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21日上午,阳光灿烂,春意盎然。东台市第二实验小学“红帆广场”上,军歌嘹亮,会旗飘扬。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新四军一师成立80周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总会副会长兼一师分会会长黄寒冰、总会副会长兼一师分会副会长戈继军、一师分会副会长刘晓明、廖泰安、总会副会长胡继军以及刘晓星、卢晓愉、刘莉等新四军将领的后代及会员等30余人,来到学校开展“苏中行”党建活动,寻访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足迹,追寻那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东台市政协副主席陈志文、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巍及市党史办和市新四军研究会的领导同志陪同参加了活动。</p> 在东台市弶港镇红帆小学广场,小学生手捧鲜艳的红领巾,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同学们为我们佩戴红领巾。当鲜艳的红领巾飘荡在胸前时,我们的心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p class="ql-block">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孩子们一起,敬着标准的队礼。</p> 在“红帆广场”上,聆听着孩子们的献辞。 <p class="ql-block">红帆小学的同学们热情洋溢的宣讲,同学们轮流充当主持人、展馆解说员、校内导游,这所具有红色传统的红帆小学真的名不虚传,学校正常的教育与红色传统文化教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修养。让参加活动的团员们倍感欣慰,咱们的红色江山后继有人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党建活动感想 </p><p class="ql-block"> 孙晓红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中旬,进入古稀之年的我,随新四军一师分会会长黄寒冰率领的党建活动团队,赴江苏,寻访先辈当年生活、工作和战斗的足迹。此行我们到了苏中地区的东台、海安、泰兴、靖江、如皋、大丰、盐城等地多处革命遗址,瞻仰了众多先驱的英容,拜谒了众多英烈的墓碑,居然找回了童年时代清明节学校组织扫墓时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在瞻仰烈士纪念碑、鞠躬默哀、唱响军歌、缅怀先烈、追寻历史的活动中,我的耳畔时时回响着当年唱过的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举手来宣誓,献上花圈表表心。想起当年风雨夜,山岗铁镣响叮叮,不是你们洒鲜血哪有今天的好光景。我们是红色的接班人,不怕山高路不平,我们要踏着烈士的脚印,永远奋勇向前进!"近60年前的旋律和歌词竟如此清晰地闪现在脑海中,着实让我自己都吃惊。这说明我从没有忘记先烈,没有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p><p class="ql-block"> 寻访中受教于一师后代们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做的实事。令我印象深刻并深受感动的是走访东台市弶港镇的红帆小学。这里同时是海防团历史纪念馆,校门口停放着当年海防二团使用过的红船。可爱的孩子们为我们这些爷爷奶奶们带上红领巾,即刻把我引回当年儿时的岁月。听着四位身着迷彩服的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诵,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深深埋下了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铁军精神的红色种子。相对而言,这种校园风景和红色文化,在北京比较罕见。新四军一师政委刘炎的女儿刘晓星大姐的故事就很适合讲给北京小学生们听。试问,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中有多少志愿高举起先辈的旗帜,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的人呢? </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在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方面,北京应该向江苏学习。</p> 在红帆小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红帆长廊、海防团纪念馆。 海防团历史纪念馆 在孩子们“强我国防,爱我海洋”签字条幅上,纷纷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参观学校红帆文化建设成果时,我们一行来到操场,观看了学校“红帆”少儿足球队的训练、比赛场面,对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灵巧的技战术水平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红帆剧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红色故事分享会。 东台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杨爱国主持了现场报告会。 王志耘校长在欢迎辞中对一师分会党建活动团队莅临学校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学校在挖掘红色基因,传承铁军精神所开展的活动及取得的成绩。 陈志文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回顾了新四军一师在东台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赞颂了新四军一师先辈们为几千万苏中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铁血情怀,并表示100多万东台儿女一定会牢记革命传统,弘扬铁军精神,为建设强富美高新东台而努力奋斗。 捐赠仪式上,黄寒冰会长向学校捐赠了书法作品“发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代表一师分会捐赠了《铁流》《铁军第一师》等研究文献资料。 戈继军副会长向学校捐赠纪念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80周年纪念章。 新四军一师政委刘炎烈士的女儿刘晓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现场的师生们分享了精彩的红色故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回到新四军怀抱的家乡(节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晓星</p><p class="ql-block">红帆小学的同学们、孩子们、大家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看到你们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庞,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十分高兴,十分羡慕。我谈谈自己的童年和你们分享。</p><p class="ql-block">一、南通——我出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1943年2月2日(壬午年腊月28日),我母亲(陈模)临产,当时日军对苏中地区进行残酷的“扫荡”、"清剿"和 "清乡",条件十分艰苦,部队常行军打仗又没有固定住所,在旧社会,当地的风俗女人不能在老乡屋里生孩子,只好在江苏南通天星镇一个农民的牛棚里暂住。那天,拂晓的天上闪烁星星,一个新四军的女孩顽强地诞生在南通天星镇的牛棚内,取名晓星。</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就融入了南通老乡的大家庭里。喝南通妈妈的奶,吃南通人民的粮,玩耍在南通的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二、东台——我回到新四军怀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进驻淮安县城。日本鬼子刚投降,国民党反动派就想来摘胜利果实。我们不得已,将苏中部分地区让给他们,那里的人民武装和地下党员都撤出来了。当时,管文蔚司令员十分关心革命后代,百忙中细心安排,把寄养在当地群众家里的干部子女一起撤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党的关爱下,我终于回到了新四军的怀抱,否则,恐怕我早就不在人世了。以后,在独轮小木车中,饱经战火的风尘,跟随部队到处转战.........。</p> <p class="ql-block"> 苏中地区不仅是新四军抗日反顽的战场,也是新四军后代集聚的热土。</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孩子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孩子们要珍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很荣幸地参加北京新四军一师分会组织的“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党建活动,感谢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感谢东台、海安、靖江、盐城等苏中地区的市政府、政协、党史办和新四军研究会对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的接待、安排和交流,在新长征路上做好“学习、研究、宣传、服务”工作,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p> 黄寒冰会长和现场的学生互动交流,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报告会结束前,全体参会人员激情饱满和现场的孩子们一起唱起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新四军军歌》,并热情地为孩子们签名寄语,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