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明篆刻》——吴江运河八景

陈德明 . 晨明紫砂

<h3>续写千年精彩故事,演奏古今交融的新乐章,水,对于水乡吴江而言,是生生不息的灵魂,具有激荡前行的推力;运河,对于古城吴江而言,是古往今来的文化,拥有地方风味的景观。江南福地,运河吴江。运河水穿城而过, 赋予了吴江文蕴醇厚与文脉绵长。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吴江作为江苏运河走廊的南大门,北起瓜泾口北岸,南至油车墩,总长约58公里, 占苏州运河的一半以上。<br><br></h3> <h3><br>一景为:三里飞桥三里桥始建于元泰定元年,现桥为光绪十一年重建,桥呈单孔拱形,东西走向,横跨运河。东桥台建有纤道,东堍有一生态园,一幅“黛瓦高桥迎绿水,红花繁树掩黄门”的人间美图跃然眼前。</h3> <h3>二景为:垂虹秋色垂虹断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庆历八年,素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遐迩,桥畔还耸立着一座华严塔,构成了“长桥塔影”这一水乡特有景观,曾引得数百位文人画家为其吟诗咏词、泼墨作画。</h3> <h3>三景为:九里石塘九里石塘为大运河苏州段唯一保存的古堤岸工程设施,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点,运河古纤道公园和江南运河云梨桥畔城市更新项目有机结合,致力于打造大运河畔、长三角区域“多元、复合、智慧”的新型理想城市单元。</h3> <h3>四景为:四河汇集京杭大运河新老运河、頔塘河、太浦河在此汇融,造就了水运时代“大商巨舶”“百货凑集”的“巨镇”,平望将四河元素、运河文化融入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民生服务全领域,描绘现代版“运河繁华图”。</h3> <h3>五景为:禊湖秋月禊湖,又名金镜湖,秋夜,月朗风清,水平如镜,树影斜映,湖景如画。近千年的历史沉淀,费孝通先生眼中的“水乡明珠”正在“江南水乡游黎里”的品牌形象中脱颖升华。</h3> <h3>六景为:丝绸水路丝绸水路大运河盛泽段丝绸文化旅游景观带以运河历史文化遗存为依托,经京杭大运河、红梨湖、潜龙渠等水系连通而规划,融合盛泽丝绸文化特色传承,编制了产城融合的“双面绣”。</h3> <h3>七景为:慈云夕照落日余晖斜照古寺塔,慈云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塔、頔塘河、禹迹桥构成的塔桥相映景观,加之“一湖天堂水,千载震泽丝”让人常有一丝牵挂在震泽。</h3> <h3>八景为:林海寻梦春秋时期吴王离宫遗址、中国第一水乡森林美景,林海寻梦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文明淋漓尽致的结合,连片的林海让心灵宴飨,享世外桃源。<br><br></h3> <h3>***********************</h3> <p class="ql-block">【个人简历】 陈德明,又名晨明、成明,斋名:艺英阁、日月草堂,出生于太湖之滨苏州。</p><p class="ql-block">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江苏省盆景艺术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南京印社社员。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课外导师。苏州市甲骨文学会理事。苏州市草书研究会代理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宜兴市刀笔书法协会会员 。吴江区新文艺群体联盟会副理事长。吴江区职工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陈德明自幼爱好书画艺术,1984年拜师于王西野和张寒月二位先生学习绘画、书法及篆刻。1986年就读于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1988年又加入于中国东方书法家研究会专功篆刻艺术。近几年又探索以甲骨文字入紫砂印,深得以刀代笔之意韵。 三十多年来作品数十次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参加过全国、省内外各种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数家单位和个人收藏。 近十年来,陈德明又在紫砂上创作了数千件作品。他集壶泥、壶款、壶印、绘画、书法、雕刻诸艺术共融一体。创作风格鲜明独特,俊朗雅逸、大方古朴。紫砂雕刻作品深受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港澳台国内外众多友好人仕的喜爱和收藏。——————————————————陈德明学历:大专。善长:篆刻、雕刻、书画。电话:13906252465微信:cdm1525801559QQ: 152580155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