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白而頹廢的美國人——當代具象藝術家費舍爾

江湖中人

<p class="ql-block">頹廢而荒誕的美國文化正在走向衰竭,費舍爾筆下正是再現這個場景。</p> 作为20世纪美国第6次经济衰退时期本土第一个伟大画家艾瑞克·费舍尔,受大众文化的影响,以其画作的悲喜剧似的想象、讽喻的描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的现状。 尽管他使用的是传统的架上绘画技法,但笔触的随意、色彩的流淌、明暗的强烈反差和画面构图颇具摄影感又似漫不经心,给人以一次性写生的感受;他的画幅较大,画意极强,颇具艺术冲击力。 费舍尔的作品题材似乎都经过刻意的选择,那些传统意义上无法进入绘画的生活背景,他都一一做出了尝试,对人的视觉和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br> 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具象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美国艺术文学学院与艺术科学学院院士。几乎全球所有重要的艺术机构几乎都收藏了他的作品,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还曾专门为其举办个人回顾展。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艾瑞克・费舍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Eric Fischl) </div> 深受卢西安·弗洛伊德的影响,他笔下的作品展示了美国典型的郊区生活,揭示了看似美好生活下的阴暗面。艺术家早期的作品呈现了美国青少年的生活,后期作品因受戈雅和毕加索影响,描绘了西班牙斗牛场等主题。 费舍尔的作品反映出一个特定时期和特定阶层人性的矛盾的情感。他的作品让人们关注到美国中产阶级如何向自身的欲望妥协。 他画作中的内容, 犹如把时间定格在星期天的下午,表现那些在花园中、长凳上或设备考究的房间里、富裕家庭才拥有的游艇上,诸如此类惬意的环境中自娱自乐的人,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费舍尔描绘的人物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极不协调。 每幅画中的男男女女和儿童都或稀疏或集中地处于无聊、孤寂的光景中,窘迫、半含尴尬、顾影自怜,或者直视或者偷窥,带着颓废的气息。他们的行为古怪、精神恍惚,好像处于另一个精神世界当中。 一个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海岸上白人躺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嬉戏玩耍;另一边也是在沙滩上,不过像是一群刚刚经历风浪的难民,沙滩上躺着的人也不知道是死是活。<br> 特殊的时代总能产生特殊的大师。费舍尔就是在这个特殊时代孕育出来的,执著地反映着他所生活的时代与社会的真实。这恰恰是艺术当代性最大的内涵特征。 一如心理學家佛洛德所說,童年的記憶往往影響藝術家的創作。費舍爾所選擇以美國中產階級生活為表現題材,是與他的童年遭遇分不開的。他出生於紐約曼哈頓的一個白人家庭。 父親是第三代美國人,工業膠片推銷員,成功的上層中產階級,母親是美國人,來自聖路易的一個富裕家庭,本來可以使他過上舒適的生活,但母親是一個酗酒者,家庭成員都被她的酗酒所困擾。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不可避免地受到精神上的創傷。費舍爾生活具有雙重現實:外部看,有修理得漂亮的草坪,整齊疊放的衣服,孩子們準時上學等等一切光鮮的外表,內部卻因父母之間的關係緊張又急劇波動而充滿著恐懼、混亂和厭惡。費舍爾回憶中稱:“你可以想像,這是一個令人感到絕望的家庭。”這對他的人生和藝術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费舍尔坦承,童年时代的自己毫无过人之处,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坏。他出生于中产家庭,父亲是销售员,母亲是全职太太。母亲极富想象力,可惜由于嗜酒如命,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费舍尔在书中详细描绘父母之间频繁的争吵,以及父亲对母亲“病态”的评价。家中经济困难时,费舍尔劝母亲不要再沉迷酒精。母亲的回答令他心凉:“我宁愿死,也不愿在乏味索然的、没有酒精的郊区生活。” 1967年艾瑞克全家遷至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他的藝術教育便從鳳凰城初級學院開始的,隨後他在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和加州瓦倫西亞的加州藝術學院繼續深造,1972年獲得美術學士學位。1974年,在加拿大新斯科舍藝術與設計學院任教,在那裡他遇上了畫家愛普瑞·格妮可,1978年兩人在紐約市結婚。最近夫妻倆已遷到紐約長島的薩格港,共同擁有一個配套的工作室。他除了從事繪畫創作和美術教學之外,還是紐約藝術學院的一名資深的批評家。 童年的遭遇使得費舍爾從小就成為了生活的叛逆者,以“學習藝術要更簡單一些”的念頭,選擇了鳳凰城的初級學院開始學習繪畫。無論費舍爾藝術生涯的起點多麼平淡無奇,他卻很快就在藝術方面顯示出過人的才華。僅僅在初級學院逗留了一年,就進入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學習。在教師比爾·斯威姆的啟發下,他接觸到康定斯基的抽象繪畫神秘主義理論。1970年他進入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州藝術學院,在那裡,他感受到真正現代藝術的氣氛,為以後藝術的道路奠定了堅強的基礎。 1975年遷居紐約後,為了安放自己的內心,費舍爾開始明確自己的創作目標——生活在郊區的美國白人中產階級,並把這個題材一直作為他以後的藝術探索方向。“我的安全感來自我瞭解的我認識的東西:郊區破裂的生活,人們的自我審查,什麼可以說什麼不可以說,什麼是邊界,生活的複雜性。我的作品都是探討這些。”他的畫充滿戲劇感,經常會重複描繪一個場景裏的不同行動,“就好像一個旅舘裏人們來來往往。” 費舍爾通過描繪,反映出一個特定時期和特定階層人性的衝突的情感。他的作品讓人們關注到美國中產階級如何向自身的欲望妥協。 在表現他所鍾情的題材時,費舍爾採用了傳統的油畫寫實手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競爭激烈的藝術世界,僅僅靠傳統寫實方法,是不可能獲得藝術聲譽的。在當時美國的美術教育下,許多年輕的藝術家都接受過系統的藝術教育,他們熟悉歷史發生過的各種藝術流派,加以資訊流通迅速,多半都採取包容各家風格技法的折中風格。 費舍爾就是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採用了傳統的油畫寫實手法,但為了表達他的藝術主題,他又吸收了大量具有時代特徵的文化和資訊,採用類似攝影的效果,並把它們引入畫面,使他的創作呈現出區別於傳統寫實繪畫的特點。 整個畫面看似電影鏡頭剪輯,在傳統的繪畫構圖中,這種現象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而畫面色彩的明度强烈反差,形成了强烈的光感。整幅畫給予觀者强烈的電影場面印象,時代感也隨之凸顯出來。 与艺术家本人备受争议的作品《坏孩子》和《梦游人》的表现手法相似的是,甚至是偷窥者的角度观看作者本人艺术成长道路中的挫折、挣扎和探求。费舍尔书中触及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不敢轻易涉足的部分,他那如同尖刀般锐利的文笔,毫不留情地展示了自己童年、家庭和艺术创作中的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