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自古就是满目江山间最瑰丽与灵气的存在。山厚重,水轻柔,如同太极,阴阳交织。我出生于黄山脚下,看山望山似乎已然成为了我日常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候,望山是一种放学回家后的常态化兴趣。春暖花开,四处的玩伴都在“忙趁东风放纸鸢”,而我却喜欢坐在奶奶家门前的空地上,相隔着栋栋房屋望向青山上的绿水,望向山巅上缓缓坠落的一轮红日,望向云间扑棱着翅膀准备归巢的鸟儿,这时我总是感觉到一种轻松,如同饮了一泓清水,甘甜可口。然而似乎那一瞬间我的灵魂就飞翔在白云之间,看山水守望,看云缭雾绕,看倦鸟高飞,看红尘滚滚,看万里炊烟。那时,望山何尝不是我最喜欢的兴趣呢,一眼望山,思绪便仿佛可以越过尘封于历史的万千年华,穿梭在现实与梦幻的交织中,思考历史给我的启示,唐太宗曾经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是的,选择一方独自的天地,独坐在山环水绕间,在云霞笼罩下从历史的演进中思考为人处世之道,探寻历史书籍中留给后人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少年的风华只在回眸的一瞬间,很多事情都已然在悄然间发生了转变,然而望山似乎还是那一成不变的习惯,只是所望之山发生了改变,早已由当年的黄山变成了矗立在开福寺后的蜀山了。蜀山,是合肥近郊地带唯一的一座山,也是一座古火山。“蜀”本意为“独”,先人就是因为只有它孤零零的守护在庐州近郊,所以才把它命名为蜀山的吧。</p><p class="ql-block"> 大学休闲的时间比较多,似乎不知不觉中望山的时间也多了起来。站在操场上,站在如琴湖畔,在朱红色的赛道上跑步的时候,在如琴湖畔漫步在成层的翠柳的和如琴湖间的盛开满野花的小道上的时候,望山的视线似乎不会被任何建筑物阻挡,连九天云霄上的白云也十分识趣的飞的高高的。</p><p class="ql-block"> 大学后,我才发现望山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仰视青山的情怀,当看到比人高数倍抑或是和人差不多高的山时,在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那是一种来自于生命与灵魂的颤动,那是一种对自然伟力的崇拜,这是根源于人的每一寸脉络每一滴血液的原始情感。曾经我们的先祖们或许也如我一样望山,当他们望山时,他们也会被自然的力量征服,山是多么的高大,而人又是多么的渺小,从而他们的内心深处便会形成一种情怀,一种望山的情怀。在高大的山面前,人才永远不会迷失自己。不管多么优秀,多么骄傲,在高大的山面前也会产生一种挫败感,正是这种挫败感才会让人从骄傲中回到现实,正视自己的不足,在谦逊中低调的积累自己的才华。</p><p class="ql-block"> 望山也是一种态度。不论什么人,皑皑白骨中总是蕴藏着一份志气。当望山时,看见高大的青山,看见陡峭的石壁,看见崎岖的山路,我们总是会产生一种想要攀山越岭的感觉,觉得自己似乎应该要攀爬这座山,穿越这座峰,征服满眼的青葱白云,站在旷平的山巅昂首挺胸,俯瞰山川。望山是一种态度,知道了自然的伟力,知道了山的高大巍峨,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但是总是想翻山越岭,证明自己的实力,看见山时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从而让自己谦虚;攀爬山时方知道自己的能力,从而把握好分寸;当站立在山巅时才会在映入眼帘的景色中知道自己的眼界与格局。江山旷远,百世芳华,人间凡尘需要的不仅是谦虚的人还需要有攀山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已非少年,然而却少年。望山,望山,我喜欢去望山,因为它会教导我保持谦虚,积累才华,也会激励我去放大自己的眼界与格局,去在望山中征服自己的所望之山。</p>