平,知道法律具有权威性、强制力。其次,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与法律有关?”学生七嘴八舌,交流范围很宽泛:医院,购物,学校欺凌等涉及的法律法规。最后拓展: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从出生到上学,直至成为老年人,每一阶段都有国家法律保障我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等。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br> 活动二:权利义务我知道,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公民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事事时时要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财物,保护野生动物等公民基本义务。出示学生违反校规,警告处分并记录在档案,最后告上法庭。让学生知道纪律与法律的不同,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做守法公民。通过练习判断强化学生的认识。最后出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提升学生认识能力,使他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道德底线,守住法律准绳。<br> 针对五年级小学生,我们教师普遍存在的观点是小学生可能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学生也会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小学生对法律知识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金泽老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br> 金泽老师板书设计清晰直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准理解教材,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听课报告</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起凤 宋晓涵 </div> 3月31日,观摩了三位优秀老师执教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金泽老师执教《法律是什么》一课,以我身边的景点“周村古城”为活动线索,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的法律,明确了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孩子们在“春游”这一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发现法律的身影,树立法律意识。在边宁宁老师执教的《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一课中,整堂课模块化,分为四个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对公民的身份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同时又结合我国的疫情时政,渗入价值观教育,课堂效果好。于波老师执教《权力行使有边界》一课,将学校周边的情境图结合到本堂课知识,引导学生明确了权力行使的职责。亮点在于学生现场演绎小剧场,亲身体验办理身份证的程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同时还亲身到桓台县便民中心取材,让学生们身如其境的了解到便民中心行政服务的高效便捷,更好的理解各个行政部门依法用权、公正用权,为人民服务。<br> 下面我谈谈从这三堂课学到的东西及对自我的反思:<br>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如一副图片、一个熟悉的面孔、一个身边的景点等等,都能更快的让学生进入课堂。<br> 2、结合教材,让课堂结构模块化。郭主任的总结发言中也提到了,课堂教学还是要回归课本,深挖教材内容。课本中的一句话、一张图都有它的深意。这是我教小学道法的第二年,对比三位优秀老师的课堂,自己还是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以后的教学还是走进课本研读教材。同时也要学习三位老师将整堂课模块化,重点突出层层深入,让课堂更有条理,学生能更容易理解。<br> 3、课堂形式多样化,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位老师的课堂能让学生的“动起来“,让学生扮演”兰兰“的一家、模拟身份证的办理场景等活动,不仅让场上的学生收获颇多,也能让下面的学生走入情境中,同时也能让学生对道法这门课感兴趣。这一点是我的课程中缺少的,只注重干巴巴的讲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br> 4、只有过硬的个人基本素质的基本功,才会有精彩的课堂呈现。三位老师的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语言有启发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路漫漫其修远兮,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自己专业领域取得更大进步。<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热爱可抵岁月漫长</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桓台二小南校区 袁亚京</div> 3月31日有幸参加了县里组织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研讨活动。观摩了三位老师生动的课堂,倾听了三位骨干教师对教材的精准解读,聆听了郭主任的精彩的报告。<br> 首先,三堂课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五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最初看到选择了三节课五年级的课,就暗暗的想“都是我们五年级的课,正好为我们平时教学指明了方向。”三节课的展示让我每班道德与法治课还是要回归课本,充分解读课本,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例如,第一节金泽老师的课堂,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过马路的情境设置。图片都来源于课本,课本上的内容被移到了学生身边,让学生感觉更为真实亲近。第二节边宁宁老师执教的《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也是如此,课堂上的活动、设置的情境通通来源于课本,老师通过巧妙的串联让课堂变为一个自然的整体,学生参与和感受也就更容易了。<br> 于波老师执教的《权利行使有边界》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于老师整节课非常清晰,重点十分突出,学生参与度非常高。能看出学生是真真正正的参与并有所收获。比如这节课中小组讨论面对学校门口环境存在的问题,可以向哪些部门寻求解决并说出理由时,学生无论是讨论还展示都扎扎实实。当学生对学校门口环境差要向哪个部门寻求帮助产生不同意见时,于老师出示了环卫局、卫生局、环保局的职责区别,学生自己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教学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br> 除了精彩的课堂,郭主任的报告也让我深受启发。郭主任说我们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是什么支持我们积极的参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研活动,是热爱。我觉得其实不仅仅有教师的热爱,更有学生的热爱。平时上课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同时教两门课,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明显更高些,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更高些。这种差距的产生难道不是因为热爱吗?学生喜欢就是推动我们老师去学习、去进步的最大动力。<br> 报告中郭主任还解答了我们五年级非常关心的考试问题。其实去年我也担任五年级的教学工作,第一年使用新教材的小升初考试一度让我很焦虑,找不到方向,觉得知识很难,所以把难度拔得很高,要求学生背这个、背那个,搞得学生本来很喜欢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结果考试的时候题目其实很基础、很简单,这也让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br>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距离优秀教师还差得太远。今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是要回归课本,设计贴近学生的情境教学活动,摆脱枯燥乏味的说教,保护好学生对这门课的热爱,用学生的热爱激发教师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毕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